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見過學習能力很強、學什麼都很快的人呢?
學了某樣東西好一陣子,想說帶朋友入坑,但那位朋友卻“超前進度”,學習成果遠遠比你好嗎?科班出身的你花了五年的時間打好基礎,認為自己的專業難以被取代,卻被半路出家的轉職仔打臉?
其實只要掌握了「超速學習」的精神及原則,人人都能變成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
今天就來分享《超速學習》這本書,裡頭兩個核心觀念及兩個技巧,可以馬上改善現況,讓你學習之路更順遂。
後設學習是什麼?
講白話就是:了解這項技能要學的核心能力。
例如:理解一門語言的造字規則、理解一項專業如何運作。
舉個例子,請大家和我一起推導:
假設我要學習「建築設計」這門專業,我需要具備建築學知識,像是建築構造啦、材料力學啦、人體工學尺度和各種空間用途啦,甚至人類建築美學的歷史,各種時代建築師的主義思潮。
...但擁有這些「知識」就會建築設計了嗎?
不,我還需要具備建築專業技能,如何繪製工程圖啦、如何分析基地啦,很多很多...
...但擁有這些「技能」就會建築設計了嗎?
真正的核心是你要學會如何「做設計」。
那我要怎麼學?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要如何學會做設計?』
當同學們在學校被動接收知識時,後設學習的你不停地咀嚼這個問題。
然後你發現,教授這門課有一部分我會在做設計時應用,你就加強它並且開始有問題能請教。
體會到了嗎?恭喜你,超速學習之路已為你敞開大門。
下一步,繪製專屬於你的學習地圖
看完這本書的我,躍躍欲試,我給自己擬定「兩個月學python程式計畫」。
首先,後設學習我認定核心能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完整一點是『用電腦演算法解決問題』,新手小白的我接觸到哈佛開放式課程,每週都有功課要交,功課是將當周學到的電腦運作概念化為一個問題給你解決,兩個月內我成功完成所有功課並完成最後的專案,拿到證書。
雖然這點小挑戰不代表我已經習得這項專業(還差得遠呢),但我在有正職的狀態下,每天早起解題,過程中進入心流狀態,很有成就感,完全不會覺得累。
作為興趣的關係,我給自己畫的學習地圖,比較彈性,隨著我對這項專業了解而有變化。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超速學習的重要技巧。
直接了當:從“尾”開始
如果你的目標是學會德語,那你應該直接從聽母語者如何說德語開始,提早知道「你的成果」長什麼樣子。
如果你的目標是通過某項考試,那你可以先拿一份歷屆考題寫寫看,留意你不會的和你要多練習的部分。
如果你想學會街景速寫,直接上街找了個廣場坐下來畫,回去再來檢討哪邊畫歪了,補足需要的繪畫技巧,隔天再去又進步了許多。
先走一遍流程體驗你要學會的事,你會發掘好多自己要學習的部分,轉而從被動接收變成主動發掘。
與之相反的例子:我小時候學英語時,一句英語都沒聽過,但還沒上國小我已經學到了A到Z怎麼寫以及分別有什麼單字,這就是被動的接收理論,先於主動實際操作的學習的例子。
多了這一步,你的學習地圖就明朗很多。實際怎麼做,真的是自己操作一遍最清楚,但多數人做不到這件事,也不知道這個小小的嘗試,可以有多大的改變。
反覆操練: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
小時候學習吹奏管樂器,總是有一段練不好,試了半個小時就是練不起來,後來把這個樂句拆解成好幾段,分開練習,都確定熟練了再連在一起,五分鐘後...哇啦~完美樂句一氣呵成!
反覆操練這個方法在我後來準備國考時,也派上用場:考試時間八小時,任務是設計一個建築專案,將它畫在一張大圖上。周間下班時間,把每個設計步驟、每個圖面上的單元拆開來練習,週末一到,練習畫整張大圖。
你要相信再難的事都能辦到!前提是運用將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的練習方式,這兩個例子一個發生在國小、一個在出社會,反覆操練可真是一生受惠啊~
超速學習,我的觀點
講了這麼多,是不是有做到這幾點就變成學習神人了呢?
事情沒有你想的這麼簡單。
超速學習是高強度、高度集中的學習方式,也許用對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但絕對要投入大量心力,才會看見成果。
學習雖然沒有分天賦,也沒有捷徑,但只要用對方法和熱情,就會「看起來」毫不費力的樣子。看似你省下大把時間和金錢,但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並且改善、高強度密集學習都是要努力的,事實是你用高強度的方式把本該慢慢走的路給跑完,再用主動積極的態度,享受自己進步帶來的成就感。
運用書中的觀念,我在一個月內學會街景速寫、兩個月從一個新手小白到用python寫小程式,這些學習經驗讓我樂在其中,對「學習」這件事本身更有想法,我並沒有達成什麼驚人的成就,這本書只是幫助我在面對學習挑戰時更樂觀,但個人覺得這樣的影響力就足夠了。
你呢?有沒有什麼想嘗試學習的新事物?新年目標總是沒達成?不妨嘗試看看《超速學習》這本書告訴我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