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來源:莊永良老師拍攝
有次和一位不同部門同事去公司附近中餐,她倒是誠實:「我啊,其實胸無大志,我來工作是不想待在家裡整天被媽媽念。」
我一邊滴汗吃著熱呼呼的什錦麵,一邊回應:「別這樣講自己,來工作有表現出應有的專業能力就行,我常看妳很用功細心整理資料,至於個人有沒有什麼大志,那是私領域的事。」
她點點頭:「嗯嗯,不過我還是會把老闆搞定的,昨天我有幫老闆整理一份國外產業資料…他後來還找國外部協理聊天…」
決定工作優先順序的法則
我喜歡找不同部門同事用餐,除了多交流工作上的不同看法,還可以知道領導人在想什麼,也許能預先做些備案,因為在企業組織裏決定「優先順序」的工作法則:
- 重要性的全面判斷:
主管、利害關係人的期望
團隊與個人發展的影響
個人專業與價值觀判斷 - 急迫性的衡量判斷:
期限與複雜度的對照
協作部門的運作模式
個人處理能力的評估
整體而言,影響優先順序的內部關鍵元素取決於;能否與領導者同步?能否於協作單位同步?
或許什錦麵帶來靈感,我問她一句經常使用的引導問句:「那妳未來有沒有想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她正努力完食份量超少的小乾麵:「我想挑戰業務類型的工作耶,我覺得我應該可以喔~」
沒料到這答案,我停下筷子,覺得有意外感:「WOW,我完全沒想過耶,妳看起來還蠻安靜的…」「妳應該可以把握伴君如伴虎的機會,知道老闆們做決策、推業務的眉角,這是很難得的職場角度耶。」
她又點點頭:「我也這麼想,我告訴你,我覺得這裡是一個蠻負面氣氛的工作環境,我安靜一點比較不惹事,我遲早要離開的。」
更意外的幾個月後,我比她先離開(命運呀~),選擇休息和創業。 她後來也確實的走向自己的計劃和興趣,在截然不同的產業,成功挑戰業務型的職場,並且創造優異的成績。

圖片來源:知名廣告導演/金漫獎漫畫家 小莊作品
一位處事待人成熟的專員,選擇「趕緊完成老闆吩咐的日常任務就好」的低調工作標準,在高管眼裡看似沒特別的企圖心,因為她清楚「這裡」遲早是過渡階段;她的企圖心和願景,只跟自己的「未來」相關,那才是她想嘗試和拼命的戰場。
管理者在評論員工不夠積極、躺平心態之前,得先瞧瞧「我們帶頭的」創造什麼樣的工作環境,當環境不具特別意義或吸引力,工作者就會降減對團隊成功的努力,轉向個人成功的追求。
日本產業訓練協會JITA在MTP管理者研習課程提到因應多元化職場的管理方針:
- 明確的工作目的
- 尊重坦誠的評價
- 推動員工的成長
- 環境的規劃設計
上述的顯性作為,還須加上「主管榜樣與立場+部門與個人成就」;這是多元世代工作環境建立集體信任感的來源,因為員工知道來到一個可以發揮的正向環境,能相信主管和團隊夥伴。
隔幾年,和那位一起中餐的同事聊起當時的情境和心情,她說:「KK,你當時離職,帶給不少同事震撼耶,大家都覺得『KK不是跟最高領導很交心嗎?』」
「你也給我不少勇氣,我覺得此時不離開這個負面環境,出去挑戰一下,肯定會枯萎。」
我感謝她仍是信任的說心底話,但人得前進,多談過去是非也覺不德,只好圓場:
「ㄟ,我的躺平標準跟你們不一樣啦,大通鋪裏,我躺上鋪,每天看著天花板很無聊的~」
「對內沒溫度,對外就很難有溫度。」
#實戰管理教練
#最難領導是自己
#讓管理落地讓績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