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休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森林里的動物一旦受傷,就會休息。它們會找一處十分安靜的地方,然后一動不動地在那兒躺上許多天。它們知道這是身體愈合最好的方式。在這期間,它們甚至可能不吃也不喝,只是停下來休息。這種智慧仍然存在于動物中,但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喪失了休息的能力。」(一行禪師)

很多時候,我們會輕易忘記一些事。

這種忘記,輕如飛煙,連忘記本身,也都淡淡的。直到某一天,忽然因為什么事,一下子有了某種觸動,才明白自己忘記了什么。可這個「什么」,也確實不再記得了。影視劇里總有一些催眠橋段,讓人覺得蠻有趣,可若是真有這樣的機遇,我又該答應嗎?

我已不是一個無知無識的動物了。

我忘記的,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正如我皮膚上留下的傷疤,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那些忘記的事,是不是也會是我本該做的事呢?

就像在一家蹩腳醫院里,跌打大夫接錯了骨,雖然不妨礙生活,卻總讓人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一些笨笨的疼痛。

陰天壁上,寶劍會因為殺人而自鳴。

人的傷痛,遺忘過后,也會在一場忽然的雨中,慢慢蘇醒部分記憶。

可我又不想就這樣說下去。

因為痛定思痛,不再該讓過去的痛,繼續在今天還魂。

我們的傷疤,如今有著隱約的痛苦,只是因為當下在疼,而非是那過去的痛,到今天仍然存在。

每一分,每一秒,過去的,不會再來。

仿佛再來的一切,只是我們當下,如此想,便如此得到回應。

總要有什么日子,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說,只是在一個地方,安靜待著。并不是因為安靜,就改變已經發生的痛苦,而是這樣的休息,能讓現在的自己,得到愈合。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該寄望未來。我只有我能感受到的現在。

不吃也不喝地待著,看似無助,又特別孤獨。但對于受傷的人來說,沒有神醫,也沒有天賜,反而更讓我們能夠安于自我。有人問東坡先生,我們拜佛行善,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樣想,菩薩自己又要念什么。

東坡先生說:也這樣念。

為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東坡先生此處也該笑著摸自己的肚皮吧。

身體遠比我們自己所想,更懂得照顧自己。

記得一位外科大夫,也曾經在講座里,告訴每一個人。

別辜負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比你所想,更愛著你。

生命并沒有孤獨這回事。

行吟澤畔的屈原,貶謫瀟湘的賈誼,永州獨釣的子厚……他們真正的孤獨,只是遺忘了自己的身體而已。

我們只要能夠不去看那無限的世界,反過來只是體會自己身體的感覺,也許不會改變什么,但卻能讓如我們一樣孤獨的身體,得到早該得到的關注。

總有人會這樣想。

也總有人會這樣做。

我忘記了自己曾經有如動物的那一天。

可終究有那么一天,我會想起,并且只是靜靜聽著呼吸,好好休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ilm的沙龍
1會員
28內容數
如果喜欢一本书,会遇到一个人的世界;如果喜欢一个人,会遇到许多书的生命。 下雨天,靠在炉火边,沉默地欢喜着。
sil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6
遇到事兒,才能明白事兒。 一輩子不遇到,一輩子不明白。 但這不是說有高下之分,天上下雨,地上打傘,各有各的緣法。糊涂也好,精明也罷,總之都是自個兒活自個兒的人生。寒天飲水,點滴自知。 沒有苦的時候,當然不要硬吃。可非要吃苦,也要吃得明白。 能夠活到一百歲以上的壽星,各有各的理由。 但人們聽
Thumbnail
2025/07/16
遇到事兒,才能明白事兒。 一輩子不遇到,一輩子不明白。 但這不是說有高下之分,天上下雨,地上打傘,各有各的緣法。糊涂也好,精明也罷,總之都是自個兒活自個兒的人生。寒天飲水,點滴自知。 沒有苦的時候,當然不要硬吃。可非要吃苦,也要吃得明白。 能夠活到一百歲以上的壽星,各有各的理由。 但人們聽
Thumbnail
2025/07/15
一種食物,要用「敢不敢」來作第一句詢問,其實吃不吃,已經不是吃飯這件簡單的事了。 我不善飲酒,卻也醉過幾回,但后來卻不再為此苦惱了。大概是人有了閱歷,再少了挫折,便可以把一些事情看淡。更何況,就算不看淡,難道能夠額外尋到他人的一點點鹽嗎? 這也讓我很少勸人酒,也不會勸人飯。 這是一種招待的熱情
Thumbnail
2025/07/15
一種食物,要用「敢不敢」來作第一句詢問,其實吃不吃,已經不是吃飯這件簡單的事了。 我不善飲酒,卻也醉過幾回,但后來卻不再為此苦惱了。大概是人有了閱歷,再少了挫折,便可以把一些事情看淡。更何況,就算不看淡,難道能夠額外尋到他人的一點點鹽嗎? 這也讓我很少勸人酒,也不會勸人飯。 這是一種招待的熱情
Thumbnail
2025/06/25
很多問題,我們以為很簡單,但被問到時,卻一直猶豫,不能準確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我們知道,但我們沒法具體形容;我們歡喜,但我們不知道為何如此歡喜。但我們知道,我們歡喜著,而且我們喜歡這種感覺。 回想過去的十年、二十年,只要我們有了時間的加持,總能有一點獨屬于自己的感觸。這并非說我與他人十分不同,而是
2025/06/25
很多問題,我們以為很簡單,但被問到時,卻一直猶豫,不能準確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我們知道,但我們沒法具體形容;我們歡喜,但我們不知道為何如此歡喜。但我們知道,我們歡喜著,而且我們喜歡這種感覺。 回想過去的十年、二十年,只要我們有了時間的加持,總能有一點獨屬于自己的感觸。這并非說我與他人十分不同,而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既然你已經倒下了,別加油,就躺著吧!既然倒下就休息一下吧!」的概念,這一篇文章要來討論「休息」對於創傷治療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到的「休息」會分兩個層面去談,第一種休息是創傷個案「日常生活的休息」;第二種休息是「治療過程中的休息」。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既然你已經倒下了,別加油,就躺著吧!既然倒下就休息一下吧!」的概念,這一篇文章要來討論「休息」對於創傷治療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到的「休息」會分兩個層面去談,第一種休息是創傷個案「日常生活的休息」;第二種休息是「治療過程中的休息」。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事務牽絆,忘記了如何放慢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當壓力和疲憊籠罩著我們時,擁抱大自然或許是最好的解藥。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自然,體驗慢活的魅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事務牽絆,忘記了如何放慢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當壓力和疲憊籠罩著我們時,擁抱大自然或許是最好的解藥。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自然,體驗慢活的魅力,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人類這種生物, 躺著睡覺一定比坐趴著睡舒服,也比較健康! 但若在工作或上學期間, 應該不方便「躺著睡覺」吧?! 我直覺的思考是因為沒有適合的空間,也有點不好意思在公眾下這麼做吧?! 回想起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午休期間,看到學生在地上舖了攤平的紙箱,然後躺在上面睡午覺的時候,覺得驚奇無比!
Thumbnail
人類這種生物, 躺著睡覺一定比坐趴著睡舒服,也比較健康! 但若在工作或上學期間, 應該不方便「躺著睡覺」吧?! 我直覺的思考是因為沒有適合的空間,也有點不好意思在公眾下這麼做吧?! 回想起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午休期間,看到學生在地上舖了攤平的紙箱,然後躺在上面睡午覺的時候,覺得驚奇無比!
Thumbnail
連日的餘震不斷,總在半夜2點隨著餘震而起, 在睡眠品質及情緒波動下, 入山僻靜。 很巧的是,剛好遇到兩日的僻靜活動-【正念營】 一日瑜珈、一日行禪 過往,對正念的學習是回到當下,在課堂中學習時,用過靜心瓶、看過水平線 學著把思緒沉澱的【方法】。
Thumbnail
連日的餘震不斷,總在半夜2點隨著餘震而起, 在睡眠品質及情緒波動下, 入山僻靜。 很巧的是,剛好遇到兩日的僻靜活動-【正念營】 一日瑜珈、一日行禪 過往,對正念的學習是回到當下,在課堂中學習時,用過靜心瓶、看過水平線 學著把思緒沉澱的【方法】。
Thumbnail
心不累、身體不疲憊、大腦不報廢的好眠人生實踐法!
Thumbnail
心不累、身體不疲憊、大腦不報廢的好眠人生實踐法!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