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我曾經經歷過,感覺確實不錯
接下來進入我們要討論的第二種情形,這樣的情形與前面不同的部分是,此類的說者確實有相關的經歷,而且經歷給予的回饋很不錯。
前一類的建議主要造成的問題是,我看過我覺得很不錯,但其實我不知道詳細內容。
這一類的建議主要造成的問題是,我做過我覺得很不錯,但我沒搞清楚現在和那時有甚麼不同。
簡單的說說破釜沉舟這個典故,項羽率兵渡過漳河,命令士兵把船鑿破、鍋子打碎,只帶三天糧食,讓全軍無路可退,只能全力一戰。他們知道不贏就活不了,士氣大振,最後打敗秦軍。
如果前面一章關於項羽的例子有真的打動你的話,我想你就能初步的把它分類在這一組。
雖然這只是一個假想的情境,但類似的狀況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例子還真不少。
我們先來解析一下關於這部分的問題,與產生這個問題的背後原理。
大部分我們稱為差勁的建議,問題大多來自於沒有通盤的考慮,在這裡也不例外。
身為一代名將的鄭成功,在他的個人的軍事史裡,我相信一定是會有除了屯墾制度以外,強而堅實的戰術可以供給項羽做參考。
但為什麼在面對這樣重大的決策的時候他會給出這一項答案呢?我想其中的原因或許就是重點。
假設有一天在一個討論什麼是成功的人生會聽到的或甚至是說出來的例子有可能出現一些不符合主題的,但這卻是發表人最得意的人生經驗。
這就是問題所在:有些人並不是給出最合適的建議,而是給出他最滿意、最驕傲的那一段經驗。這樣的建議雖然立意良善,但往往忽略了使用條件與背景變化。
若說者在給建議之前,曾反思自己成功的主因,並確認你具備同樣條件,那麼這樣的建議便具有實質價值,屬於值得參考的優質建議。
如果說者給出建議的立足點,就只是單薄的我成功過,我想你也可以,或是我都走過一遍給你看了,你只要照抄就行了,為什麼做不到的心態來跟你說,這樣子的建議我們會稱為差勁的建議。
這類建議往往加深彼此的誤解。聽者不只無法感激,還可能心裡冒出一句——『好啦你很棒,可以別說了嗎?』
即使說者的成功是來自於運氣,其智慧並不足以給出優秀的建議,但當我們聽到差勁的建議時,經過我們心裡的拆解,也是能為我們所用。
依項羽這個例子來說,假設項羽有智慧處理這樣子的建議,他應該要先看現在跟當時所擁有的條件是否一樣,發現不一樣之後並不是就把它忘記。
可以再往深層的拆解,軍師當時所言成功的關鍵條件是什麼,當下次在他的軍旅生涯中遇到符合理想情境的時候它就可以考慮採用這樣子的建議。
這類建議或許當下不合時宜,但只要我們掌握了當年成功的核心條件,它依舊可能在將來合適的情境中,成為我們的參考資源。。
接下來我會再舉一個常見的例子,讓我們更能明白有些人的成功往往只是運氣,而不是他們所認為的靠自己的意志力還是甚麼驚人的天賦之類的。
減肥是一個現在這個世代很多人要面臨的課題,不僅身材豐腴的人有焦慮,連身材勻稱的人也有焦慮。
有一次我在公車上聽到的一個身材豐腴的女性,胸有成竹的說著減肥要如何成功,一定要做些這個還是做些那個。
看了看她的身材與她正談論的主題,我不禁湧起了好奇心,是原本的樣子比現在更胖嗎?那我這個也有身材焦慮的現代人,是不是也是要偷師一下呢?
還是其實根本就是對自己曾經的成功有些誤解?這樣子的自信我想來自高度的誤解,或是真的跟原本比相差極大。
公車上吵雜的讓我沒聽清楚她說的具體內容,但我聽到一句重要的話「……用這個方法,我跟你說一定可以在一個月瘦20公斤以上。我就是這樣在三天內瘦了三公斤。」聽到這裡我很確定是這樣子的自信來自於誤解。
雖然聽起來驚人,但這種快速減重的敘述,常常有錯置的自信與錯估的可複製性。
在這個例子裡,這個女士可能有不錯的數學程度,但卻沒有考慮到其他現實中的東西,並不是世界所有東西都可以像在理想世界裡面一樣一直以直線的方式發展下去,短時間內的成功加上過度自信偏誤,讓說者在以為給出一個好方法時,是不會在意到這件事的。
三天內可以減重三公斤,一個月的時間估計可以減個三十公斤,她甚至替數字打了折扣,好讓這建議看起來更可信——但本質依然是誤解。
但短時間內要瘦這麼多,我想常見的不外乎就是建立在習慣之外的節食,亦或是有目標性的大量運動,這在短時間內要有成果其實並不誇張。
重點在於習慣之外的運動或飲食,是沒辦法持續很長一段一間的,這過程中會遭遇可能是停滯期,也可能是負面情緒的累積讓你無法繼續。
用小數據放大成大世界並以為可行,就是樣子的建議主要的問題。沒錯他有經驗,而且經驗美好,但不能這樣不假思索的帶入。
現在我們知道那這樣子的短時間極瘦身的方法在長期下來是沒有持續性的,那這樣子的建議就應該丟棄嗎?我們一起解析建議到這裡,我想你也會開始想起這樣子的建議可以在甚麼時候合適使用。
既然這位女士說的部份是建立在曾經的短時間的成功上,那很大的機會在短時間你想獲得這樣子的結果為目的時,這就是個很好的建議。
舉例來說,你可能接下來五天你要跟你對象去海邊玩水,不想讓自己看起來臃腫,想要看起來”乾”一點的時候;又或是你想參加某項競選,而競選的條件中有體重上限等等,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目標時,你就可以把這個沒丟棄的建議拿出來用。
即使面對對自己經驗高度誤解的建議,你也確實在詳細分析真的沒有可取之處,我們也可以從言外之意去獲得一些對自己說的好建議,就像是「別像他一樣蠢!」來廷醒自己別在跟人相處時犯同樣的錯。
可能略顯重複,但我還是要強調,沒有任何一種建議會是永遠的垃圾,在對的時間、地點與環境配合時,雞都可以小小飛翔一下。
第二類的說明到這邊我們已經能完成初步的拆解,在這邊我一樣會提出三個問題來面對這樣子的建議,好讓他有機會為我們所用。
第一問:他所說成功方法的重點優勢是什麼?
是意志力、運氣、方法?還是情境剛好?或是單純的誤解?你要找出那個最具重現性的元素。
第二問:我也具有這樣的優勢嗎?
誠實檢視自己是否同樣具備這個關鍵優勢,或是否能主動創造出類似的條件。
第三問:如果我現在沒有,以後什麼情況會用的到?
即使目前不適用,也先記下這個成功背後的結構。未來一旦條件吻合,就能快速取用。
這三個問題問完後,你可以把有用的有機會重現的建議放在你的記憶夾層中,在你有機會遇到一樣情況的時候拿出來使用。
有些人是靠運氣成功;但更多人,是靠記住那些雞也能飛一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