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當主管?早知道當主管這麼難......」
最近碰到幾位客戶有這樣的感觸。從績優員工變成菜鳥主管,還沒空感受被肯定的滿足,挑戰和自我懷疑卻來得更快。
「老闆說這個是下半年要主打的重點,要創新、要有聲量、要走出不同風格。但我的組員⋯⋯」我的客戶皺眉,「有一個超有創意但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有一個每天準時上下班但做事很保守,還有一個很有熱情但事情常會出錯。」「我真的不知道要把重要的工作交給誰比較對,我覺得我自己做才能夠達到老闆的要求!」
很多人以為,當主管最難的是業績壓力,KPI、報表、營收成長曲線。 但其實最困難的是,你被卡在「上面」跟「下面」的中間。
上面有老闆的策略、組織的轉型目標,下面是有個性的團隊成員,能力不齊、想法多元、工作習慣跟你不同。你要的是一支能一起作戰的隊伍,但實際面對的,是一群從能力到觀念都不一樣的人。
然後你會開始問自己一些經典的靈魂拷問:
我到底該用「能力好但有脾氣的」,還是「態度好但要一直教」的?要求他們加班會不會覺得我在壓榨?時間很趕要求很高,還是乾脆我自己做比較快?
主管不心累的五個心理建設
如果你也有這些糾結,以下這五個心理提醒,或許可以幫你喘口氣,拉回視角:
1.「能力 vs. 態度」不是二選一,也許是階段選擇。 團隊或任務在不同發展階段,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剛起步時態度重要、成熟後能力更關鍵。問問自己:我現在最需要什麼?
2. 帶人不是控制,而是設計出彼此都能發揮的空間。 設界線、談原則、讓對方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自由、什麼時候要配合,是「管理」的重點。
3. 你不是孤島,不用每個問題都自己解。 找同儕、找內部mentor、找外部教練,主管也該有自己的支持系統。
4. 「我做比較快」是真的,但長期下來你會耗損得更快。 短期有效率,長期會變成瓶頸。你想要的是團隊戰力,不是超人自己撐住全局。
5. 問自己:「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主管?」 回答這題,會幫助你決定現在要怎麼做。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也不該只有你一個人硬撐著想。
成為主管,不代表你就得什麼都會,什麼都懂。 你也可以需要練習,你也可以需要被支持。
你可以有一個安全的空間,說出那些「不能跟同事講、也不想跟老闆說」的煩惱。 你可以有人幫你整理混亂的選擇、釐清角色的界線。 你可以慢慢練習,把「我自己做比較快」這句話,換成「我想帶他們一起成長」。
你不用一個人當完美主管。 但你可以成為一個,有意識地成長中的主管。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類似的掙扎,歡迎來聊聊。 我們可以一起,讓「當主管」這條路走得沒那麼孤單。
本文同步刊登於Facebook粉絲專頁「陪跑365 - 遇見教練,看見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coaching365.c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