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開始新的工作太過忙碌的緣故,總覺得自己已經好久沒有辦法好好讀書寫作。當然大部分的休閒時間都貢獻給了智慧型手機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吧!我從圖書館借回來的一袋書籍已經續借了一次,有的還續借了兩次,可見已經拖了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了。
這一本楊倩琳博士所著作的《小資變有錢的超強執行法》,我之前在網路廣告上看過它的封面,也早就耳聞了Dr. Selena這個名字。她好像有開發理財APP,也有打廣告。我目前還沒有下載她的理財記帳APP以及「好老公選股」APP,不知道是不是付費軟體,有機會再來研究看看。
我閱讀了這本書大約八成之後,擱置,直到在書本借閱期限到期的前一天早上,才匆匆記下相關的筆記包括:- 每月自動執行631理財分配法則: 60%食衣住行生活支出 → 30%儲蓄及投資 → 10%投資自己(買書或上課)或保險
- 生活緊急預備金等於「六個月的生活支出」
- 631法則可以優化成541法則
- 多元被動收入所需要的元素:時間或金錢
- 被動收入有分:個人品牌收入 / 投資相關收入
- 小資入門最適合:股票 + ETF
大概就只記下上述這些重點吧。其他作者說故事的部分看過就好。故事當然是很勵志的,也是一些精神上的概念和理念,不過,實際面還是明白自己要怎麼實踐的步驟才須要記下來的感覺。
其實書中大部分的理財知識我都已經早知道了,只是還沒有好好檢視自己到底實踐了多少。畢竟之前的工作一直都沒有穩定超過數年的經歷,也就沒有辦法進行相關的規劃和紀錄吧。
我忘了是從哪裡看到,自己的存款或資產至少必須是年支出的25倍才行。這樣投資起來才會有感覺。我連忙調出以前的支出記帳紀錄,加減乘除了一番,總數除以0.04之後,我大概要有400萬的資產才能夠比較安全耶。
嗯,如果一個月的薪水是三到四萬不等,扣除生活支出,如果真的將花費壓到最低吧,努力每個月存下兩萬元,那麼,400萬要存多久?我又開始計算。大概要16.6年耶!這甚麼!幾乎要花十七年的時間死死的存錢嗎?那拮据的日子要過好久好久耶!人生有幾個大約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都不能夠享受花費以及稍稍奢侈的生活品質嗎?這樣子一一計算下來,我瞬間有點心灰意冷。
這或許就是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投資的重要性的原因了吧。光靠死腦筋存款是無法享受人生的。從前投資或許可以只是點綴生活,但現在投資卻是求生必備了吧。
在這本書的後面列出了至少十種投資工具供讀者參考,而且羅列出各種投資方法及標的的優缺點和風險,其中最推薦給小資族的,還是股票和ETF。
ETF我已經略有涉獵了,但股票方面還是非常保守的觀望著。當然是已經聽長輩說了不少,也知道金融股可以存,也聽朋友說他存了金融股來養老效果還不錯快達成目標了,不過買賣股票的價格還是比ETF要大,雖然可以購買零股,但還是一整張(1000股)的股票比較讓人有買到東西的感覺啊。
上個月報到後,新工作已經領到大約一到兩週的薪水,不過這幾天我的手錶錶帶又壞了斷了,雖然手錶JAGA品牌便宜又防水,但我已經購買兩次的經驗是錶帶很容易斷掉,錶帶一旦斷掉就很麻煩,因為手錶是一體成形的橡膠材質,一般鐘錶行不太能夠答應可以幫忙換這樣的錶帶。所以新工作領到的薪水,我在考慮要購入智慧型手錶呢…...。不知道這算不算一有錢就想要買奢侈品?
我知道收入增多的時候必須小心支出不能增多。
不過,我已經列出了一個購買清單,上面都是我想要買的東西吶!
想讓生活更好更方便,也想要用一些好東西。
努力儲蓄或者是及時提升生活品質,真是兩難。
在等待發薪水的日子,還是覺得時間過得好慢。
不論是要買東西或是儲蓄或是投資,都得等薪水。
昨晚因為工作的一點壓力,又忽然在思考為什麼人生要這麼過呢。沒工作很痛苦,有工作也痛苦的話,那為什麼要這麼活著呢?
為了改善自己的人生,還是再多學點投資理財的知識和實踐方式吧!
安慰自己,慢慢來,比較快。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