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在其他利益衝突上的行為?(二)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第二類:建立在娛樂上的利益衝突

這類建議與前面以金錢為導向的不同,這種建議的本質,不是幫你解決問題,而是幫他們自己上演一場戲。。

心理學中稱這種現象為「替代性滿足」,人們藉由觀察他人經歷風險或情緒衝突,來填補自己生活的空虛與無聊。

有些人可能是生活無聊、有些則比較喜歡「看戲」。他們不一定會給你最實際的解法,反而偏愛那些「看起來好像能解決」,但其實會讓故事更有戲的選項。這類人也許更適合寫劇本,而不是當朋友的軍師。

接下來是一段我親眼目睹的對話。當時 A 女剛和伴侶大吵一架,已經冷靜下來準備反省;B 男是她的朋友,一個平常看起來理性睿智的人。(滿足一下你們的八卦心理,他們之間不來電,哈!):

A: 「唉,我好像有點衝動了,真不該那樣說話。」

一手撐著臉頰,一手攪著手中的咖啡嘆氣著。

B: 「有點衝動?我可不這麼認為,你想想你平常會這樣嗎?」雙手自然的向上攤在桌面上,用肯定的眼神注視A。

A: 「當然不會啊,誰平常就會這樣啊?」頭也沒抬得繼續玩弄手中的吸管。

B: 「那如果妳平常不會這樣,但這次卻失控了,妳覺得為什麼?不就是因為他一開始的語氣有問題嗎?他應該要多注意點自己的語氣的。」

他就這樣,輕描淡寫地下了結論。沒問過起因、沒釐清細節,卻在嗅到有「戲」的瞬間,把這場吵架的收尾往更戲劇性的方向推。

我相信B幫自己找了個好劇來看,他現在只缺了一桶爆米花就圓滿了。

什麼?你問我在幹嘛?當然是點爆米花囉。

 

在這個案例裡A 女其實做對了一件事,就是找個睿智的人幫自己釐清「我怎麼會這樣做」的困惑。

但她忽略了一個重要變數:人的性格。

她只考慮了 B 的理性,卻沒看見 B 的遊戲心態這種喜歡把別人煩惱當戲演的性格,其實早就藏在日常對話中。

我們不能一刀切地認為他就是惡意的,事實上在朋友的面向上他也算是幫上了忙,經過了這樣子的挑撥後,我相信A女與他伴侶下一個爭執的點一定會是態度問題,而忘記了原本該解決的問題。

這樣子的情況下,或許A女的伴侶在未來的日子裡,會多加注意自己在情緒中的語言表達,減少他們之間的爭吵觸發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B 的行為確實帶來了某種「協助」。

並不是硬要幫B說好話,而是我們可以想像B如果存心做壞事他大可以一臉無所謂地說『你還需要猶豫嗎?』

那結局可能會往更糟的方向發展,可能就不只吵一架了。

 

但你有發現嗎?

 

無論 B 的動機是戲謔、善意亦或是惡意,問題都會被偏離——你永遠得不到那個「真正該面對的答案」,只得到一個更好看的劇情走向。

這類建議的解決方法發生在事前,你會詢問這樣需要知道事情背景的問題時的對象通常不會是今天剛認識的人。

你其實早就有觀察他的機會,除了你即將要問的相關問題之外,在日常中你也可以聽到她處理事情的脈絡,通常在什麼時候會認真幫忙,又在時候會為了增加「戲劇性」而幫忙選一條繞一點的路。

如果有機會觀察他面臨一樣或類似的問題時,這種機會雖不常見,但若真能看到他自己面對類似情況時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參考依據。

如果你曾經觀察到的結果是他自己的作法,與給你的建議不同,那這樣的人,最好連問都別問。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吊詭,當我們最需要清晰與誠實的時候,卻常常把話語權交給那些對劇情感興趣,卻對你的結局不負責任的人。

這類人不是故意讓你跌倒,他們甚至會用一種「我也希望你幸福啊」的表情給你建議。

但那個建議背後的真正用意,不是為了你的人生,而是為了讓整個故事更精采。

 

別人愛看戲無妨,但你的人生不是舞台劇——別在遇到問題時找編劇。

 

接下來我們把鏡頭放到國中時期的學子們,因為曾經身為教師的緣故,讓我能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這些最純真,沒有被打磨過思考的孩子們。

在他們身上也可以看到類似上述的行為,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從小就懂得『這一套』。

A:「肚子好餓噢,可是快上課了,你覺得我現在去買肉包,上課偷吃會被發現嗎?」

B:「不會吧,而且被發現又沒差,肚子餓又不是故意的,老師會理解的。」

B:「而且你要是低血糖暈倒老師也會頭痛的,別怕。」

A:「說的也是,快中午了你不會餓嗎?」

B:「怎麼可能?我也快餓死了!」

A:「那我順便幫你買,我們一起吃?」

B:「蛤?我不餓阿快中午了,忍一下就過了。」


這一段對話乍看無害,但反應了兩件事:

1.B 明知道這件事可能被處罰,卻用「沒關係啦」來鼓勵朋友去做。

2.真輪到他自己,他卻退了一步,立刻說「我不餓」。

如果真的像他說的那麼安全、無妨,那他自己為什麼不一起做?

有沒有可能B不是真的站在朋友的角度給出建議,而是想「看看會怎麼發展」。

在他心裡,A 衝出去買包子、被老師抓包、挨罵、辯解,這一連串的情節,就像一齣迷你校園劇,還是現場直播的。

 

他不想傷害朋友,但更不想錯過一齣好戲。

 

這類人未必是惡意,他們的本性更接近一種心理需求:用別人的人生來滿足自己的情緒空虛。

有些人無法對自己的生活掌控太多,因此特別容易把別人的難題,視為一個可以玩味的故事:「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你應該試看看這個方法,很刺激欸!」

到頭來你會發現,他們給的建議:通常不保守、不替你想風險,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會這樣做。

他們其實在幫你寫劇本。但你不是演員。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另一種解決這種建議的方法,那就是邀請給你方法的人一起來做這件事,如果他是真心想幫你的,如他所言般美好,那照理說他沒有拒絕的理由。

如果他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去執行自己所說的事情的話,那你可能需要先想一下,這個說法是真的想幫我嗎?

比如說

投資:

友:「我跟你說這隻今年一定飆漲的不騙你。」

你:「那你買了幾支我看看,你這樣說應該AII IN吧?」

友:「我還沒買,因為……」

一定飆漲,但自己不買?是要留機會給別人嗎? 如果他口中那麼看好,卻始終不出手,難道他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是不是其實有什麼潛在風險沒跟你說?這才是你要想的。

 

感情:

你失戀痛苦,朋友拍拍你肩說:「不然你直接約他見面,把話講清楚啦!」

聽起來像在鼓勵你,但你仔細想想,他自己遇到問題時,是不是總說「算了啦、沒必要講太多」?

他不是真的相信這方法,而是想看看你會不會上演一場灑狗血的對話劇。


職場:

你抱怨主管太機車,朋友眼睛一亮:「你應該去反映啊,主管說不定會感謝你欸!」

聽起來像在為你爭權益,但如果真這麼好康,怎麼輪不到他先上?

他真正期待的,可能是你和主管吵架後的火花,不是真的替你設想。


要在腦子裡”被”建構完美的結果很容易,要看出潛藏的門道則需要多用心思考。

很多人喜歡給戲劇化的建議,並不是因為壞,而是因為他們習慣用『參與感』來填補自身無聊或無力的生活。

那麼,面對這種讓你在好笑與危險之間游走的建議,我們該怎麼辦?


為了幫你在這類建議中自保,以下三問給你留心:

第一問:他是個適合問這種問題的人嗎?

當你問的是編劇,,那你該期待的是拿到好看的劇本,不是好結果。

 

第二問:他也會像他說的這麼做嗎?

說一套做一套的人,除非本身條件不允許,不然不是拿你去試刀,就是推你入火坑。

 

第三問:這麼做的結果我能承受嗎?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有一種可能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那最好另尋他法。

 

第一個問是在你正式向別人提出問題前該先問自己的,可以這麼說如果你的開頭是錯的,你也不用期待可以看到多好的結果。

第二問是你在得到答案的當下可以做的,詢問對方是否同行,或確認對方是不是已經在船上了,這是一個很好分辨他說的方法可行與否的象徵。

第三問是在事後與自己對話時要問的,你要確保自己有沒有看到事情的全貌,我們要的是一張全景圖,而不是只看美景的明信片。


如果你己經做了錯誤的決定,發現「欸…怎麼劇情跑偏了?」

這時候不是自責,而是要立刻拉回主控權,你可以試著這麼做:

還原初衷:問自己,當初我真正的困擾是什麼?我想解決的,是哪一個核心問題?

比如:「我不是要證明我沒錯,我是想要和伴侶好好相處。」

或:「我不是為了賺快錢,我是希望資產穩定增長。」

 

盤點成本:現在的決定,有帶來哪些損失?有哪些還沒造成、可以停損?

這一步不只是經濟上的損益,也包括關係、時間、信任感的消耗。


收回主角權:把故事的主導權拿回來,重新做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決策。這可能是逆轉、改變方向、或是公開承認這建議不適合自己。


這樣不但不丟臉,還是進步的開始。

千萬別讓別人的無聊,成為你人生的代價。

他們是觀眾,你才是主角。

問題不是劇情跑偏,而是你讓錯的人寫了你的故事。


別再問編劇怎麼過人生。

 

人生錯一次不要緊,但次次錯?你是要不要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ng Din的沙龍
1會員
10內容數
Dong D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4
本章探討建立在利益衝突上的建議。 這類建議常偽裝成「為你好」,實則讓對方獲利最大。 你需警覺誰是建議背後的真正受益者,避免將選擇權交給利害關係人。 學會問對問題、保留決定權,並從細節辨識是否值得信任,才能真正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2025/07/24
本章探討建立在利益衝突上的建議。 這類建議常偽裝成「為你好」,實則讓對方獲利最大。 你需警覺誰是建議背後的真正受益者,避免將選擇權交給利害關係人。 學會問對問題、保留決定權,並從細節辨識是否值得信任,才能真正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