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手札|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十年前的著作,曾經改拍成電視劇,引起社會一陣討論,聽說內容很沉重,我一直沒有勇氣看。

生養孩子,無疑是一場冒險。挑戰未知,成果未知。

唯一確定的是你得拿整個人生去賭,而且無法退出。


故事的篇幅不短,卻讓我欲罷不能地接著看,好久沒有這種被故事情節吸引而放不下書的感覺了,但,這是一幕幕的真實人生。2025年的今日,不知道這些劇情是否依然每日上演著。

人生如戲,有時,比戲劇更精彩,更離奇。

做了多年的居家醫生,看過數百個家庭,那些被病痛盤踞、被經濟束縳、被絕望纏繞的人生,其中的人性、執念、情感、掙扎,像是千年樹根的錯雜,找不到結點。是以,書裡的情節雖令人驚嘆,卻不難理解。

做為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怨,有不甘,總覺得自己毫無決定和選擇權;做為父母的時候,我們有悔,有累,充滿著不得不。


怪獸家長的背後,不過是站著一個膽怯的,害怕犯錯的人啊。

大部分為人父母,想做「正確」的事,想給孩子「最好」,想要讓生活「無悔」,這一切的想法,最初出自「善意」和「愛」。

但事實是沒有人知道,該如何做。沒有任何一個準則,沒有先知, 更沒有重來一次。如同我們面對上一代的父母,雖然彼此成為了「親人」,其想法、價值觀、所處的環境、社會卻可能天差地別,而最後對於事物對錯的堅持,生活的磨擦,意見相左,都在這過程中一次次撕裂了「善意」與「愛」,一代傳一代。

最初,我們想要的只是孩子健康、快樂,最後我們的期待卻無限制地擴張了開來,於是傷害就無可避免,我們也失去了最初凝視孩子的初衷,曾經在某個時刻,我們光是觸摸小孩柔軟的掌心就滿足不已。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也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當父母。

對於自己的了解和探索愈少,愈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進了「誤區」。

小孩不是滿足家長欲望、想像的容器,或者是載體。小孩子有自己的生命,他們屬於自己,不是家長或任何人的所有物。不要把孩子當成父母成敗和展示的成果。「為了小孩的福祉,願意犧牲奉獻出所有的一切」 這種想法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可怕。

說到底,這個社會所看重的「成就」「權力」「地位」,難道不是讓許多人失去了認識自己的機會,忽略了心理健康、人際關係、情緒覺察和管理,也是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和經營的事,而最終只能在實際生活不斷衝撞或懊悔中再修正前進。


家長可以給意見,提供小孩你的觀點,與小孩討論,但是,最終做出決定的人最好是小孩。這是他的人生,他得學會肩負起下決定後所因應的責任。家長若執意做決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溺愛,因為他始終學不會如何掌理自己的人生。

說來殘酷,雖然父母給予孩子生命,和生活所需的一切,但父母的愛是為了最終的分離而存在的。下一代能夠自由自在地開展生活,發揮潛能活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那便是父母在孕育生命時所能達到最好的成就。

----------------------------------------------------------

  • 書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作者:吳曉樂
  •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 出版年:201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11會員
105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5/08/01
「媽媽」這份終身無給職的工作,有體力、腦力、心力的各種挑戰。如果給媽媽一天的時間,妳會怎麼用?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感?
Thumbnail
2025/08/01
「媽媽」這份終身無給職的工作,有體力、腦力、心力的各種挑戰。如果給媽媽一天的時間,妳會怎麼用?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感?
Thumbnail
2025/07/25
高敏感孩子的特質,在於觀察細微、感受深刻、反應強烈,容易累積負面情緒,但同時也擁有強烈的同理心,能將敏感特質轉化為優勢。 照料這樣的孩子,雖然需要花更多心思,但也要記得保持適當的距離,接納、尊重和支持高敏感孩子,他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大放異彩。
2025/07/25
高敏感孩子的特質,在於觀察細微、感受深刻、反應強烈,容易累積負面情緒,但同時也擁有強烈的同理心,能將敏感特質轉化為優勢。 照料這樣的孩子,雖然需要花更多心思,但也要記得保持適當的距離,接納、尊重和支持高敏感孩子,他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大放異彩。
2025/07/18
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必須花一輩子來探尋。什麼是工作? 活著又是什麼? 自己又是誰? 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靠自己去尋找。人生,就是尋找這些答案的過程。 來看 <<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 作者枡野俊明大師,對於人生、工作、人際關係的另一力作。
Thumbnail
2025/07/18
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必須花一輩子來探尋。什麼是工作? 活著又是什麼? 自己又是誰? 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靠自己去尋找。人生,就是尋找這些答案的過程。 來看 <<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 作者枡野俊明大師,對於人生、工作、人際關係的另一力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哈嘍,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或許你已經是父母,或許你還沒有孩子,但這篇文章都會給你一些啟示。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有孩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很多人說,孩子給了他們一種被需要的感覺。當你看到孩子開心...
Thumbnail
哈嘍,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或許你已經是父母,或許你還沒有孩子,但這篇文章都會給你一些啟示。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有孩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很多人說,孩子給了他們一種被需要的感覺。當你看到孩子開心...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成功的教養,不容易複製!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方式。 分享在教養子女16年過程中的心得與感受,重讀人生的舐獲,寫教養文章的目的,翻寫後的文章價值以及借鏡教養方式之前要先做一吽事。
Thumbnail
成功的教養,不容易複製!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方式。 分享在教養子女16年過程中的心得與感受,重讀人生的舐獲,寫教養文章的目的,翻寫後的文章價值以及借鏡教養方式之前要先做一吽事。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