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拖延的不是事情,而是面對事情時的情緒。」
—— Tim Ferriss,《工具大師》
你是否常對某件事說:「我之後再做」、「我還沒準備好」、「等有靈感再說」?
明明知道它重要,卻就是提不起勁,久而久之,變成了焦慮的來源與內耗的根源。我們習慣用「懶惰」、「沒動力」來形容這種狀態,但事實是:很多時候,我們拖延的根本不是任務本身,而是對任務所伴隨的「恐懼感」。
今天,我們要透過一個簡單又強大的工具——恐懼清單(Fear-Setting),來把這些隱性的情緒具象化,轉化為可行動的力量。
拖延的真相:來自「情緒的逃避」
人會逃避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帶來的情緒:
- 害怕做不好 → 乾脆不開始
- 害怕別人否定 → 找理由延遲
- 害怕結果失控 → 專注在細枝末節上假裝「還在準備」
當我們無法清楚辨識這些恐懼,它們就會像一團霧,讓我們卡在原地。
而「恐懼清單」的目的,就是把這團霧拆解成你可以看見、面對、處理的碎片。
什麼是恐懼清單?
這個方法來自作家 Tim Ferriss,他用它來幫助自己做出人生中最大膽的選擇。
簡單來說,它有三個步驟:
🔸 1. 定義(Define)
寫下你目前想做但一直拖延的事,並具體列出最害怕會發生的情況。
例:「如果我辭職創業…我會沒錢生活、被嘲笑、搞砸一切」
🔸 2. 預防(Prevent)
針對每個恐懼,列出你可以做什麼來預防或降低風險。
例:「先存下三個月生活費」、「從兼職開始測試」、「找一位導師諮詢」
🔸 3. 修復(Repair)
如果最壞的情況真的發生,你可以怎麼補救?
例:「去找兼職或回職場」、「請家人短期協助」、「學會從錯誤中調整方向」
這張清單的重點不是鼓勵你衝動冒險,而是讓你發現:
你所恐懼的,往往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你以為無法承受的,其實可以被設法處理。
恐懼清單的延伸應用
你不一定要面臨重大決定才能用它,任何你卡住不動的任務,都可以試著這樣拆解:
- 為什麼我一直不開始寫這份報告?
- 我為何總是拖延運動或健康檢查?
- 為什麼我遲遲不敢和某人開口表達真實感受?
寫下那些你不想承認的害怕,然後問自己:
「我可以怎麼降低風險?
我可以怎麼照顧當下的自己? 即使事情失敗,我是否依然值得被尊重與善待?」
這就是從正念對話,進入行動轉化的關鍵一環。
結語:當你命名恐懼,它就失去了控制你的力量
恐懼本身不是問題,無名的恐懼才讓人癱瘓。
當你願意停下來,寫下那些讓你逃避的事,面對那個在心裡輕聲說:「我怕出錯」的自己,你就已經在打破拖延的循環。
因為你不是要成為不怕的人,而是要成為知道怎麼陪伴自己度過害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