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人物事件改寫(主角化名:陳湘如,31歲,品牌企劃,台北)
我剛進這家公司半年時,剛好就遇上一個重組品牌架構的案子。老闆說:「這案子重要,要跟資深的林哥搭配討論,他懂市場節奏,妳負責創意與整體提案。」
我一開始很高興。林哥是公司裡人人敬畏的角色,講話穩重,進公司十多年,常帶新人,總被說是做事有大局觀的人。我把自己的點子整理成簡報,開會前還寫了講稿,興沖沖想和他討論。結果他第一句是:「這個想法太嫩了,市場早就玩過了。」接著連風格、邏輯、呈現順序都被質疑了一輪。
我一度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眼光太狹隘。回去改了三天三夜,再拿第二版給他時,他說:「嗯,進步一點點,但還不成熟,先放著吧。」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直到幾週後的部門例會,他上台簡報一份全新企劃,結構、流程、呈現方式,和我當時那份,說白了,只是換了個封面、改了兩三個字。所有人聽得津津有味,連老闆都拍桌點頭:「這就是我說的成熟思維!」
那天我回家,把自己之前寫的提案原稿打開,一頁一頁對照著他投影出來的畫面,心裡不痛,只是冷。
我沒有告訴別人,因為我知道,說了也沒有用。在公司裡,資歷就是一個護身符,而我只是沒名沒份的靈感提供者。後來他離開公司,自組了一間顧問公司,聽說還有幾個前客戶一起跟過去。他自稱是品牌實戰派,在圈子裡小有名氣。
但一年後,有個新聞悄悄傳出來,那間公司涉嫌偽造客戶端評價,還用假帳號投履歷證明業績,案子遭到投訴,合作廠商全數終止,負責人惹上官司。
我沒有轉發那篇新聞,只是靜靜地看著。
有時候你會遇到那種人。他不會大聲搶走你的東西,他會讓你懷疑自己應不應該擁有它。 然後轉過身,他已經在拿著你的東西站在舞台上了。
這世界不總是公平,但時間偶爾會做出補償。雖然不是為了你,但足以讓你安靜地放下那口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