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是什麼意思?──我們對疼痛的理解與再定義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疼痛,曾是我們無需懷疑的事

「你現在有多痛?從0到10分打分。」


這是醫療院所中最常見的對話之一。我們理所當然地以為「痛」是直接、客觀、可量化的東西。跌倒流血了會痛、燙到手會痛,組織受傷→神經傳遞→大腦處理→感到疼痛,這個流程像極了按下門鈴後,裡頭的鈴響自然地響起。

但疼痛,真的是那麼簡單的訊號傳遞嗎?

你可能也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手術後傷口早已癒合,但痛感卻如影隨形; 小時候扭傷腳,隔天上場打球卻完全忘了痛; 某些日子,明明只是輕微的痠痛卻讓你心煩意亂。

疼痛,似乎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得多,也人性得多。


原來,大腦才是疼痛的製造者

我們一直以為,疼痛是從外而內發生的現象——外在組織受傷,大腦被動接收訊號。但根據現代疼痛科學的觀點,我們錯了:疼痛是一種大腦對「危險」的主觀評估,是一種「意見」,而非反射反應

大腦並沒有一個「疼痛中樞」,而是分布在不同腦區的感覺、情緒、記憶與期望等網絡交織的結果。每一次疼痛的經驗,都是一種個人化的神經風景(neurosignature)。

也因此,焦慮、恐懼、自我批判、孤獨——這些都會讓疼痛更強烈。


而有些人的疼痛,甚至可能沒有任何可檢查到的傷害來源。這不是裝病,而是「痛」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獨立存在的疾病。



我們該如何對待疼痛?

當我們明白疼痛的本質後,就不能再單靠止痛藥、封閉針、或影像檢查的異常與否來判斷一切。

如果疼痛是「大腦的意見」,那麼,重點就在於我們是否能說服大腦「你現在安全了」——

這是一種認知上的轉變,也是一種療癒的起點。


🧠 心理治療與正念練習,早已被證實能有效改善慢性疼痛,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BT)與正念減壓(MBSR),這些方法教導人們重新認識痛的來源、調整痛的解讀方式,甚至用冥想和呼吸降低腦中痛覺網。

🤝 社會支持更是強大的止痛劑。研究發現,擁有更多社交連結的人,對疼痛的耐受度更高,這不僅是心理上的慰藉,也是真實的大腦類鴉片物質釋放所致。

🔍 重新教育自己與病患,了解痛不代表壞掉、不一定是傷害,不需要與疼痛對抗,而是學會與它共處、辨識它的訊息,才是對痛最深的尊重與回應。


疼痛不只是「症狀」,它是我們身體的語言

在一次疼痛門診中,一位四十多歲的跑者坐在椅子上,握著膝蓋問我:「我這樣是不是壞掉了?怎麼MRI看不出來,但我就是很痛?」

我望著他沉默片刻,然後回他:「你的膝蓋,也許沒壞,但它在提醒你,生活中可能哪裡出了點問題。我們一起找找看,好嗎?」

疼痛不只是身體的警訊,更是情緒的出口、記憶的殘影、以及我們對自我安全的總結。

下一次你感覺到「痛」,也許可以換一個問法:

不是「我要怎麼讓它消失?」,而是 「它在告訴我什麼?我可以怎麼回應它?」

疼痛不是你的敵人,


它是你身體裡那個最誠實的說話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W LIU的沙龍
3會員
24內容數
這裡是由物理治療師經營的健康沙龍,一個專屬於運動愛好者、痠痛困擾者與術後復健者的知識基地。我用淺白的語言談專業,從運動傷害預防、術後照護到日常保健,分享最實用的觀點與真實的臨床經驗。讓你更理解身體,也更安心地照顧它。健康,從認識自己開始。
ZW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6
🏃‍♂️ 運動員的日常,是一場與疼痛的拉鋸戰。 每一次衝刺、每一下落地,每一聲肌肉發出的細語,都是身體與意志的對話。當疼痛成為訓練後的常態,NSAIDs(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自然走入運動員的生活,如同訓練後的乳清、比賽前的例行檢查一樣習以為常。它們來得方便,止痛迅速,甚至彷彿讓人可以忘卻不適。
2025/07/26
🏃‍♂️ 運動員的日常,是一場與疼痛的拉鋸戰。 每一次衝刺、每一下落地,每一聲肌肉發出的細語,都是身體與意志的對話。當疼痛成為訓練後的常態,NSAIDs(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自然走入運動員的生活,如同訓練後的乳清、比賽前的例行檢查一樣習以為常。它們來得方便,止痛迅速,甚至彷彿讓人可以忘卻不適。
2025/07/21
髖關節,是我們身體裡最安靜但最關鍵的連結。它支撐著奔跑的速度、旋轉的優雅、跳躍的勇氣。但有時,一種說不上來的卡卡、不舒服,甚至是刺痛,卻悄悄潛入日常——這,可能不是單純的肌肉拉傷,也不是單純的老化,而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非關節炎性的髖關節疼痛。
2025/07/21
髖關節,是我們身體裡最安靜但最關鍵的連結。它支撐著奔跑的速度、旋轉的優雅、跳躍的勇氣。但有時,一種說不上來的卡卡、不舒服,甚至是刺痛,卻悄悄潛入日常——這,可能不是單純的肌肉拉傷,也不是單純的老化,而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非關節炎性的髖關節疼痛。
2025/07/21
當你被診斷為「五十肩」,醫師或治療師常說:「你可以做些伸展、牽拉、滑牆的動作」。但很多人做一做發現: 「奇怪,肩膀好像還是卡,甚至覺得頸部越來越緊、手肘也開始不舒服……?」 其實問題可能不在你的「手」,而在你忽略了肩胛骨這個核心角色。 為什麼肩胛骨這麼重要? 在五十肩的三階段中,尤其到中後
2025/07/21
當你被診斷為「五十肩」,醫師或治療師常說:「你可以做些伸展、牽拉、滑牆的動作」。但很多人做一做發現: 「奇怪,肩膀好像還是卡,甚至覺得頸部越來越緊、手肘也開始不舒服……?」 其實問題可能不在你的「手」,而在你忽略了肩胛骨這個核心角色。 為什麼肩胛骨這麼重要? 在五十肩的三階段中,尤其到中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週末下午,正聽著音樂,躺在床上,愜意的休息。 突然之間,心臟超級劇痛。 是一種我從來體驗過的麼痛。 而且這個痛的感覺,是一種心臟被圓棍插入的痛 彷彿中世紀吸血鬼被木棍插入心臟。 五分鐘後,疼痛感才停止。 過去我沒有特別的心臟狀況,這次非常突然。 我馬上把這個狀況紀錄
Thumbnail
週末下午,正聽著音樂,躺在床上,愜意的休息。 突然之間,心臟超級劇痛。 是一種我從來體驗過的麼痛。 而且這個痛的感覺,是一種心臟被圓棍插入的痛 彷彿中世紀吸血鬼被木棍插入心臟。 五分鐘後,疼痛感才停止。 過去我沒有特別的心臟狀況,這次非常突然。 我馬上把這個狀況紀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如何用德文表達身體不舒服? Schmerz (n, m) -en XX痛 schmerzen (v) 疼痛 tun + Dat. + weh
Thumbnail
如何用德文表達身體不舒服? Schmerz (n, m) -en XX痛 schmerzen (v) 疼痛 tun + Dat. + weh
Thumbnail
今天的分享是關於幫一位個案遠距離療癒胸悶不舒服。 過程中解讀個案的心臟有壓抑委屈的感覺,有種不能得到什麼東西的感覺而覺得生活很苦悶。
Thumbnail
今天的分享是關於幫一位個案遠距離療癒胸悶不舒服。 過程中解讀個案的心臟有壓抑委屈的感覺,有種不能得到什麼東西的感覺而覺得生活很苦悶。
Thumbnail
本來一切都順順的,我還微笑著說道好順利的生理期,身體挺舒服。 下一刻,樓下傳來音量不小的喝斥,就那麼一瞬,我感覺全身心的緊縮與後退,身體想逃,理智說妳可以面對的,不同方向的力道拉扯著自己,引來同一個部位再次受傷。 那個地方,後腰中下段,只那麼一瞬的拉扯,蔓延到每根神經每顆細胞。 就像高爾夫要敲
Thumbnail
本來一切都順順的,我還微笑著說道好順利的生理期,身體挺舒服。 下一刻,樓下傳來音量不小的喝斥,就那麼一瞬,我感覺全身心的緊縮與後退,身體想逃,理智說妳可以面對的,不同方向的力道拉扯著自己,引來同一個部位再次受傷。 那個地方,後腰中下段,只那麼一瞬的拉扯,蔓延到每根神經每顆細胞。 就像高爾夫要敲
Thumbnail
書接上回閃到腰後續。 其實沒有全好,在當天感覺自己好了的時候下樓,遇到讓我全身緊繃的人,瞬間,疼痛感又爬上來,竄到後腦杓,一身的冷意。 嘶……好痛。 一方面吃藥調理,一面花晶照顧。啊,覺察好無力,不覺察了。 能量不夠時,覺察易流於評判,不如只照顧身體。 然後半夜,我被我的貓咬醒。 瞬間的
Thumbnail
書接上回閃到腰後續。 其實沒有全好,在當天感覺自己好了的時候下樓,遇到讓我全身緊繃的人,瞬間,疼痛感又爬上來,竄到後腦杓,一身的冷意。 嘶……好痛。 一方面吃藥調理,一面花晶照顧。啊,覺察好無力,不覺察了。 能量不夠時,覺察易流於評判,不如只照顧身體。 然後半夜,我被我的貓咬醒。 瞬間的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訊分享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的頭只要一吹到冷風,或是夏天吹冷氣也一樣,就會非常地痛,每次都要用力地按摩,有時自己的力道不夠還要請先生代勞,但是每次都痛得哇哇叫,雖然頭抓一抓會比較舒服,但還是會痛。    最近這兩三年更加嚴重,到後來都要吃止痛藥......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訊分享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的頭只要一吹到冷風,或是夏天吹冷氣也一樣,就會非常地痛,每次都要用力地按摩,有時自己的力道不夠還要請先生代勞,但是每次都痛得哇哇叫,雖然頭抓一抓會比較舒服,但還是會痛。    最近這兩三年更加嚴重,到後來都要吃止痛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