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上篇|人生的功課,不解決是會反覆出現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電梯上篇要說人生的功課。
如果碰到的種種難題,不面對,不解決,就會反覆出現在生命裡:具體呈現就好比有電梯恐懼的我,總是逃避想走樓梯。但電梯是「恐懼的空間」也是「心理的難關」——可以不搭,但當高度越來越高、樓層越來越多,終究還是得搭。



從老舊國宅的頂樓緩緩走下,那道彎彎繞繞、有點年歲卻不失韻味的旋轉樓梯,在腳步踩踏之下輕輕發出聲響。一天的行程,就從這段短短的樓梯間開始展開。


目的地是城市另一頭的大樓頂層,一棟規矩、冰冷、毫無表情的水泥建築。從這端的頂樓,到那頭的大樓,地理距離橫跨半個台北,樓層也翻了三倍高。看似只是日常的通勤,卻總讓人覺得好像要穿越某種無形的結界。


這棟大樓配備四部電梯,兩部停單數樓層,兩部停雙數,是不少高樓常見的配置。不是什麼複雜或詭異的設計:只是在人流密集的時段裡,每次進門,都像是一場無法預測的選擇題。電梯很多,但真正能搭上、能直達的,從來都不保證。

猶豫的,不只是選哪台電梯,而是每次站在電梯口前,心裡那種一閃而過的不安。

恐懼從來不是選擇,而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反應。明知道它沒有危險,卻仍本能地抗拒,能避開就避開。 不是因為看了太多災難片,也不是擔心會突然墜落。真正難以承受的,是門緊閉的那一刻,空氣彷彿瞬間被抽離,身體立刻繃緊,彷彿瞬間進入無聲的備戰狀態。耳鳴、頭暈,呼吸變得極輕,像怕驚擾什麼不該驚擾的東西。

不是驟然迸發的恐懼,而是藏在深處的細微感覺,隨著電梯門緊閉的瞬間,悄然甦醒。恐懼從未離開,像沉睡的影子,在電梯門合上的那一刻輕輕甦醒。

回想童年,都是在鄉下度過,那裡沒有高樓,電梯也成了陌生的存在。電梯的存在,與其說是日常的「功能」,不如說是「大人的領域」。直到高中畢業,一個人離開家鄉,北上求學,才真正第一次與那種密閉空間正面相遇——不只是走進一部電梯,而是與心底那股難以言說的恐懼正面對決。

當時唸的那間大學建在山坡上,校門位於山腳,教室在更高處。不同科系分散在幾棟大樓間,每堂課都得換教室,像是一場日復一日的遷徙,也像地形的訓練。雖然電梯存在,卻總讓人感到不自在。與其在狹小的密閉空間裡度過漫長的時光,不如慢慢爬樓梯,雖然腳會酸,但心是安靜的。

經常一個人走樓梯。偶爾遇到熟人,會被驚訝地招呼著:「你怎麼不上電梯?」問的人是真心好奇,卻沒辦法簡單回答。只能笑笑說沒關係,然後繼續往上走,心裡默默習慣了這份孤獨的節奏。

後來大學畢業後,留在北部工作,每換一份工作,樓層也跟著越換越高。



五樓還能咬牙撐,七樓開始喘,到了十五樓,光是想到就腳軟。 十五樓實在太有挑戰性了。也試過幾次,卻每每總在那條封閉而漫長的樓梯間裡感到絕望。每當踏入那幽暗的樓梯間,心中那份壓迫感逐漸加重,像是被無形的牆壁緊緊包圍,喘不過氣來。

這裡的樓梯與其說是逃避電梯的替代方案,倒不如說是另一種型態的巨大電梯:窄窄的空間,每一層樓都設有厚重的防盜門,不開燈便是全黑。彷彿踏進去的不是逃生通道,而是一台巨大的、靜止的電梯,筆直地垂直貫穿十五層,卻永遠不會啟動。光線不足,空氣幾乎不流動,每一階都像是一層封鎖,層層遞進地提醒:「這裡不屬於你。」

終於,開始學著搭電梯。公司的電梯算大,寫著最多可載十五人。上班尖峰,總會排上長長的人龍,靜靜地等著。排在後段,會自動數人數,估算自己是第幾輪。

從樓梯轉向電梯,不是一瞬間的改變,而是一段長時間裡的慢慢妥協。恐懼不曾完全消失,但身體學會了應對;習慣不再執著於不搭,而是學著找到可以站立的位置,安靜地等待那道門再次打開。

有些空間,再怎麼讓人窒息,也終究得走一遭;就像有些日子,若不親自經歷,就無法真正跨過。

恐懼的空間,可以避開一次,卻很難避一輩子。像電梯那樣的地方,也許可以暫時繞道,卻終究得學會走進去、安靜站好,讓那道門緩緩關上。

有些人生的功課,不解決,就會反覆出現;有些過渡的時期,再難熬,也得一步步穿過去。「有些事,你不經歷,它就不會過去。」
有些恐懼躲得過一次,躲不過一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笛卡爾的懷疑
7會員
172內容數
你如何知道自己不是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生活?如果所有的經驗都是虛幻的,怎麼能確信有任何事情是真實的?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前總會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挫折,覺得全天下的困難好像都集中在我們身上了,看著別人輕鬆愜意的生活,不由得心生羨慕 在沒經歷過那麼多事以前,碰到挫折的第一時間就是告訴自己要趕緊振作起來,不能被這個挫折打敗,要壓抑甚至忽視自己的受挫感,整個人像打了雞血一樣,繼續往前衝
Thumbnail
以前總會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挫折,覺得全天下的困難好像都集中在我們身上了,看著別人輕鬆愜意的生活,不由得心生羨慕 在沒經歷過那麼多事以前,碰到挫折的第一時間就是告訴自己要趕緊振作起來,不能被這個挫折打敗,要壓抑甚至忽視自己的受挫感,整個人像打了雞血一樣,繼續往前衝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人生某個階段,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原因可能是:在夢想(期待)與現實之間兩難、家庭與職場之間的不平衡,或是人際之間的複雜衝突……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人生某個階段,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原因可能是:在夢想(期待)與現實之間兩難、家庭與職場之間的不平衡,或是人際之間的複雜衝突……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都沒學會如何克服焦慮。 讀書時想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但又擔心考試成績而不敢放鬆;工作後為了達到目標腳步不能慢下來。當想讓心情放鬆時,潛伏在我心底害怕的因子會時不時竄出來刷存在感,該玩的時候沒有好好玩,在要努力的時候也沒投注足夠的決心。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都沒學會如何克服焦慮。 讀書時想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但又擔心考試成績而不敢放鬆;工作後為了達到目標腳步不能慢下來。當想讓心情放鬆時,潛伏在我心底害怕的因子會時不時竄出來刷存在感,該玩的時候沒有好好玩,在要努力的時候也沒投注足夠的決心。
Thumbnail
若沒有跨出第一步,終將只會停留在原地無法進步,我們無法前進的原因就是因為被擔心害怕障礙了,若不跨出第一步,終將不知道會前進去哪裡
Thumbnail
若沒有跨出第一步,終將只會停留在原地無法進步,我們無法前進的原因就是因為被擔心害怕障礙了,若不跨出第一步,終將不知道會前進去哪裡
Thumbnail
「去諮商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嗎? 」 當心裡久久無法散去的哀愁正在生活的上空蒙上一層灰, 試著想讓生活更好、試著想讓自己更敏銳的呼吸每一口空氣, 生活越是用力、越是被更用力的反彈回來。
Thumbnail
「去諮商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嗎? 」 當心裡久久無法散去的哀愁正在生活的上空蒙上一層灰, 試著想讓生活更好、試著想讓自己更敏銳的呼吸每一口空氣, 生活越是用力、越是被更用力的反彈回來。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儘管面對課程的重重困難與挑戰,仍決心堅持前行。學習過程中我不時懷疑自己,但有夥伴相伴、同學支持,讓作者能克服困難。回想在實務現場得到孩子肯定的經歷,堅信自己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為此更加努力。在這條助人者之路上,雖不盡順遂,但深信它是值得奮鬥的道路。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完成心中的理想。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儘管面對課程的重重困難與挑戰,仍決心堅持前行。學習過程中我不時懷疑自己,但有夥伴相伴、同學支持,讓作者能克服困難。回想在實務現場得到孩子肯定的經歷,堅信自己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為此更加努力。在這條助人者之路上,雖不盡順遂,但深信它是值得奮鬥的道路。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完成心中的理想。
Thumbnail
生活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驚喜與挑戰,就如同一座充滿峰迴路轉的高山,每一個轉角都可能迎接新的困難與考驗。然而,正視並勇敢面對這些不順遂,才是通往成長與自我實現之路的關鍵。
Thumbnail
生活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驚喜與挑戰,就如同一座充滿峰迴路轉的高山,每一個轉角都可能迎接新的困難與考驗。然而,正視並勇敢面對這些不順遂,才是通往成長與自我實現之路的關鍵。
Thumbnail
看不到未來,無法活在當下, 回頭看向過去,貌似一事無成? 那... 你認為什麼才是成就? 想必每個人答案都不同吧?
Thumbnail
看不到未來,無法活在當下, 回頭看向過去,貌似一事無成? 那... 你認為什麼才是成就? 想必每個人答案都不同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