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這本書綁架了:130 分鐘
這本書的風潮已然持續好一陣子,這本書在我的書櫃裡也經好久了,不過一直拖到現在才真正翻開它。在讀之前我其實有點擔心會有很生硬的那種理論硬要冠上個童話故事感,但當我讀完,心中真的覺得:「啊,難怪這麼多人推薦!」
這確實是一本讓人讀來感到無比「舒服」的書。
🔰這本書在講什麼?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經典兒童文學角色「蛤蟆先生」因為長期憂鬱和情緒低落,在朋友的建議下,前往尋求心理師「蒼鷺」的幫助。
這本書劇情圍繞著蛤蟆先生展開。他是一位生活富裕但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的角色,因為過度揮霍家產並深陷憂鬱,甚至引發了朋友的擔憂。
故事開始時,蛤蟆先生的好友們——鼴鼠、河鼠和老獾——對他的狀況感到非常擔憂。他們決定說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儘管蛤蟆先生一開始極力抗拒,但在朋友們的堅持下,他最終同意接受心理諮詢。
他的心理師是蒼鷺。在蒼鷺的引導下,蛤蟆先生開始了一段艱辛卻富有意義的自我探索旅程。透過一次次的諮詢對話,蒼鷺運用「溝通分析」的心理學理論(如「父母」、「成人」和「兒童」三種自我狀態),幫助蛤蟆先生:
- 認識自己的情緒: 學會辨識並接納自己的憤怒、悲傷、恐懼等情緒,而不是逃避或壓抑它們。
- 面對過去的陰影: 回顧自己的童年經歷,理解到某些行為模式和情緒困擾可能源於過去與父母的互動。
- 理解人際關係: 分析自己與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認識到自己在不同關係中扮演的角色。
- 承擔個人責任: 自己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和選擇負責,而非將責任歸咎於他人或環境。
在整個諮詢過程中,蛤蟆先生經歷了從抗拒、否認、沮喪到最終接納、理解並成長的轉變。他學會了如何以「成人」的自我狀態來思考和行動,而不是被「兒童」般的衝動或「父母」般的內化批評所控制。
最終,蛤蟆先生不僅擺脫了憂鬱的困擾,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熱情與方向,與朋友的關係也更加健康和穩固。
🔰不負責書評
坦白說,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類探討心靈成長或心理議題的書籍,過去很少會出現在我的閱讀清單上。我自認是個擁有「情緒快充」體質的人,通常只要一覺醒來,前一天的煩憂或負面情緒,好像就會自動歸零,不太會長時間處於心情低落或感到憂鬱的狀態。
也因為如此,我總覺得這類型的書離我很遙遠,因為書中寫到的那些問題我感覺沒辦法有所共鳴。
然而,讀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後,我的觀點確實有了不小的轉變。我原以為,對於一個不太需要「處理」負面情緒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無法引起共鳴。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並沒有讓我感到隔閡,反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情緒」這回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巧妙地將心理學的理論融入故事,例如「父母」、「成人」、「兒童」自我狀態的分析,感覺書中的每個角色,都可以從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中,找到一個類似的範本。就算我自己可能沒有情緒上的問題,但也可以幫助我更加理解對方的狀態,進而改善自己與他人的互動模式,提升溝通的品質,讓關係更為順暢。
🔰讀後廢話
看完後我給:4顆星⭐⭐⭐⭐
算是一本讀很快的輕鬆小品啦,每天晚上睡前讀我覺得還不錯!
不過這本書讓我想到小時候看的另一本童書《青蛙和蟾蜍》,書中的那個蟾蜍也是一位憤世嫉俗的朋友,小時候還蠻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