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全章,我們用的方法是:逐步剔除風險來源,直到留下對你最有利的建議條件
一、有利益衝突的對象不能問。無論衝突來自金錢、關係還是立場,只要他在某個答案中能獲利,你就註定成為那個犧牲者。
二、別問錯問題。就算對方是好人,你問錯問題,他也只能給你錯的答案。
三、別照單全收他人的故事。人們說自己經驗時,常不自覺地修飾或放大效果。你要學會辨識——哪些是真經驗,哪些是自我包裝。
四、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很多看似不適合的建議,其實只差你一點努力就能實現。但若你沒打算補上這段距離,那建議也只是空談。
五、最關鍵的一問:這個結果,你承受得起嗎?
如果某個建議的最壞結果,是你無法承擔的,那無論成功機率再高、看起來多誘人——都不值得去試。
最後一個舉例,給辛苦看到這裡的你們,如果有一個按鍵,你按下去的結果是99%得到一百萬美元,有1%的機率你包含你所有認識的人會離世,那你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