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是反映者,全部能量中心皆無定義,也就是全部能量中心開放,所以理論上反映者是比較容易受到其他能量中心有定義的人(其他類型)所影響,但實際上其他類型的未定義能量中心其實也都是一樣的,但這是指早期,每個人成長環境與過程不同,也可能因為自保機制,開放的能量中心最後變成防衛狀態找到方式拒絕他人的能量影響。
前面幾個類型因為有定義的能量中心與通道而分類,聊到反映者就要來聊未定義的能量中心了,未定義的能量中心即代表沒有固定的運作模式,也就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或運作方式,但早期的反映者比起其他類型一定更容易受到環境或旁人的影響甚至是被這些外在所制約,所以反映者的功課比較會是在環境的轉換以及與更多人的互動之後,然後讓自己有時間獨處去感受到其中的差異與適合自己的方式。
反映者容易遇到的問題可能是容易把他人的運作方式或是周遭環境所看待的自己誤以為那就真實的自己,實際上那些感受都只是反映者還在體驗過程中的反應,反映者最終必須跳脫出來去理解那些暫時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非自己,反映者是能夠因為周遭氣氛的影響而改變整個人的運作方式,譬如在很積極繁忙的工作場域,他也容易變得很積極繁忙;而在比較愜意的工作場域,他也能夠變得很愜意放鬆,可實際上哪一個場域或是甚麼樣的工作或生活節奏才適合自己則是反映者要去努力的功課。實際上這也是其他類型對於未定義的能量中心要去思考的事情,只是他們的優先重點是先順從自身有定義的能量中心運作,並理解自身有定義的能量中心會為旁人帶來甚麼影響,之後才是面對未定義能量中心的課題。
我們用一種比喻的方式來講反映者(或是有數個未定義能量中心的其他類型)對於能量之間的影響與課題,對反映者來說他人的運作模式,反映者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像是模仿這個運作方式,但這運作方式終究是別人的運作方式,無論感受好或壞,最終得跳脫出來,獨自去感受這運作方式適不適合自己,然後找到適合自己並重新去改善成更符合自己運作的方式。
人類圖官方給反映者的策略是等待28天,理由是反映者是因為反映者沒有任何一個能量中心有定義,但因為星象中的月亮28天剛好可以走完64個閘門,所以要反映者去感受那月亮行經64個閘門振動頻率,藉此感受到自我。
乍看之下很酷,實際上卻很難辦到,星象的閘門震動其實很看各種狀況,我並不認為所有反映者或是未定義的能量中心都能夠因為當下月亮閘門位置而有所感受,這裡面有太多因素要探討,而且有極大的可能是沒任何感受,但畢竟月亮是我們私底下安全感的來源或是驅動力的展現,也因此反映者要去體會月亮閘門的時刻通常比較像是遠離人群之後,有自己一個人的空間去感受回顧一整天的經歷,這時候再來確認自己的心思,透過這樣的練習也許有助於體驗星象所說的月亮閘門的影響也說不定。
但我認為反映者平常就可以多接觸各種環境多認識各式各樣的人,體驗並感受當下的互動氛圍,藉此找到讓自己舒適的環境或人事物。
舉個例子,當你面對某些議題需要做決定,先找到可能過往認識的幾個人在某些類型議題討論上是你過去比較能接受的,然而並非是要聽從他們的意見,而是要藉由與他們互動中,找到你內心真正的想法,當你透過這個方式說出來的話或決定,通常就比較會是你真正的意見或看法。
所以真的每次要做決定就要等28天嗎? 我倒覺得是平常就要累積各種類型議題的朋友,並在有需要的時候,藉由可能聊天互動中找到自己內心的想法,我聽過的PODCAST節目中有一個主持人剛好是反映者,他往往能夠在聊天中慢慢聊出他自己過往沒發現的內心想法,他的做法通常都是在聊天中去感受受訪者的內心所想或是驅動的意念之類,藉由總結說出來後,再回問自己,最後得出自己內心所想,這不正就是很典型的反映者。
相較於其他類型,因為擁有有定義的能量中心,所以有固定的運作模式,通常代表與人的互動容易有目的性,但反映者卻不是這樣,反映者在於體驗他人的能量中心運作,並可能實際感受或是實際運作,藉此得到體悟,也因此如果體悟不如自己所想就容易感到失望。
總結來說,人類圖官方給的策略,比較像是活出原始的設計並且讓自身的運作方式去與人或環境達到良好互動,過往有些資訊會讓我們以為根據這些策略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好的是對的,但並不是這樣,實際上結果可能還是有好有壞,但那些都會是經驗與體驗。
而接下來要聊的權威才是我們認知中比較會影響我們決策的核心,而權威又分成內在權威與外在權威,既然官方人類圖說人類圖系統可以告訴我們如何依靠內在權威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接下來的篇章會繼續討論關於何為人類圖系統所指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