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於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想像是什麼呢?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存在的組織?是夾在公益與商務之間的折衷方案?還是一種對理想生活的實踐?
社會企業是一種以商業方法回應社會議題的創新型組織,其模式早於1970歐洲就隱約可見,被用來應對政府福利與資源不足、慈善團體財源困難。
其中案例不勝枚舉,例如:1976年Muhammad Yunus成立的格拉明銀行,透過微型信貸協助窮人脫困,就是一個社會企業的典範。
社會企業的道與法
正因為社會企業帶有著解決社會問題的使命,它首先必須要清楚自己的道與法是什麼。在【EP 11】中,我們曾經聊到「道」是道理,是本質,「法」是法術,是為了實踐本質所採取的手段。
而在我加入點點善的這兩個月裡,逐漸觀察與體會到我們所堅持的「道」:
- 我們選擇長期且深度地陪伴少數社會相對弱勢,而非追求大量服務的規模化
- 我們要以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和社會相對弱勢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一起共創共好
- 我們不將相對弱勢包裝成行銷亮點,不讓社會相對弱勢在公開活動中被展示
- 我們不做表面工夫,反而用一種「有點憨、有點呆」的真誠態度,踏實地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也讓我們的存在更有意義
表裏談核心:你選擇哪一道?
表裏談核心標題取自一本書《表裏談創生》,書中提出一個觀點:真正的創生,必須從表面,進到裏層。對於社會企業也是同個道理,表也就是法,裏也就是道。
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在經歷著一樣的選擇。選擇一份工作、推動一個專案、參與一個活動,這些行動就是我們的「表」也是我們的「法」。
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推動我們行動的動機與信念,是不是已經清晰?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內在真正的「裏」與「道」是什麼?
在魔鬼般的魚頭先生訓練下(是真魔鬼),最近與之前合作過的團隊開會討論計畫與經營方向時,突然看懂了藏在其中的「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讓意義融入工作中
夥伴這週也與我稍微聊了一下做這些事情的意義,或許是對於核心還不太清楚吧。也有人問我為什麼每天可以投入這麼長的時間,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我認為就像是點點善的理念,讓公益融入生活,我想大概就是讓意義融入工作中。
被注入意義的那一刻
這週去了久違的共創活動,不是不想去,而是因為事情太多,同時對我這個超級大I人來說,也十分的耗能。
但耗能歸耗能,我卻也在其中被深深療癒了。
我們常說:「共創課程不是我們去服務他們,而是他們來陪伴我們。」
那些大孩子的笑容,與不厭其煩的說「哥哥姊姊謝謝你們」、「我好愛你們唷」,讓我在一個很疲憊的狀態中,忽然被注入了意義。
不是為了 KPI、不是為了提案,而是單純因為這件事值得做,也是他們讓我們的存在有了意義。
歡迎報名一起來與大孩子們畫畫,一起進入被療癒的世界~

大孩子們透過藝術輔療課程進行創作

與大孩子們一起共創
關於【點點善小日子】
點點善相信善能融入生活日常,透過共創設計、影響力圖像授權、讓小善變大善,讓天賦發光。為了將這份善意推向國際,cooseii 影響力圖像授權平台正火力全開,也因此有更多的新夥伴加入。
【點點善小日子】Blog是夥伴對點點善最真實側寫,紀錄點點善一邊搞設計,一邊搞笑的生活日常。社會企業也可以很潮,歡迎一起來感受,保證有梗、有愛、有善意!✨✨
更多關於點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