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習慣是無意識下的一種行為,特性有:快速出現、未覺察、不可控制等。所以大部份人在呈現習慣性行為時,常常是不由自主,無法判斷當下是否合宜。
好習慣的養成,除了父母與師長的言傳身教外,平日陪伴與溝通中,適時給予正增強與引導,簡單的事持續做,總能在無意中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且獲益的不會只有自己一個人。想像一個小孩,小時候圍繞在他身旁的玩具是一本本的布書,時間一久,就可能會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或許是個巧合,但我一定相信,長期有書陪伴的孩子們,會很習慣享受閱讀的氛圍。
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習慣的力量,在於它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強求,就會自動執行,依循布書的成功經驗,設定班級經營習慣養成的目標,歷經多年來的塗塗改改,最後的成效,令我感到欣慰。
目標只是一個依循,國中階段孩子的成就不能狹礙的只用會考成績或是錄取學校來論定,而應該是綜合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的點點滴滴,完整呈現班上孩子的與眾不同。
在陪伴體育班(棒球專長)孩子的六年期間,以導師的角落出發,記錄這些年來,班上孩子在學校裡的生活、學習與作息故事,而在故事的每一個轉折,所成就的特點,有著令人驚奇的回應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