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口頭禪,孩子心中的隱形勒索:解析「存在性羞愧」💔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嘿,辛苦的爸媽們!👋 我們都知道,育兒路上有甜有苦,有時候真的會壓力山大,忍不住想「發洩一下」或「順口抱怨」幾句,對吧?
像是:「你怎麼這麼皮,讓我很累!」或是「為了你,我犧牲了好多……」

但你知道嗎?這些在我們大人耳裡聽起來「只是發洩情緒」、「只是順口抱怨」的話,對孩子來說,卻可能像一把隱形的刀,深深地刻在他們心裡,甚至形成一種極其痛苦的深層懷疑:「我這個人,是不是根本不應該存在?」😱

這不是在責怪任何一位爸媽,而是想和大家一起,用同理心來看看這些「無心之語」對孩子造成的巨大影響。

語言暴力的隱形勒索:當「辛苦」變成「痛苦」😨

當我們重複性地對孩子說:「你讓我很辛苦」、「養你真不容易」,孩子聽到的,往往不是我們想表達的「我累了」,而是他們會自動內化成:「我的存在讓你痛苦」。

想像一下,一個小小的生命,每天從最愛、最依賴的人口中,聽到自己的存在是個負擔,是造成痛苦的根源,那會是多麼沉重的壓力?💔
他們會開始覺得,自己是個「麻煩」,是個「錯誤」,甚至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罪惡感。

自我價值受創:我是多餘的嗎?😭

當孩子長期接收到這種「我的存在讓你痛苦」的訊息,他們的自我價值會受到嚴重創傷。他們會開始認為自己是:

  • 多餘的:覺得自己不被需要,甚至希望自己從未出生。
  • 不值得被愛:認為自己不配擁有愛,不值得別人為自己付出。
  • 不值得被付出:覺得自己不值得大人犧牲時間、精力、金錢。

這種感覺,就像心裡有個破洞,怎麼也填不滿。他們會不斷地自我懷疑,即使長大成人,也可能帶著這種「我不值得」的信念,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和人生選擇。

恐懼依附型人格:有求=有錯?🥺

在這種負面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還可能發展出恐懼依附型人格(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他們會:

  • 害怕麻煩他人:因為深怕自己的需求會再次成為別人的負擔或痛苦。
  • 不敢表達需求:即使內心渴望被關心、被幫助,也寧願壓抑,因為覺得「有求=有錯」。
  • 習慣壓抑真實自我:為了避免成為「錯誤」或「麻煩」,他們會努力變成大人眼中「乖巧」的樣子,卻失去了表達真實情感的能力。

這種依附模式會讓他們在親密關係中進退兩難,既渴望親近又害怕受傷,難以建立健康的連結。

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存在性羞愧」(Existential Shame)🧠

心理學上,我們將這種因「我的存在本身就是錯的」而產生的深層羞愧感,稱為「存在性羞愧」(Existential Shame)。

這種羞愧,不是因為「做錯事」(例如打翻牛奶、考試考差)而感到羞恥,那種羞恥感通常是暫時的,且可以透過彌補或學習來改善。

但「存在性羞愧」卻是覺得「我這個人本身就是錯的」。這是一種對自我根源性的否定,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個錯誤、是個不被允許的狀態。這種羞愧感會滲透到生命的每一個層面,讓孩子感到無處可藏,無處可逃。

心理學和醫學角度的深度探討 🔬

心理學角度來看:

  • 自我概念的扭曲:孩子在建構「鏡中自我」時,接收到的是扭曲的負面鏡像,導致他們的核心自我概念是破碎且充滿缺陷的。
  • 神經迴路改變:長期處於這種「存在性羞愧」的狀態,會影響大腦的杏仁核(情緒處理中心)和前額葉皮層(理性思考與情緒調節)的發展,讓孩子更容易陷入焦慮、抑鬱和自責的迴圈。
  • 人際關係障礙:這種羞愧感會讓他們難以信任他人,害怕被拒絕,導致社交退縮或在關係中過度討好,難以建立真誠、健康的連結。

醫學角度來看:

  • 慢性壓力反應:長期承受「存在性羞愧」的孩子,體內的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會長期處於高水平。這會導致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增加罹患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
  • 生理發展影響:高壓環境還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甚至對心血管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增加成年後心臟病、高血壓的風險。
  • 睡眠障礙:內心的焦慮和羞愧感,也常常導致睡眠障礙,進一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爸媽們,我們可以怎麼做?💡

理解這些並不是為了讓爸媽感到內疚,而是為了提醒我們,語言的力量超乎想像!我們可以:

  1. 覺察自己的語言:在開口前,停頓一下,想想這句話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2. 區分行為與人:批評行為,而不是否定孩子這個人。例如:「你把水打翻了,下次小心點。」而不是「你怎麼這麼笨手笨腳!」
  3. 表達情緒不帶責備:當我們感到疲憊時,可以說:「媽媽今天有點累,需要休息一下。」而不是「你讓媽媽好累。」
  4. 給予無條件的愛與肯定: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們表現如何,他們都是被愛、被接納的。多擁抱、多說「我愛你」。
  5. 尋求支持:如果育兒壓力真的很大,請尋求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的幫助,找到健康的發洩管道,而不是讓孩子成為情緒的垃圾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mmerM的沙龍
5會員
98內容數
用無數夜晚,拼湊瑣碎時間 累積很多AI育兒文章,並整理成筆記 看不懂艱深用詞,一次次與AI對話、詢問 才做成比較完整的系列跟大家分享 歡迎一起討論這些文章主題 目前使用多款AI交叉討論、協作
Summer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9
第二篇:孩子的心,比你想像的更敏感!別讓你的「無名火」燒傷他!💔😭 親愛的爸媽們,上回我們聊到「情緒轉移」這個隱形炸彈,知道那把「無名火」是怎麼不小心燒到孩子身上的。今天,我們要更深入地探討,為什麼孩子對你的情緒反應如此敏感?以及,當你把「無名火」轉移到他們身上時,他們小小的內心究竟會如何解讀
2025/08/19
第二篇:孩子的心,比你想像的更敏感!別讓你的「無名火」燒傷他!💔😭 親愛的爸媽們,上回我們聊到「情緒轉移」這個隱形炸彈,知道那把「無名火」是怎麼不小心燒到孩子身上的。今天,我們要更深入地探討,為什麼孩子對你的情緒反應如此敏感?以及,當你把「無名火」轉移到他們身上時,他們小小的內心究竟會如何解讀
2025/08/18
來,我們進入最終章:放手 這一篇,是寫給你這個還在一邊裝淡定、一邊偷偷抓緊小孩褲頭的人。 封神榜畢業典禮:放手,才是育兒最終章 ——你不是在把孩子推開,你是在幫他打開門走向他的神位 👋「他好像不需要我了」這句話,讓多少父母內心偷哭三秒 有一天你會發現,他不再每晚找你睡覺,不再黏在你身上
2025/08/18
來,我們進入最終章:放手 這一篇,是寫給你這個還在一邊裝淡定、一邊偷偷抓緊小孩褲頭的人。 封神榜畢業典禮:放手,才是育兒最終章 ——你不是在把孩子推開,你是在幫他打開門走向他的神位 👋「他好像不需要我了」這句話,讓多少父母內心偷哭三秒 有一天你會發現,他不再每晚找你睡覺,不再黏在你身上
2025/08/17
面對孩子時,不小心用出來的語言刀子──就算你是想教、想救、想讓他學會,方式錯了,反而會變成心理暴擊。 這篇就是育兒界的『禁術篇』,主角是那種遠房親戚、情緒失控典範:紂王本人。 紂王育兒法:暴力語言的真實傷害 ——不打不成器?錯了,打跟罵都只是你沒學會怎麼修復關係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
2025/08/17
面對孩子時,不小心用出來的語言刀子──就算你是想教、想救、想讓他學會,方式錯了,反而會變成心理暴擊。 這篇就是育兒界的『禁術篇』,主角是那種遠房親戚、情緒失控典範:紂王本人。 紂王育兒法:暴力語言的真實傷害 ——不打不成器?錯了,打跟罵都只是你沒學會怎麼修復關係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