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教會主日上聽了一個很棒的演講,是關於我們大腦的結構,而這些知識我相信可以幫助到很多人。所以我整理一下演講的內容,並加上自己所理解的,希望轉化成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腦神經可塑性
「大腦是可以被訓練的」
大腦特性:
我們人類大腦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思考。所以才會發明出車子、飛機,使生活更加便利。
然而大腦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就像黏土一樣,能夠被你「所思所想」所塑形。這就是「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每一次的思考與行動,都是在加強某一組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久而久之,這些連結變得越來越牢固,形成了你的思維慣性與行為模式。
這意味著,你越常憤怒,就越容易生氣;你越常抱怨,就越容易看到負面的事物;相反的,你越常練習正面思考、感恩、想辦法解決問題,你的大腦就會習慣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生。
生活運用:
所以想要讓生活得更好,可以刻意對自己的思考模式進行「環保分類」,把有毒、負面的想法丟進垃圾桶;把鼓舞人心、有建設性的想法留下來。就像重訓能讓身體看起來更強壯,刻意思考就是「大腦健身」。
■神經通路
「你的想法,其實可以重寫」
大腦特性:
大腦裡的神經通路就像是一條條高速公路,會隨著你反覆思考同一件事情而變寬、變快。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想法會「自動跳出來」,因為它已經變成大腦的快速通道。這對我們來說是件好消息,即使過去的通道不理想,我們也可以透過刻意思考、刻意練習,打造出新的思維道路。
生活運用:
假設你過去一遇到失敗就自責「我就是不夠好」,那這個想法已經變成你的預設神經通路。然而,你可以開始刻意練習新的回應方式,例如:「這只是一次學習機會,下次我會更好」。一開始你會很不習慣,但就像挖一條新的道路,練習久了,新思維就會變成你的主幹道,而舊思維則會逐漸荒廢。
■意識與潛意識
「真正控制你人生的,其實是看不見的那一塊」
意識,是我們的思考核心,包含邏輯、判斷與選擇。當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理解句子的意義,就是意識在運作。但意識的力量有限,只占大腦運作的5%左右。
潛意識才是真正的大魔王,佔據了大腦95%的運作。
它負責你的:
1.自然反應:看到蛇會本能害怕
2.長期記憶
3.情緒反應
4.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不值得被愛」、「錢很難賺」
5.創意和想像力
生活運用:
當你試著改變某個行為模式,卻總是回到原點,多半是潛意識在拖後腿。你可以試著用三種方式與潛意識溝通:
1.反覆暗示:
每天給自己正向語言,例如「我值得擁有幸福」、「我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會擁有更多的財富」。
2.視覺化練習:
閉上眼睛,具體想像你完成目標時的畫面、感受與聲音,這能把願景移至潛意識。
3.留意個己的情緒反應:
情緒是潛意識在說話的語言。當你突然焦慮、生氣、不安,不要急著反應,先問自己:「是什麼信念在作祟?」找到它,才有機會改變它。
■想改變命運,先改變思維
當你明白「大腦是可以被訓練的」、「你的想法是可以重寫」、「真正控制你的是潛意識」,你就擁有一把可以「重寫人生劇本」的鑰匙。你的行為、你的情緒、甚至你對世界的看法,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思考致富」的作者拿破崙 希爾說:「思想是萬物之源」,一個人會成為他所思所想的樣子。
如果你有如何的想法,就會引起行動,最後造就的最終的命運。
所以我們需要開始練習跟自己說:
「我是值得擁有幸福」、「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愈來愈好」、「我可以幫助更多人」…
開始將這些意識植入大腦裡,進而改變自己的行動。
如果你正卡在困境裡,你是可以練習突破困境的人,從今天開始,與你的大腦合作,而不是被它牽著走。因為你每天的想法,就是你未來人生的模樣。
思考,是你最重要的投資

人生翻轉順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