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5弗洛姆的愛之四元素與馬斯洛需求階層論之關係
在此要特別陳述一點,即需求階層論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需求,以及尊重需求與佛洛姆愛之四元素的責任、瞭解、照顧、尊重之間的關係。
生理需求常因衝動與自動思維行事,故常忙於事後補救,也常因不受控制的行為惹事,但發生時一點覺察也沒有,所以會在對他人或自己造成麻煩後思考控制的需要,或因難以預測的環境而追求安穩,故而是種覺察對自己的行為有需要管控並掌握的意識,因而有了「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以及未表現出來的需要之回應」,因而有了自已是處於群體之中的責任的自覺,因而由「本能」走向「不自私」。
安全需求則常因在群眾當中謀求自己之安定,故易排除表面上不利於整體安定的異動分子,強迫其遵守所謂社會規範,實際上卻是因自己來自「本能」失控之不確定性的恐懼感驅使,以及為了避免自己熟悉環境的消失,而對異動分子強制執行當前大眾約定成俗的社會規範,迫使遵守,以維護自己的安穩不變。但強迫他人的同時,當事者也會這麼強迫自己遵守,但又會發現自己的權益與感受被犧牲了,卻又沒有表現出來的勇氣。
因為害怕自己身陷那些異動分子的遭遇,故而會壓抑克制自己的所有與社會期待相違背的欲望。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生活體驗與壓抑克制,免不了的,就是發現被壓縮起來越來越清晰的自己欲望的存在。
到了那最後一根壓倒駱駝的稻草落下,或灌爆水庫的最後一場雨落下,自己的世界觀與壓抑阻隔的城牆將一夕潰堤崩塌,產生了對自己關懷與照顧的失敗感。
佛洛姆說:「照顧與責任,如果不以瞭解做導引,就是盲目的。」[256]故而萌生了需要對自己更加「瞭解」的需求。
故此,便由「不自私」的階段走向「自私」。
進入歸屬與愛的需求後,與佛洛姆的四元素之相關就更清晰了。
因為走入該需求階層乃是因為覺知「對自己的照顧失敗」,而弗洛姆說:「瞭解如果不以關懷為動機,則是空虛的。」
因此,在該歸屬與愛的需求階層便是追求對自己或他人的照顧與關懷之深入,因此會有「愛」的開始。
然而,弗洛姆又說:「如果缺乏愛的——尊重——則責任很易於變質為控制和佔有。尊重的意義是我關懷另一個人,讓他依照他自己本然的樣子去生長,發展。」
故此,若要能夠做到真正的關懷,我們也將面對下一個尊重需求的的考驗,才能做到讓自己或別人依照自己本然的樣子去成長與發展,而不是「把他(自己)當作一個和我所用的物品來需要他」。
不過,佛洛姆還說,「只有當我已經到達了獨立的階段,尊重才有可能;就是說,如果我要尊重他人,我必須先能自己站立,自己行走,不需T字杖,不需控制他人和侵佔他人。」[257]
所以,在歸屬與愛的需求中,當事人將藉由不斷歸屬於什麼、屬於什麼、擁有什麼去認同自己、認識自己,逐漸走向——成為處於群體中依然能獨立的個人。
對於自己是什麼,他已有某些自我肯定,並能自我認同,故此,才能擁有尊重他人的基礎。
至此,「自私」將累積出進入「真實」的臺階與入口。
而尊重需求,便不用再說得更多了。因兩人份以上的自私碰撞,將逐漸整合出彼此都認同的「真實」,明白了彼此間的不同與相同,但又要繼續相處下去,故而產生尊重需求。
[注釋]=================
[256]埃裡西.佛洛姆(Erich Fromm).孟祥森譯.愛的藝術(M).臺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08.p48
[257]同上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