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的永續競賽,能像他們的超跑一樣迅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

前幾天介紹了特斯拉的碳權經營策略,今天來看看紅色躍馬,法拉利的表現如何。

新聞來源請參考。

題外話,Netflix 飆速求生第七季三月七號上架。看到這個消息就更想寫法拉利了。

Ferrari 再創輝煌:營收激增至 17.4 億歐元,並加速邁向淨零目標

這家象徵極致奢華的超跑品牌在 2024 年第四季交出亮眼成績單,不僅營收表現出色,也同步推動永續發展戰略。 Ferrari 之所以能在 2024 年創下卓越財務表現,歸功於穩健的營收成長與精準的市場策略。

Ferrari 執行長 Benedetto Vigna 對這次的亮眼成績表示:

「與其追求銷量,我們更重視營收品質。我認為這正是 Ferrari 在 2024 年能夠交出如此亮眼財務成績的關鍵,得益於強大的產品組合以及市場對個人化訂製的熱烈需求。在這樣的堅實基礎上,我們預期 2025 年仍能維持強勁成長,並提前一年達成 2026 年大部分盈利目標的上限。」

他進一步強調:

「過去一年的成果,是全公司團隊合作的結晶,在競爭激烈的賽事中也展現出相同的凝聚力。 Ferrari 一直以來秉持的進取精神,推動了我們在多個領域的創新,包括基礎設施方面,新落成的 e-building;產品方面,全新超級跑車 Ferrari F80 正是最佳代表;研發方面,新成立的 E-Cells Lab 將進一步強化我們在電化學技術的領先地位,為未來鋪路。我們也將於 10 月 9 日的 Capital Markets Day 揭曉更多未來計劃,敬請期待。」

Ferrari 2024 年營收與獲利大幅成長

Ferrari 在 2024 年的營收表現亮眼,全年淨營收達 66.77 億歐元,年增 11.8%,其中第四季營收為 17.36 億歐元。這波成長主要受以下因素帶動:

  • 汽車與零配件:受惠於更高端的產品組合、強勁市場需求,以及個人化選配的熱潮,營收成長 11.9%,達 57.28 億歐元。
  • 贊助與品牌授權:透過新增贊助合約與生活風格業務拓展,營收增長 17.1%,達 6.7 億歐元。
  • 其他營收:整體維持穩定,金融服務的高收益有效抵銷了 2023 年 Maserati 合約結束的影響。

此外,公司實現 10.27 億歐元的自由現金流,展現 Ferrari 卓越的營運效率與財務穩健度。

獲利能力持續提升

Ferrari 在 2024 年的營業利益(EBIT) 達 18.88 億歐元,年增 16.7%,營業利益率提升至 28.3%。全年淨利潤則成長至 15.26 億歐元,稀釋後每股盈餘(EPS)為 8.46 歐元,展現穩健的財務表現。

此外,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 成長 12.1%,達 25.55 億歐元,並維持 38.3% 的強勁利潤率,進一步鞏固 Ferrari 的營運優勢。

交車量微幅成長,混合動力占比過半

Ferrari 在 2024 年共交付 13,752 輛 新車,較去年小幅增長 0.7%,主要受策略性區域調配影響:

  • 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交車數增加 141 輛
  • 美洲市場增加 192 輛
  • 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市場則減少 328 輛,部分抵消成長動能
  • 亞太其他地區增加 84 輛

在 2024 年的交車組合中,Ferrari 共交付 10 款燃油引擎(ICE)車型 與 6 款混合動力(Hybrid)車型,其中混合動力車款占總交付量的 51%。這樣的銷售結構不僅展現 Ferrari 持續創新的技術優勢,也突顯其在永續發展上的長遠布局。

Ferrari 2024 年的亮眼成績,再次證明品牌不僅能夠推動營收、獲利與現金流成長,還能持續維持獨特性與創新性,穩固其在全球奢華高性能市場的領導地位。

Ferrari 純電超跑即將登場:品牌未來將如何發展?

根據 Reuters 報導,Ferrari 將於 10 月 9 日 在 義大利 Maranello 總部正式發表品牌史上首款純電動車(EV)。Ferrari 執行長 Benedetto Vigna 表示,這款全新電動車不僅是品牌邁向電動化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 Ferrari 迎來燃油引擎之外的新時代。這場發表會將與資本市場日(Capital Markets Day)同步舉行,並如期開啟第四季度的業務布局。

這款純電超跑是 Ferrari 今年計畫推出的六款新車之一。儘管全球經濟局勢充滿變數,包括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Vigna 強調,公司將依原定計畫穩步推進各項戰略。

隨著 中國市場因較低稅率與強勁需求而成為全球電動車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Ferrari 的全新 EV 也有望在中國迎來龐大商機。Vigna 更暗示,Ferrari 可能會在 10 月的發表會上 公布中國市場銷售政策的調整,進一步擴展品牌在這一關鍵市場的影響力。

Ferrari 期望透過這次電動車的亮相,帶動今年營收與核心盈利成長至少 5%,展現品牌對電動化未來的高度信心。

Ferrari 邁向 2030 年零碳排:從速度到永續的全新旅程

Ferrari,這個以極致性能與速度聞名的品牌,如今正全力推動永續發展。公司目標在 2030 年達成碳中和,核心策略包括降低營運與供應鏈的碳排放、廣泛採用再生能源,並促進社群參與,希望為豪華跑車市場樹立環保標竿。

減碳行動:數據與進展

根據 Ferrari 2023 年永續發展報告,公司透過 Maranello 工廠電氣化,將範疇一排放量較 2022 年減少 7%。另一方面,範疇二排放(市場基礎)則與前一年持平,原因在於公司對再生能源的持續投資。然而,隨著天然氣轉換為電力,以地理位置計算的範疇二排放(location-based) 反而有所上升。

整體來看,Ferrari 在 2023 年的範疇一與範疇二總排放量降至 77,691 tCO₂eq,相較 2022 年的 84,012 tCO₂eq 明顯改善。此外,公司正積極提升能源效率,以確保生產過程更加環保。

除了碳排放,Ferrari 也嚴格控管車輛生產中的空氣污染物,例如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並持續監測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及粉塵,確保排放符合法規標準。

Ferrari 的 淨零排放計畫不僅限於工廠減排,還涵蓋範疇三,即從原材料供應鏈到車輛使用階段的全面策略。

  1. 2030 年前,Ferrari 至少 50% 的車款將為油電混合或純電動車,目標是讓單車碳排放減半。
  2. 提高回收鋁的使用比例,以減少原材料生產所帶來的碳排放 30%。

Ferrari 的綠能與減碳行動

Ferrari 正積極運用最先進技術,降低碳足跡,加速邁向永續發展:

  • 燃料電池技術(Fuel Cell Technology):2023 年 6 月,Ferrari 在 Maranello 工廠 安裝了一座 1 MW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 發電站,為 Ferrari 5% 的生產電力 提供潔淨能源。這項技術使天然氣使用量減少 20%,同時大幅降低超過 99% 的霧霾污染物,展現 Ferrari 在低碳能源應用上的突破。
  • 光伏發電系統(Photovoltaic Systems):2022 年 7 月,Ferrari 與 Enel X 合作擴大太陽能發電,計畫在 Maranello 工廠屋頂安裝 3,800 片太陽能板。該系統每年可生產 1,626,802 kWh 電力,減少 740 公噸 CO₂ 排放,有效降低工廠的碳足跡。
  • 再生能源社群(Renewable Energy Community, REC):2023 年 5 月,Ferrari 與 Enel X 共同成立義大利第一個再生能源社群(REC),位於 Maranello 與 Fiorano。Ferrari 透過 1 MW 太陽能系統 提供清潔電力,支持當地社區發展,並促進區域內的 永續能源利用。

以再生能源取代天然氣

Ferrari 的減碳之路並未止步於現有行動。2023 年 10 月,Ferrari 提前三個月退役了其 燃氣三聯產發電廠,該設施自 2009 年以來,一直供應電力、熱能與冷卻能源。

這項關鍵決策將帶來顯著的環保效益:

• 甲烷氣體消耗量減少 70%

• 範疇一與範疇二排放量每年減少 60%

此外,Ferrari 計畫擴增兩倍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目標是在 2030 年達到 10 MW 的峰值容量。這項舉措將進一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加速邁向淨零未來。

Ferrari 的 Verra 認證碳權策略

碳權交易在 Ferrari 邁向 2030 年碳中和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Ferrari 投資於 Verra 認證的碳權專案,該專案遵循 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確保其碳抵換措施可信、透明且有效。

Ferrari 與 ClimateSeed 合作,在加拿大魁北克推動減碳專案,該專案涵蓋 800 多個地方性微型計畫,並結合中小企業(SMEs)、非政府組織(NGOs)與市政單位,透過以下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提升能源效率
  • 減少垃圾掩埋,促進資源再利用
  • 使用更清潔的燃料

除了碳權投資,Ferrari 亦啟動 「Bosco Ferrari」 計畫,在義大利建立 Ferrari 森林,以促進生物多樣性,並在本地進行碳抵換,與其全球減碳策略相輔相成。

這些舉措凸顯了 Ferrari 對氣候行動的高度承諾,在保持品牌卓越傳統的同時,亦為汽車產業的永續發展設立新標準。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特斯拉的碳權生意

樂高的碳移除投資計劃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Verra 針對超額核發中國水稻專案碳權一事進行說明

哪種碳移除碳權比較好? - Absolute Climate 提出新認證標準

SBTi的挑戰與未來:企業氣候承諾的風向標

自願性碳市場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

可口可樂下修 2035 環境目標

歐盟綠色債券2024報告出爐,預計年減超過5千萬噸碳排




avatar-img
16會員
153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樂高投資 275 萬美元於生物炭、加速岩石風化與造林等碳移除專案,並與 Climate Impact Partners 和 ClimeFi 合作,以多元策略應對氣候變遷,因此亦投資密西西比流域的造林計畫,兼顧生態恢復與碳封存。該公司強調碳權購買無法取代內部減排,將持續減少供應鏈與製造的碳足跡。
2024 年 CDR 市場成長 78%,總購買量接近 800 萬噸。然而市場仍高度集中,80% 的購買來自 Microsoft、Google、Stripe 和 Frontier 等買家​​。新興供應商和跨領域買家的加入顯示出市場逐漸擴展,但仍需更多買家參與以推動市場成長。
領導企業正推動預發行碳權等新型碳權,加速市場發展並提升投資信心。Microsoft、Frontier 等業者透過公開方法論促進市場透明化,使參與更具規模與可及性。碳市場融合趨勢明顯,自願市場、國際市場與各國碳市場逐步協調,有助於建立全球架構。歐盟與新加坡官員強調市場標準化與品質控管將提升信任與穩定。
碳權專案是企業推動永續轉型與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了解不同類型的碳權專案、其效益與挑戰,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碳足跡、符合法規要求,並在市場中創造價值。隨著技術突破與市場機制的成熟,碳權專案將持續驅動全球減碳行動,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推力。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為企業帶來市場機會。
Northern Trust推出 The Northern Trust Carbon Ecosystem,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自願性碳市場的透明度與效率。該平台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確保碳權的即時記錄與轉讓,減少人工干預與詐欺風險。該系統已與多家數位監測機構合作,將成為企業實現淨零目標的重要工具。
英國脫歐後,其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ETS脫鉤,導致英國碳價偏低,影響減碳成效和收入。本文探討英國與歐盟ETS重新連結的可行性,分析其優缺點及挑戰,包括碳價差異、國家主權顧慮、CBAM機制等。專家認為,儘早整合ETS能提升市場穩定性,促進減碳和再生能源投資,但仍需克服碳價協調和政治因素等障礙。
樂高投資 275 萬美元於生物炭、加速岩石風化與造林等碳移除專案,並與 Climate Impact Partners 和 ClimeFi 合作,以多元策略應對氣候變遷,因此亦投資密西西比流域的造林計畫,兼顧生態恢復與碳封存。該公司強調碳權購買無法取代內部減排,將持續減少供應鏈與製造的碳足跡。
2024 年 CDR 市場成長 78%,總購買量接近 800 萬噸。然而市場仍高度集中,80% 的購買來自 Microsoft、Google、Stripe 和 Frontier 等買家​​。新興供應商和跨領域買家的加入顯示出市場逐漸擴展,但仍需更多買家參與以推動市場成長。
領導企業正推動預發行碳權等新型碳權,加速市場發展並提升投資信心。Microsoft、Frontier 等業者透過公開方法論促進市場透明化,使參與更具規模與可及性。碳市場融合趨勢明顯,自願市場、國際市場與各國碳市場逐步協調,有助於建立全球架構。歐盟與新加坡官員強調市場標準化與品質控管將提升信任與穩定。
碳權專案是企業推動永續轉型與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了解不同類型的碳權專案、其效益與挑戰,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碳足跡、符合法規要求,並在市場中創造價值。隨著技術突破與市場機制的成熟,碳權專案將持續驅動全球減碳行動,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推力。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為企業帶來市場機會。
Northern Trust推出 The Northern Trust Carbon Ecosystem,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自願性碳市場的透明度與效率。該平台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確保碳權的即時記錄與轉讓,減少人工干預與詐欺風險。該系統已與多家數位監測機構合作,將成為企業實現淨零目標的重要工具。
英國脫歐後,其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ETS脫鉤,導致英國碳價偏低,影響減碳成效和收入。本文探討英國與歐盟ETS重新連結的可行性,分析其優缺點及挑戰,包括碳價差異、國家主權顧慮、CBAM機制等。專家認為,儘早整合ETS能提升市場穩定性,促進減碳和再生能源投資,但仍需克服碳價協調和政治因素等障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永續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自然資源的枯竭以及社會對環境友好行為的日益重視,企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必須迎接永續轉型的考驗,將永續力量轉化為國際競爭的優勢。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淨零排放成為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淨零排放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在淨零排放的浪潮中尋找到商機,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從淨零排放轉型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台灣的淨零排放政策和中小企業的商機,並分析淨零排放轉型的挑戰和策略,希望能夠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法案,Toyota社長無預警地宣告提前卸任,坦承「這是我的極限」。 這些大刀闊斧的舉動,深刻影響了汽油車的前景,隱喻「全球品牌都會變綠」的預言正在實現。時代翻轉,考驗著領導者的先機洞察與決斷力,我想起了柯達。 柯達並非被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時代淘汰
Thumbnail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許多國家對於綠色能源及綠色交通提供了更多補助與支持。除了環保議題受到重視之外,隨著大家生活方式改變,健康生活也是關心的議題之一。 因此,具有健康、省力、輕便、免駕照等優勢的電動自行車,成為現今綠色交通與健康生活中的新趨勢之一。
Thumbnail
特斯拉怎麼做地球永續發展? 特斯拉呼籲, 全球實現能源100%再生化完全可行,且不管是投資金額或是資源開採量,都要比現今使用的化石燃料更為實惠 。馬斯克也已在3月投資者日中提及,再生能源預計只需要利用0.21%的陸地面積來建造風能和太陽能等基礎設施,也無須大量開採礦石材料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永續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自然資源的枯竭以及社會對環境友好行為的日益重視,企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必須迎接永續轉型的考驗,將永續力量轉化為國際競爭的優勢。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淨零排放成為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淨零排放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在淨零排放的浪潮中尋找到商機,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從淨零排放轉型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台灣的淨零排放政策和中小企業的商機,並分析淨零排放轉型的挑戰和策略,希望能夠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法案,Toyota社長無預警地宣告提前卸任,坦承「這是我的極限」。 這些大刀闊斧的舉動,深刻影響了汽油車的前景,隱喻「全球品牌都會變綠」的預言正在實現。時代翻轉,考驗著領導者的先機洞察與決斷力,我想起了柯達。 柯達並非被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時代淘汰
Thumbnail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許多國家對於綠色能源及綠色交通提供了更多補助與支持。除了環保議題受到重視之外,隨著大家生活方式改變,健康生活也是關心的議題之一。 因此,具有健康、省力、輕便、免駕照等優勢的電動自行車,成為現今綠色交通與健康生活中的新趨勢之一。
Thumbnail
特斯拉怎麼做地球永續發展? 特斯拉呼籲, 全球實現能源100%再生化完全可行,且不管是投資金額或是資源開採量,都要比現今使用的化石燃料更為實惠 。馬斯克也已在3月投資者日中提及,再生能源預計只需要利用0.21%的陸地面積來建造風能和太陽能等基礎設施,也無須大量開採礦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