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決定理論」2:告別「控制狂」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告別「控制狂」!讓孩子自己做主,爸媽更輕鬆!✌️✨

第二篇:告別「控制狂」!讓孩子自己做主,爸媽更輕鬆!🥳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認識了孩子的三大內在需求,其中最常被我們「不小心」剝奪的,可能就是「自主」了!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如何告別「控制狂」模式,給予孩子適度的選擇權和空間,你會發現,孩子更願意配合,而你的育兒之路也會輕鬆許多!

👶 「自主」的魔力:為什麼孩子有選擇權,會更願意配合?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老闆每天都事無鉅細地告訴你該怎麼做,連午餐吃什麼都要規定,你會不會覺得很煩躁?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出於自願,而不是被強迫時,內在的動力就會被激發!

  • 從「被動」到「主動」: 當孩子有選擇權,他們會從被動的執行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
  • 提升責任感: 既然是自己選的,就更願意為結果負責。
  • 減少權力鬥爭: 許多親子衝突都源於「誰說了算」的權力鬥爭,給予選擇能有效化解。

💡 給予適齡選擇:從小事開始,逐步放手!

「自主」並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而是在安全和合理的範圍內給予選擇。爸媽是「引導者」,而不是「控制者」!

  • 1-3歲(探索期): 選擇範圍小而具體。
    • 例子: 「你要穿紅色衣服還是藍色衣服?」「你要吃蘋果還是香蕉?」「你要玩積木還是小汽車?」(通常給予2-3個選項即可,避免過多選擇讓孩子感到困惑。)
    • 醫學根據: 這個階段是大腦前額葉皮層發展執行功能(如決策、規劃)的關鍵期。給予適齡選擇能促進其發展。
  • 3-6歲(學齡前): 選擇範圍可稍大,並開始練習承擔簡單後果。
    • 例子: 「你今天想玩戶外遊戲還是室內遊戲?」「你想先收玩具還是先吃飯?」(如果先吃飯,玩具可能就沒時間收了,讓孩子體驗選擇帶來的後果。)
    • 醫學根據: 幼兒期是自我概念和自主意識發展的關鍵期。鼓勵自主選擇有助於建立健康的自我認同和內在控制感。
  • 6歲以上(學齡期): 選擇範圍更廣,鼓勵參與家庭事務決策。
    • 例子: 「週末你想去公園還是圖書館?」「你的房間你想怎麼佈置?」「你覺得家裡應該如何分工?」
    • 醫學根據: 學齡期孩子的大腦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顯著提升。參與決策能訓練其批判性思維和協商能力。

👂 尊重孩子的聲音:傾聽,即使不完全同意!

給予選擇,也意味著要尊重孩子的聲音。即使他們的想法聽起來很「天真」或「不切實際」,也要認真傾聽。

  • 積極傾聽: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專心聽他們說話。
  • 表達理解: 「我聽到你很想穿超人裝去上學,對嗎?」「你覺得先玩再收玩具比較好玩,是不是?」
  • 溫和引導: 如果孩子的選擇不合理,不要直接否定,而是引導他們思考後果。
    • 「穿超人裝去上學會有點不方便,而且會很熱喔,你覺得呢?」
    • 「如果先玩再收玩具,會不會來不及吃飯呢?」

🚧 設定界線內的自由:爸媽是「守門員」!

「自主」不等於「放任」!爸媽的角色就像「守門員」,在安全和合理的界線內,給予孩子自由。

  • 明確的「不能」: 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例如:打人、危險行為),要堅定地說「不」。
  • 解釋原因: 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做,而不是單純的禁止。
  • 堅持原則: 一旦設定了界線,就要堅持執行,不能時鬆時緊。

💡 小結:放手不是放任,是賦予孩子力量!

當你告別「控制狂」模式,學會給予孩子適度的自主權,你會發現:孩子變得更合作、更有責任感,而你也不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控制」他們。這不僅能滿足孩子「自主」的內在需求,更能讓你的育兒之路更加輕鬆愉快!

下一篇,我們將探討如何從「玻璃心」到「小超人」,培養孩子的能力感!敬請期待!💖

#孩子自主權 #育兒選擇 #尊重孩子 #培養獨立 #自由與界線 #親子溝通 #賦能育兒 #兒童發展 #決策能力 #育兒技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mmerM的沙龍
5會員
105內容數
用無數夜晚,拼湊瑣碎時間 累積很多AI育兒文章,並整理成筆記 看不懂艱深用詞,一次次與AI對話、詢問 才做成比較完整的系列跟大家分享 歡迎一起討論這些文章主題 目前使用多款AI交叉討論、協作
Summer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5
從「玻璃心」到「小超人」!培養孩子的能力感!🚀🏅 第三篇:從「玻璃心」到「小超人」!培養孩子的能力感!💪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學會了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學會自己做主。今天,我們要來培養孩子另一項超級重要的內在需求——「能力感」!當孩子感覺自己「能做到」、「有能力」,他們就能從「玻
2025/07/25
從「玻璃心」到「小超人」!培養孩子的能力感!🚀🏅 第三篇:從「玻璃心」到「小超人」!培養孩子的能力感!💪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學會了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學會自己做主。今天,我們要來培養孩子另一項超級重要的內在需求——「能力感」!當孩子感覺自己「能做到」、「有能力」,他們就能從「玻
2025/07/23
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第一篇: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各位爸媽們,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孩子像個謎?明明講了千百遍,他還是不聽話?動不動就鬧脾氣、不配合?別急著貼標籤!今天,我們要揭開孩子行為背後的「秘密」,認識Deci & Ryan的「自我決定
2025/07/23
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第一篇: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各位爸媽們,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孩子像個謎?明明講了千百遍,他還是不聽話?動不動就鬧脾氣、不配合?別急著貼標籤!今天,我們要揭開孩子行為背後的「秘密」,認識Deci & Ryan的「自我決定
2025/07/22
告別育兒內耗:重拾「自我」!💖 第五篇:重拾「自我」:找回育兒前的你!🌈 各位爸媽們,恭喜你堅持到《告別育兒內耗》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一路從認識內耗、劃清界線、放手信任,到尋找盟友,現在,是時候回到最重要的一點:重拾「自我」! 育兒不是你的全部,找回育兒前的你,才能真正享受育兒的幸福,成為更
2025/07/22
告別育兒內耗:重拾「自我」!💖 第五篇:重拾「自我」:找回育兒前的你!🌈 各位爸媽們,恭喜你堅持到《告別育兒內耗》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一路從認識內耗、劃清界線、放手信任,到尋找盟友,現在,是時候回到最重要的一點:重拾「自我」! 育兒不是你的全部,找回育兒前的你,才能真正享受育兒的幸福,成為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