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決定理論」3:孩子為何總愛說「我會!」?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從「玻璃心」到「小超人」!培養孩子的能力感!🚀🏅

第三篇:從「玻璃心」到「小超人」!培養孩子的能力感!💪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學會了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學會自己做主。今天,我們要來培養孩子另一項超級重要的內在需求——「能力感」!當孩子感覺自己「能做到」、「有能力」,他們就能從「玻璃心」變成自信滿滿的「小超人」!

👶 「能力」的渴望:孩子為何總愛說「我會!」?

你是不是常常聽到孩子說:「我會!我會!」然後堅持要自己來?即使做得一團糟,他們也樂此不疲?這就是孩子對「能力」的渴望!他們渴望被肯定、被看見,渴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影響周遭的世界。

  • 內在驅動力: 感覺自己有能力,是孩子探索世界、學習新技能的強大內在驅動力。
  • 建立自信: 成功完成任務的經驗,能有效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
  • 面對挑戰的勇氣: 擁有能力感,孩子才敢於面對新的挑戰,而不是輕易放棄。

🎯 設定可達成目標: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要培養孩子的能力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體驗成功!這需要爸媽巧妙地設定「可達成」的目標。

  • 1-3歲(探索期): 任務簡單,強調動作的完成。
    • 例子: 「把積木疊高高!」「把球丟進籃子裡!」「把小車車推到終點線!」
    • 醫學根據: 這個階段的孩子透過感官動作來學習,完成簡單任務能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釋放多巴胺,讓孩子感到愉悅,從而激發進一步探索的動力。
  • 3-6歲(學齡前): 任務稍複雜,開始有簡單的步驟。
    • 例子: 「自己穿衣服(即使鈕扣扣錯,也先肯定他的努力)」「幫忙把碗筷放到水槽裡」「畫一幅畫送給媽媽!」
    • 醫學根據: 幼兒期是精細動作和認知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給予適當的挑戰,能促進大腦神經連結的建立,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 6歲以上(學齡期): 任務更具挑戰性,鼓勵獨立思考和規劃。
    • 例子: 「自己整理書包(列出清單)」「完成簡單的家務(例如掃地、倒垃圾)」「學習一項新技能(例如騎腳踏車、游泳)」。
    • 醫學根據: 學齡期是大腦前額葉皮層發展執行功能(如規劃、組織、自我監控)的關鍵期。透過完成有挑戰性的任務,能有效訓練這些高級認知功能。

🎨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嘗試!

我們常常只看到「結果」,卻忽略了孩子為此付出的「努力」和「嘗試」。

  • 肯定努力:
    • 「哇!你很努力地在疊積木耶!」「你很專心地在畫畫,真棒!」
    • 即使畫得不像,也要讚美他的創意和專注!🎨
  • 鼓勵嘗試: 即使知道他們可能會失敗,也要鼓勵他們去嘗試。
  • 允許犯錯與學習:
    • 錯誤是成長的機會,而非失敗的證明。當孩子犯錯時,不要急著指責,而是引導他們思考:「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會更好?」
    • 醫學根據: 心理學研究顯示,鼓勵**「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父母,其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會更有韌性,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而提升,而非固定不變。這有助於降低挫折容忍度**(Frustration Tolerance)低的問題。

🗣️ 給予建設性回饋:溫和指出不足,提供改進方向!

回饋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關鍵。

  • 具體化: 不要只說「你很棒!」,而是說「你把積木疊得好高,而且沒有倒下來,真厲害!」
  • 聚焦行為: 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具體行為,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
  • 提供方向: 「如果你把這條線畫直一點,會更像喔!」
  • 溫和語氣: 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支持他的,而不是在批評他。

💡 小結:讓孩子知道「你可以」,他們就能做到!

培養孩子的能力感,是賦予他們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和自信。當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他們就會更願意嘗試、更樂於學習。而你的育兒之路,也會充滿更多驚喜和成就感!

下一篇,我們將探討愛與被愛的力量,如何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千萬別錯過囉!💖

#孩子能力感 #培養自信 #挫折容忍度 #鼓勵孩子 #育兒回饋 #成長型思維 #兒童成就感 #兒童發展 #自我效能 #積極心理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mmerM的沙龍
5會員
107內容數
用無數夜晚,拼湊瑣碎時間 累積很多AI育兒文章,並整理成筆記 看不懂艱深用詞,一次次與AI對話、詢問 才做成比較完整的系列跟大家分享 歡迎一起討論這些文章主題 目前使用多款AI交叉討論、協作
Summer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6
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第四篇: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各位爸媽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給予孩子「自主」和「能力」的空間。今天,我們要來聊聊SDT三大需求中最溫暖、最核心的一環——「歸屬感」!當孩子感覺被愛、被接納、與他人有深厚連結
2025/07/26
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第四篇:愛與被愛的力量!建立孩子的「歸屬感」連結!🥰 各位爸媽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給予孩子「自主」和「能力」的空間。今天,我們要來聊聊SDT三大需求中最溫暖、最核心的一環——「歸屬感」!當孩子感覺被愛、被接納、與他人有深厚連結
2025/07/24
告別「控制狂」!讓孩子自己做主,爸媽更輕鬆!✌️✨ 第二篇:告別「控制狂」!讓孩子自己做主,爸媽更輕鬆!🥳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認識了孩子的三大內在需求,其中最常被我們「不小心」剝奪的,可能就是「自主」了!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如何告別「控制狂」模式,給予孩子適度的選擇權和空間,你會發現,孩子
2025/07/24
告別「控制狂」!讓孩子自己做主,爸媽更輕鬆!✌️✨ 第二篇:告別「控制狂」!讓孩子自己做主,爸媽更輕鬆!🥳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認識了孩子的三大內在需求,其中最常被我們「不小心」剝奪的,可能就是「自主」了!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如何告別「控制狂」模式,給予孩子適度的選擇權和空間,你會發現,孩子
2025/07/23
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第一篇: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各位爸媽們,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孩子像個謎?明明講了千百遍,他還是不聽話?動不動就鬧脾氣、不配合?別急著貼標籤!今天,我們要揭開孩子行為背後的「秘密」,認識Deci & Ryan的「自我決定
2025/07/23
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第一篇:孩子不聽話?原來是「內在需求」沒被滿足!🤯 各位爸媽們,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孩子像個謎?明明講了千百遍,他還是不聽話?動不動就鬧脾氣、不配合?別急著貼標籤!今天,我們要揭開孩子行為背後的「秘密」,認識Deci & Ryan的「自我決定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孩子嘴上最常掛著「我可以!」帶著濃濃奶音,咬字還不太標準的他們,可能正吃力地拖行某樣東西。比大人還更相信自己的他們,不顧現實、使盡全力面對挑戰的天真可愛,某些時候有點令我羨慕。我曾經也有如此相信自己過嗎?
Thumbnail
小孩子嘴上最常掛著「我可以!」帶著濃濃奶音,咬字還不太標準的他們,可能正吃力地拖行某樣東西。比大人還更相信自己的他們,不顧現實、使盡全力面對挑戰的天真可愛,某些時候有點令我羨慕。我曾經也有如此相信自己過嗎?
Thumbnail
教養孩子自動自發學習是現代父母的重要課題。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透過講故事來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建議。文章涵蓋了多種情境下的教養技巧,適合想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父母參考。
Thumbnail
教養孩子自動自發學習是現代父母的重要課題。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透過講故事來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建議。文章涵蓋了多種情境下的教養技巧,適合想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父母參考。
Thumbnail
本文分享如何從小孩的智慧中學習顯化,簡單表達需求,信任高我和宇宙,讓顯化過程變得更簡單。文章提供瞭如何避免給自己設置限制性信念,以及保持信任和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如何從小孩的智慧中學習顯化,簡單表達需求,信任高我和宇宙,讓顯化過程變得更簡單。文章提供瞭如何避免給自己設置限制性信念,以及保持信任和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