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參加讀書會久了後,想成為一個主揪,那應該注意些什麼事呢?
我個人覺得,不管讀書會要加入多大創新的設計,一個最基本的核心,是無法被擱置的
「讀書會,是用讀書為主要行動來號召的」白話一點就是,總要有書的存在吧。
雖然讀書會本身也是一場活動,主辦人要怎麼解釋也是他的自由,但一場名為讀書會的活動,居然沒有書的存在,那也是尷尬的文不對題。
掌握這個原則,就如同你為讀書會種下一個種子。
至於種子會長怎樣,怎麼長,就直接連動你的讀書會初始設計(之後可以依照現實情況調整),也就是:
「你希望讀書會長什麼樣子?」
再細分下去,一樣跟人事物產生直接關聯
🧑🏫你希望聚集什麼樣的書友在這讀書會(人員)
🏃♀️你希望他們來這邊做些什麼事(流程+資源投入)
📙你希望這個讀書會創造些什麼效應(影響力)
仔細想想這三點,經營讀書會時目標會比較明確,也比較能穩定持續下去。
再次強調,讀書會是可以辦好玩的,但僅限於短期,長期要走下去的讀書會,通常都會依循某種模式,及模式所產生的慣性持續下去,這個慣性會帶來持續的理由,如同上方提到的人事物,都是影響的元素。
至於時間跟地點的選擇,則會跟人員組成產生連動(基本上離地點近的人,空檔比較多的人,參加的機率會比較高一點)。
舉辦讀書會的你,可先以自己方便的時間地點為主,畢竟你自身都到不了的讀書會,那也是蠻尷尬的。
祝福每個讀書會主揪,都能打造自己理想中的讀書會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