嘿,跟我一樣年輕就成為主管的你:這是一場從管理自我開始的變革之旅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當晉升的通知發布,喜悅感短暫停留,隨之而來的是排山倒海的壓力與疑問。
「我真的有能力勝任嗎?」
這不是一句客套的自謙,而是來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叩問。歡迎來到年輕主管的修煉場,我們面對的第一個課題,往往不是複雜的專案或難以合作的團隊,而是鏡子裡連自己都還不夠了解的自己。這篇文章,寫給所有與我一樣,在尚待成熟的年紀便肩負起管理責任,內心充滿拉扯與思考的你。
第一關:你想帶人,但連自己都還搖搖晃晃
成為主管後,「要學著在風暴裡,自己先站穩。」
當我們還是執行者時,價值很容易衡量:完成一個專案、攻克一個難題,帶來直接而明確的成就感。但成為主管後,遊戲規則徹底改變了。外界不再只看你個人完成了什麼,而是看你為整個團隊帶來了什麼。
當外界期待你展現穩重,而內在自我仍在摸索前行,那種角色的拉扯感,會質疑自己是否名副其實。腦中預演著各種可能的失誤:萬一我誤解了老闆的指令?萬一這個決策是錯的,導致團隊徒勞無功,他們是否會因此失去對我的信任?老實說,這些恐懼怪得了誰呢?換作是我,我也會質疑一個總是讓我走冤枉路的主管。
以前,我習慣埋頭苦幹,追求一百二十分的完美。但正是這種「一個人錯,就是全部人錯」的巨大壓力,我才明白主管的價值,不是閉門造車做出完美的成品,而是及早校準團隊的方向盤。與其花一百二十分的力氣,帶整個團隊跑錯終點;不如先用六十分的力氣畫出草圖、對齊認知,確保我們從一開始就在正確的航道上。身為主管,學會如何「聰明地降低決策風險」,是比追求個人完美更重要的學問。
第二關:你想影響他人,卻發現「正確」的力量遠不及「連結」
身為一個講求效率的人,我初任主管時,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
我曾以為,只要計畫足夠周詳,團隊成員就理應跟上腳步。我會花費大量時間思考每個人該做的事與完成的時間,鉅細靡遺地拆解執行步驟。然而,得到的回應往往是禮貌的沉默或形式上的點頭。我意識到,我並沒有真正「說服」任何人,反而可能在無形中施加了壓力。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領悟:溝通的本質,從來不是為了證明誰「正確」,而是為了建立「連結」,讓成員從「我們該如何完成這件事」,轉為「主管想要我們做什麼」。真正的影響力,並非建立在無懈可擊的邏輯上,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團隊願意追隨你,往往不是因為你的計畫最聰明,而是因為他們相信你這個人,願意與你共同前行。
管理者的語言,不只是「對與錯」的是非題,更是能否傳遞「你是否願意與我同行」的邀請題。在開口談論「事」之前,先學會關心「人」,那才是影響力的起點。
第三關:你想做到完美,卻忘了主管的價值是「取捨」與「授權」
如果你也曾是個完美主義者,將交付一百二十分的成果視為自我價值的證明,那麼這段心路歷程你一定不陌生。這個習慣,讓我在個人工作時期表現優異,但當我開始帶領團隊,現實的衝擊很快就來臨。起初,我為此深陷自責與焦慮,將每個不夠好的結果都歸咎於自己,而這份壓力,也悄悄地擴散到整個團隊。
直到我看到一句話:「不是根據理想來治理團隊,是根據現象來治理」,我才豁然開朗,每個人當然都有未來的藍圖與理想,但在這一系列目標中,什麼才是核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能讓效益最大化的取捨,為團隊爭取最高的價值?這才是主管的核心意義,也是贏得團隊信任的關鍵。我的重要一課,就是放下對完美的執念,學會對價值的取捨。
而學會取捨之後,下一步更艱鉅的功課,便是「授權」。放手的過程充滿掙扎。內心總有個聲音在拉扯:「我自己來可能更快」、「交給他如果沒做好,最後還是得我來處理。」那固執的完美主義,總會在此刻浮現。
但你終究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團隊的事,後來我才想通,授權的真正目的,從來就不是將事情分配出去讓自己輕鬆,而是將「成長的機會」傳遞下去。你願意容忍的些許瑕疵,可能是團隊成員得以茁壯的關鍵養分。然後在某個瞬間,我想到老闆願意信任將團隊交付於我,這本身不就是一種「授權」與「取捨」嗎?他或許「捨」棄了由資深者帶領所能達到的當下安穩,卻是「取」得我未來可能為組織創造的更大價值。他願意給予我犯錯和成長的空間,這本身就是一場著眼於未來的投資。當我意識到,自己也是這樣「被信任著成長」時,才終於有了真正放手的勇氣。
因此,管理的價值,從來不在於打造一台「零失誤」的精密儀器,而在於能面對現實的「不完美」,判斷什麼必須堅持?什麼可以妥協?這,才是身為主管必須修煉的智慧。
別忘了,你的「不一樣」正是你的超能力
走過這些掙扎,我們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太年輕、太天真、不夠沉穩。
但請別忘了,我們也有自己的超能力。身為Z世代的我們,比任何人都渴望透明、討厭官僚,所以我們能更自然地打造一個沒有資訊落差、更真誠的團隊。我們打從心底追求工作的意義。別再害怕自己「太年輕」了。有時候,那些被視為「Z 世代毛病」的特質,正是我們能為團隊帶來新氣象、注入活力的最大優勢。
寫在最後:管理,是一場向內探索的冒險
從憂慮自己不夠好,到理解溝通的溫度,再到學會與不完美共存。成為主管的這段路,與其說是職位的躍升,不如說是一場被迫加速的心理成長。它促使我們去面對最深層的焦慮,也引導我們重新定義自身的價值。
如果你也正走在這條路上,感到迷惘或孤單,請記得:真正的領導力,並非展現得無懈可擊,而是在充滿不確定的迷霧中,依然選擇堅定、清晰,並溫柔地帶領團隊,共同前行。
我們都還在學習的路上,而這趟旅程,才正要展開。
下一步,您可以選擇:
1. 探索我的核心方法論
如果你也認同——人生中很多困境,都是從一點一滴的思考與拆解開始慢慢釐清;
如果你相信——每天多拆解一個問題、多思考一個方向,未來就能一步步走出更寬的路;
那麼,歡迎你來看看我一路以來的思考軌跡與方法論。
這裏記錄了不少與生活、職涯相關的觀點與感悟,也分享了曾經面對問題時的分析過程。這些文字,可能不會給你標準答案,但希望能為你的人生思考,帶來一些波漣。
▶︎ 前往【大而美方法】
▶︎ 前往【小而全觀點】
▶︎ 前往【都是案例啊】
2.如果你想更了解我們是誰
每一次對話的開始,都從理解彼此開始。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我的背景、合作方式與能協助的領域,
歡迎前往【關於】,一同釐清卡點、設計路徑、找到下一步。
3.更多交流與陪伴式摸索
如果你正在面對某個難以開口、難以釐清的職涯或生活卡點,而你期待的不是簡單建議,而是一段深度的共同思考旅程,或是有個願意站在旁觀視角、陪你一起拆解問題的人,歡迎預約我們的一次對話。這不只是諮詢,更是一場共同思考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