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來自人生經驗的無知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這一章,我們要來拆解那些讓人感到不適、甚至想反駁的建言。這些話語的共通點往往是——說者對你的處境理解有限,或未曾深思過你的人生軌跡。

當你身體或內心浮現一絲不適,那往往就是潛意識在提醒你:這建議或許有問題,排斥的想法,可能來自某個深藏在意識中的你覺得這個建議不好。我們將嘗試從每個案例中提煉出可能仍具價值的部分,並辨識那些出於好意卻欠缺思考的關鍵所在。

第一類:我沒經歷過,但看起來不錯的建議

上述關於與父親的對話那一個舉例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情形。

有趣的是,我身邊真正做過公職的長輩,反而很少強烈要求孩子也走這條路;而那些極力推崇的人,往往從未親身經歷過。

我接觸過的會要求孩子一定要擠身公職行列的長輩通常年輕時都相當辛苦,因為學歷或是個人問題總是做比人家多的時間卻領的比人少,所以對身在公職充滿了憧憬,穩定有保障是他們不曾想過的權力。

現在我們要詳細的分解這個案例,要知道的是沒有一個建議它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或是完全沒有合適之人的。

在這個建議裡面如果你的父親,有通盤考慮過你的個性是喜歡過安穩的日子,而且在讀書方面又有一定的潛力,並且在外面的社會嘗試過全部自己想嘗試的東西之後仍覺得差強人意的話。

那這一個建議可能會是適合你的,在這些條件下,不考慮其他細微條件的情況,我們可以稱它為一個優質的建議。因為它有考慮到聽者的實際情況

如果說這個建議的出發點就只是單純的我看人家做這個都很不錯,你做應該也很不錯的話

注意這裡的『看』,代表說者並非親身經歷,而是靠表面印象推論。,這樣的建議往往欠缺實證與適配,因此更容易誤導他人,那它就是一個差勁的建議。

差勁與優秀的分野就在於考慮的點是不是夠通盤。

這個建議所犯錯誤可歸類的是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草地更綠偏誤,也就是人們經常認為『別人的選擇總比自己的好』的心態。

除了草地更綠偏誤,這類建議常因帶有投射與簡化傾向。使得建議者忽略了對方的個體差異與真正的適配度

把來自表象的建議,變成你經過驗證的選項,是我們真正該練的能力。

在餐廳裡如果你在幾個品項中猶豫不決,最決定了其中一個,當餐送來之後你看著其他人點的沒被你選中的選項後,心裡開始出現「哇…它的牛排看起來好嫩阿!」或是其他的感覺對方選的比較好的感想,都屬於這一層的偏誤。

尤其如果你的餐點不符合你的想像,這種感覺會更加濃,強烈的羨慕與後悔,使人難以思考:如果真的那麼選了,結果會真如所想嗎?

由此可知會建議自己的孩子擠身公職的人通常不是身在公職的原因我想就不難想像的到了。

這是一種心理投射,也是一種反事實理想化。他們想像如果當初選擇了這條路,命運會更安穩,而現在將這個『想像中的自己』套用在孩子身上。

因為強烈的羨慕與忌妒或後悔之類的情緒,讓人很難去想想真的做了所想的那件事時,難道就真的能如我所想嗎?那盤牛排真的很嫩嗎?還是其實有很多的筋或油脂呢?公職真的好的沒話說嗎?還是其實只是我不瞭解呢?

不知道,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身在公職的人可能要面對的是官僚體制的使不上力的無力感、在不欽佩的人手底下工作的無奈或是在無意間被親戚朋友都印上有錢人的印記等等困擾。

這些東西都是置身事內的人才能品嘗到的箇中滋味,外人通常只能看到好的那一面。

那是不是那些來自旁觀者角度給出來的建議我們都應該視之為無物呢?

顯然如果你這麼做,將會錯失很多機會,畢竟旁觀者的角度看到的表象,或許就是這件事真實的寫照也說不定,至少在他的這個建議裡提供給你一個令人期許的願景。

如果這個願景你聽著不錯,也覺得適合自己,那不妨問問看真的做了這件事的人的看法後,再用你自己的判斷力去衡量兩者之間的論述,優點是你期待的,而缺點是你能接受的話,那這個建議即使立意不完美,也能為你所用。

旁觀者提供的是願景,而你該問的,是這張景適不適合貼在你的人生牆上。


我們再舉一個關於投資理財的例子。

除了職涯方向之外,理財更是另一個容易讓人被「無知善意」誤導的領域。

當人開始進入社會、有了穩定收入與部分盈餘後,往往會自然地想尋求建議。這時,許多人會轉向「看起來比較懂理財」的長輩請益。

而如果你遇到的長輩身邊有朋友因此破產、被迫清算資產,極可能會建議你選擇風險較低的理財方式——保單、債券、定存等。

在他們眼中,股票、選擇權,甚至更新穎的加密貨幣,彷彿都是吞噬資產的黑洞——充滿未知,也充滿風險。

這種「寧可保守也別翻船」的理財建議,確實出自真誠的好意。他們不想你步上熟人曾經走過的敗路,不想你因為缺乏經驗而迷失。

但我們該問的問題是:這些建議真的是對你「好」的嗎?

事實上,這類好意建議的價值,很大程度取決於它是否考慮過你的特質與能力。

若你是個衝動、低自制力、不擅分析的人,那麼選擇穩健、保守的理財方式確實是一種保護,這樣的建議就是優質的。

但反過來說,若你是個邏輯嚴謹、承壓能力高、學習與自省能力強的人,那麼一味推崇保守路線、卻無視你潛力與準備程度的建議,反而可能是種壓抑與浪費。

想像一下,如果年輕時的巴菲特被灌輸『買定存最安全』,並聽話照做,我們今天可能根本不會知道誰是股神。

這類建議背後所傳遞的,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穩定勝過成長、避險優先於開創。這不是錯,但是否適合你,就不是由說者決定的。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真正有價值的建議,往往不全在表面上,而藏在「言外之意」。

那些曾經反對你冒險的話語,其實也在提醒你:進入高風險市場前,你必須足夠認真準備,做好功課,不能大意膚淺

如果你能聽出這層深意,並結合自我認知進行取捨,那麼——你就能將任何建議,轉化為對你真正有價值的資源

到這裡為止,我們對這類情境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拆解能力。在這裡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在聽取一個建議時候,我們可以問出三個問題。

第一問:說這件事的人為甚麼要這麼說?

是因為綜觀了全局,還是一些聽來的或看到的不屬於個人經歷的事情表面?

第二問:我跟他所說的關鍵特質,有什麼差異嗎?

如果我有一些他沒看到的特質(例如風險承受力、自制力、準備程度),那麼這個建議就需要經過轉譯。也許不該全盤接受,但其中的擔憂仍可能暗藏提醒。

第三問:如果我真的不採納這建議,會不會是因為我太高估自己?

人在評估自己時,常會出現附價效應——我們會默默幫自己多加幾分,覺得「我不會那麼慘」。但如果這份自信建立在錯誤的估計上,最終可能換來損失。

這三個問題不是要我們質疑別人,而是讓我們在聽建議的當下,重新釐清那個正在做決定的自己,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建議,而是一套讓建議變得有意義的理解機制。

 

真正成熟的判斷,不是從自己腦中蹦出答案,而是從對每一句建議的『再解讀』中誕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ng Din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有多種選擇。通過心靈的創造力,你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失敗或成功。你可以選擇如何感受周圍世界,你也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個人生活。 改變視角以服務自己,這並不是否認正在發生的一切,而是臣服於一個真相,那就是一個更大的結果正從一個未知的更高地方展開。 時刻懷著興奮與期待的心
Thumbnail
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有多種選擇。通過心靈的創造力,你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失敗或成功。你可以選擇如何感受周圍世界,你也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個人生活。 改變視角以服務自己,這並不是否認正在發生的一切,而是臣服於一個真相,那就是一個更大的結果正從一個未知的更高地方展開。 時刻懷著興奮與期待的心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看得清別人也看得清自己,就沒有你做不好的決定。
Thumbnail
看得清別人也看得清自己,就沒有你做不好的決定。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