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時候,我們隨著歲月與時光的流淌,讓我們的許多感受變得不這麼直接、完整。這是種學習與成長,也是這個世界與社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的群體生活中,一點點的消磨調我們身上的稜角;但這也讓我們無意識的,心裡似乎某些東西慢慢的被藏了起來。
我們把那些鋒利、自然且直接的狀態,逐步地收拾到心裡的那個影子小倉庫,彷彿只要把這些銳氣、任性、懦弱、柔軟、驕傲收起來,我們就可以被世界接受?可是,倉庫會滿、情緒需要流動,很多的東西都是一體兩面。當我們把任性、銳氣收起來之後,我們的勇氣與真實會不會也一點點的被收斂?如果某些東西在不自覺之中消逝,那留下的會是什麼?是不夠自信、是害怕、是被世俗集體潛意識所規範的某種形象嗎?

過去長長的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情緒不穩定、容易生氣、太多事情容易上心,所以慢慢調整面對事情的方式,盡量讓千變萬化的情緒穩定,不要這麼情緒化或是被情緒帶著走;表面看起來好像溫潤許多,面對自己以外的人事物,都盡量以理性平穩的方式處理,如果情緒波段還沒過去,就躲起來調整,像是把自己留在某個固定頻率的情緒波段中一樣。

這個過程,我以為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相處、更能夠與旁人理性的分析與了解事情的本質,事實也確實如此。可是,就是這個可是… 自己的內在似乎好像被什麼籠罩著,我的陰暗小倉庫持續性的躁動著,內心世界也好像有某個地方消失了,領土逐漸的萎縮。小倉庫就像內心世界的奈落一樣,收納了不被普世價值接受的各種尖角,然後奈落區域逐漸擴大;而光明領土則一天天被侵蝕。
再更明確一點說,我內心世界彷彿有一個光明領地與一個奈落世界,這裡住著各式各樣的情緒與不同角色的我;也許是 天真、幼稚、任性、穩定、快樂、依賴、悲傷、害羞、懶惰、脆弱、難過等樣貌,啊…就是電影 inside out 的概念。只要不符合主流的狀態就會被丟到奈落世界中,彷彿這些情緒不符合某種『正向』的標準。然後,就出現了光與闇的階級對立,各自封閉,不再流通。
可是,我們之所以不同,就是因為這些複雜樣貌與比例的差異,才讓我們獨特。
今天我嘗試了讓自己的情緒自由的流淌,很久沒有讓眼淚自然地落下,讓心裡的空間自由發展。聽著可以介接奈落世界橋樑的音樂,不控制腦海中跑過的畫面並且停止思考;讓某些沉重、壓抑與灰暗需要代謝的壓抑,向外流動。隨著眼淚慢慢的離開我的內心,光與闇的交界也稍微的模糊了一些。
仔細想想,無論是哪一部分,都是組成『我』的重要元素,持續的練習與『完整的自己』相處,才有機會讓這個『我』過得更自在,也許有一天,這些奈落世界的我們,能夠支撐我甚至是接住持續下降的自己,然後讓狀態重新開始一個循環,回到穩健、有動力且完整的我。

謝謝今天的自己,願意把一切工作放下,把時間留給內心;
也謝謝今天的內心,可以自然地敞開封閉許久的觸角,
把柔軟、怕痛的那面,自然而然地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