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這八年的博士與博士後時光,我從25歲到33歲,獲得了這三個最有價值蛻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回頭看這八年,學到最多的不是哪一篇paper怎麼寫,

也不是哪個方法怎麼跑得更快,

而是自己整個人,從底層邏輯到行為模式的蛻變。

▋1. 從「好學生」到「研究員」

好學生擅長聽話、交作業、考高分;研究員則要自己定義問題、設計路徑、提出貢獻。

真正的轉變,是從「完成任務」的思維,切換到「創造問題」與「主動思考」的系統。

▋2. 從「想清楚才做」到「做中想清楚」

剛來的時候什麼都想規劃好才開始,結果一事無成。

後來才懂,真正的進展,是靠動手開始、邊做邊改、錯了再修。

很多 insight,是在 commit 第一次以後才長出來的。

▋3. 從「自我懷疑」到「系統信任」

一開始面對陌生領域,常陷入懷疑自己夠不夠格、值不值得被看見。

但八年過後,我學會的是:不是靠信心活下來,而是靠日課與系統。

當你累積起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產出流程與工作節奏,

你會發現,不自信的自己,也能穩穩地做出好成果。

博士不是一張學位,而是一場人的升級過程。

如果你也在這條路上,記得:蛻變不是一次,而是每天悄悄在發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08會員
1.9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注意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而是靠「每日累積的小習慣」打造出來的武器。 對碩博士生來說,這三個原子彈級的小習慣,能默默打造出堅不可摧的專注力。 ▋1. 每天讀 Paper 30 分鐘 不是為了讀完,而是為了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段複雜文字上」變成日常訓練。 能忍住中途不滑手機、不中斷思路,就
2025/07/18
注意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而是靠「每日累積的小習慣」打造出來的武器。 對碩博士生來說,這三個原子彈級的小習慣,能默默打造出堅不可摧的專注力。 ▋1. 每天讀 Paper 30 分鐘 不是為了讀完,而是為了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段複雜文字上」變成日常訓練。 能忍住中途不滑手機、不中斷思路,就
2025/07/18
身為研究員這些年,看過各式各樣的學生, 但 UCLA 的學生中,有三種心態, 真的讓我佩服,也讓我反思自己還能更精進。 ▋1. 他們總是先問:「這東西我怎麼用?」 而不是「老師會不會考?」 他們對知識的第一反應不是記憶,而是應用。 這種「把知識當工具」的態度,讓他們學得又快又深。 ▋2
2025/07/18
身為研究員這些年,看過各式各樣的學生, 但 UCLA 的學生中,有三種心態, 真的讓我佩服,也讓我反思自己還能更精進。 ▋1. 他們總是先問:「這東西我怎麼用?」 而不是「老師會不會考?」 他們對知識的第一反應不是記憶,而是應用。 這種「把知識當工具」的態度,讓他們學得又快又深。 ▋2
2025/07/18
做研究不只是會想、會寫、會實作, 更關鍵的是會安排「對的事做在對的時段」。 否則就是用最沒效率的方式,執行最需要精力的任務。 下面這三種類型的行動,建議搭配這樣的時間順序來安排。 ▋1. 高認知、重創造的任務:放在早上起床後的前兩小時 這是「黃金思考時段」,腦袋最清楚,內心最平靜。 寫論
2025/07/18
做研究不只是會想、會寫、會實作, 更關鍵的是會安排「對的事做在對的時段」。 否則就是用最沒效率的方式,執行最需要精力的任務。 下面這三種類型的行動,建議搭配這樣的時間順序來安排。 ▋1. 高認知、重創造的任務:放在早上起床後的前兩小時 這是「黃金思考時段」,腦袋最清楚,內心最平靜。 寫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從博班畢業後做現在這份工作,已經過了半年的時間。比起上次寫的一個月心得,那時還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很生疏,現在比較熟悉了環境,又有了些新的感想,以及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更認識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博士技能:探索新概念的第一人 一開始還是新人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還在學習公司內的大小事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從博班畢業後做現在這份工作,已經過了半年的時間。比起上次寫的一個月心得,那時還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很生疏,現在比較熟悉了環境,又有了些新的感想,以及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更認識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博士技能:探索新概念的第一人 一開始還是新人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還在學習公司內的大小事
Thumbnail
總結這十幾年,個人最大的心得莫過於從無效的拼勁轉變成邏輯上的思考•••
Thumbnail
總結這十幾年,個人最大的心得莫過於從無效的拼勁轉變成邏輯上的思考•••
Thumbnail
離開跑了10年的職涯跑道, 轉進一團迷霧中 。 我帶著引以為傲的外語能力、 自詡能夠如海綿般吸收的學習力、 以及背包經驗曾周遊四海的適應力, 來到我期望能夠如魚得水的新工作。 2週過去, 「我很好, 我只是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 畢竟是全新的領域。」 21天過去, 「我可
Thumbnail
離開跑了10年的職涯跑道, 轉進一團迷霧中 。 我帶著引以為傲的外語能力、 自詡能夠如海綿般吸收的學習力、 以及背包經驗曾周遊四海的適應力, 來到我期望能夠如魚得水的新工作。 2週過去, 「我很好, 我只是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 畢竟是全新的領域。」 21天過去, 「我可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Thumbnail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