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力親為,到建立共同推進的節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陣子在與幾間企業交流的過程中,有些企業開始擔憂:明明已經想好下一階段的發展藍圖,卻發現團隊的基本穩定度還不到位,腳步也因此放慢了;導入規則與制度後,聽見年輕夥伴的疑問:「公司是不是變了?」也有些經營者提到,明知道該開始建立組織與流程,但心裡總有個顧慮:如果推太快,會不會讓團隊不適應、反而失去原本好不容易累積的信任與默契?

這些狀態看似不同,但本質上卻有共通點:組織正要往前發展,但管理的節奏還沒調整好。不是沒有意識到企業需要開始邁向制度化的過程,而是多數企業都卡在一個微妙的位置——在制度與文化之間,尋找一個既能穩定推進、又不失溫度的平衡點。

因此,這次想從「親力親為」走向「建立團隊節奏」的管理觀察來寫下這篇文章——

組織規模擴大後,管理也會走向不同的節奏

早期階段,公司規模小、人數單純,許多任務靠創辦人親自掌握、團隊憑著默契與彈性完成,一切靠的是彼此熟悉與互信,當機立斷、邊做邊調,就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但,當組織擴張人員變多,任務也愈來愈細緻複雜,這時管理的核心不再是「誰處理問題最快」,而是「我們要怎麼一起前進、不掉隊」。

這時必須有幾個轉變:

  • 清楚的組織設計與分工: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負責什麼、如何與他人協作;
  • 適任的人在對的位置:不是多做,而是做對;資源與角色需要合理配置;
  • 制度背後的說明與轉譯:讓團隊理解目的是讓協作更順、配合更自然。

制度不是限制,而是讓大家有走得一致的「節奏」

好的制度不是為了否定彈性與文化,而是幫助更穩定地被保存與傳承下來。制度的本質,是建立大家都能理解與遵循的節奏與步調,讓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有明確的起點與接點。我們怎麼開始一個任務?

  • 如果出現問題,要怎麼處理、向誰反映?
  • 每個角色要承擔什麼?彼此之間怎麼銜接?

明明是想要創造一致的節奏,但為什麼有些時候卻覺得制度讓人感到繁瑣、限制或壓力呢? 

或許我們再加點元素就會有些不同『連結公司的價值觀與語言,讓它不會變成冰冷的命令,而是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讓制度和文化不是對立,而是一體兩面。

學習如何建立制度,但回到公司卻推不動?

老闆們,你是否有以下感覺:吸取業界經驗學習如何制定制度、導入組織工具,但實務上卻常遇到:方法學回來了,放進簡報裡看起來也沒問題,但繼續往下進行就推不動,或者推了之後水土不服。

這時問題往往不在制度本身,而是在於缺少內部語言的轉譯與適配,畢竟方法是工具,而管理是語言。若語言沒有轉換成功,就算工具再好,也難以真正落地。

也因此制度建立同時,也需要同時思考:

  • 有沒有把制度轉換成符合這間公司說話方式、習慣與文化的表達?
  • 有沒有對齊團隊的理解與期待?
  • 有沒有考慮制度導入時的節奏、溝通與參與方式?

當制度慢慢成形,管理者也會迎來轉變——從親自推動任務的執行者,變成節奏的設計者、支撐系統的搭建者,開始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長。

組織成長過程,管理也需要跟上節奏。從過去靠經驗與關係推動,到建立能夠讓大家一起走、一起懂、一起調整的節奏與系統,這是一段過程,也是一種組織開始邁向下一階段的宣示。

過程中,有些資深夥伴可能會懷念過去的自由與彈性,新進夥伴則渴望有更明確的任務邊界與溝通節奏;而制度的價值,正是幫助這兩種期待找到交集。

陪伴大大小小公司走過這段,必須說過程對於經營者是個不小的挑戰,需要面對的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因此建議經營者可以在建置同時,設計些環節讓團隊有機會參與或理解為什麼需要,也能幫助減緩推動阻力。

制度是幫助文化生根的土壤,不是框住它的框架。

當人、制度與文化能對齊,團隊不只能走得快,也能一起走得久、走得穩。


📎 作者|Lulu
專注於組織發展、人才培育與策略發展,關注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轉折與調整。
陪伴企業不同階段釐清方向、建立節奏,擔任策略落地的階段性經理人。
歡迎透過一杯咖啡時光,聊聊 →承啟事務所-線上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階段經理人
3會員
12內容數
在不同階段的企業現場,看過組織如何從混亂中找出秩序,也陪伴過團隊在轉型中重新定位。這裡記錄一些實務經驗、方法工具與思考框架,寫給正在面對改變的人。
階段經理人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團隊管理中,領導者常需檢討團隊執行成效,但說出「我沒有要究責」卻可能造成員工防衛心理。本文探討此現象的心理學根據,說明如何避免語言誤觸情緒地雷,提升溝通效率,建立良好團隊關係。
Thumbnail
2025/07/30
團隊管理中,領導者常需檢討團隊執行成效,但說出「我沒有要究責」卻可能造成員工防衛心理。本文探討此現象的心理學根據,說明如何避免語言誤觸情緒地雷,提升溝通效率,建立良好團隊關係。
Thumbnail
2025/07/23
管理的本質,並非單一設定,而是一場持續的對話。在世代差異、科技進步及環境變遷的影響下,管理者更需關注溝通、協作與目標一致性。文章強調彈性與原則的平衡,成果導向與有效運用時間的重要性,並鼓勵建立讓團隊成員願意表達、安心回報的環境,以提升團隊合作及生產力。
Thumbnail
2025/07/23
管理的本質,並非單一設定,而是一場持續的對話。在世代差異、科技進步及環境變遷的影響下,管理者更需關注溝通、協作與目標一致性。文章強調彈性與原則的平衡,成果導向與有效運用時間的重要性,並鼓勵建立讓團隊成員願意表達、安心回報的環境,以提升團隊合作及生產力。
Thumbnail
2025/07/18
身為公司創辦人,你的員工說不知道公司方向?別急著責怪!這篇文章深入分析員工表達「不知道公司方向」的兩種情況,並提供一個簡單卻有效的解決方法:讓員工用文字重新描述策略方向。透過實際演練,你將發現溝通中的認知差異,改善團隊溝通,避免因理解落差造成的績效問題。
Thumbnail
2025/07/18
身為公司創辦人,你的員工說不知道公司方向?別急著責怪!這篇文章深入分析員工表達「不知道公司方向」的兩種情況,並提供一個簡單卻有效的解決方法:讓員工用文字重新描述策略方向。透過實際演練,你將發現溝通中的認知差異,改善團隊溝通,避免因理解落差造成的績效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企業和公部門是為了不同目的而設立的,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作法上的差異導致不同現象的出現,從公職轉企業,Brook感受到2個職場的不同,分享幾點觀察到的差異。
Thumbnail
企業和公部門是為了不同目的而設立的,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作法上的差異導致不同現象的出現,從公職轉企業,Brook感受到2個職場的不同,分享幾點觀察到的差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公司組織結構突然扁平化,通常是為了提升靈活性和效率,但對員工而言,這種變革可能帶來不小的衝擊。從職位縮減到工作壓力增加,甚至可能導致士氣低落。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組織扁平化對員工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應對建議,以幫助員工在變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公司組織結構突然扁平化,通常是為了提升靈活性和效率,但對員工而言,這種變革可能帶來不小的衝擊。從職位縮減到工作壓力增加,甚至可能導致士氣低落。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組織扁平化對員工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應對建議,以幫助員工在變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引領團隊從被動執行轉為主動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部門營業目標的轉型實例,包括轉型契機與挑戰、設定績效目標的關鍵步驟、轉型後的成果與反思,並給予其他主管的建議。透過明確的目標、可量化的指標、有效的溝通與回饋,成功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執行到創新的轉變。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引領團隊從被動執行轉為主動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部門營業目標的轉型實例,包括轉型契機與挑戰、設定績效目標的關鍵步驟、轉型後的成果與反思,並給予其他主管的建議。透過明確的目標、可量化的指標、有效的溝通與回饋,成功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執行到創新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創業團隊在管理壓力和溝通上的心法和經驗,並提到適當的小里程碑能夠維持團隊的前進動力,以及創造溝通環境的自由性,減少溝通上的不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創業團隊在管理壓力和溝通上的心法和經驗,並提到適當的小里程碑能夠維持團隊的前進動力,以及創造溝通環境的自由性,減少溝通上的不安。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