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卡公司導致 steam 遊戲下架的風波中,出現了某個澳洲的女權組織出來承認責任。或者說,他們這樣是在邀功,說這結果是他們成功爭取回來的,就像跳完求雨舞之後下雨一樣。網絡上的新聞大概也講過這個組織曾經反過「GTA」與「底定律變人」,而他們看起來就像是典型的左翼進步社運組織,這合乎我們對社會上左翼的經驗。
但稍為找一下網絡上的資料,你就會發覺該女權組織的創辦人賴斯特 Reist 她在早期可不是甚麼左翼份子。這個六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開始活動的社會活動家,在年輕時在一個澳洲的保守派大老 Brian Harradine 旗下工作了十幾年,哪種保守派?反對墮胎,婚前性行為,性開放,同性戀的那種西方傳統基督徒,甚至連桿細胞研究都反對,也禁止澳洲對外援助他國任何控制人口計劃生育。別說是進步主義,根本就是進步主義的對立面。
然後賴斯特本人也是反對墮胎,反對一切色情的。對你沒有看錯,是反對「所有色情」,不管你是否兒童色情,是否合法,是否近親,是否同性一概都反,你大概可以想像到對她而言,人類只是除了為繁殖下一代這神聖目的而從事性行為之外,根本就連幻想都是犯罪。所以你知道她想要的並不是令某些有特別題材的遊戲下架,她是想色情電影,雜誌與遊戲全部直接從地球表面消失。而你不想生孩子,就不要從事性行為,不管你有沒有做避孕。主張的保守程度跟伊朗差不多,就只差沒有迫你戴面紗而已。
你也想像她在西方世界推行「反色情」是跟主張性解放的左翼自由主義對著幹,與自由主義者鬧得當然很不愉快。所以舉步艱難。所以有一天可能是有人在背後策劃,也可能是她自己悟道了,或者她閱讀了洋務運動「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精神,打不過就不如加入,開始反過來利用西方主流自由主義與進步人士的理論。
在十幾年前開始,她開始以女權主義者標籤自己,創立了你們所知道的女權組織。她自稱是女權主義者,然後加入了女權主義的陣營,打著女權主義的旗號,從進步主義的對抗者,變身成進步主義的社運人士。
利用了女權主義當中「反對物化女性」,「反對性剝削」的主張,開始著名立書並進行以社會運動的形式去增加影響力,學會了進步主義者的各種抗爭手段,去推動她的議題。對了雖然她是女權主義者但繼續反對墮胎,所以有人指控她「沒資格當女權主義者」,但這完全是 no true scotman 的問題,我在反物化女性上比你更出位,我比你的進步更進步,比你的女權主義更女權主義。
她發覺與其直接反對色情,不如從每一個作品中,雞蛋裡挑骨頭挑出有「物化女性」或「性剝削」的內容,然後指責這些作品會導致物化女性與性剝削,就可以發動聖戰將他們下架。所以誰都知道底定律變人的主題跟性沒甚麼關係,但她就是能夠在漫長的劇情揪出一小段「家暴」大造文章,然後引發禁售的社會運動。
你開宗明義給成人看的色情作品就沒問題了嗎?那就有另一套處理方法。那就是揪出色情作品中任何「不完全政治正確」的爭議部份,是的色情本身是大家會接受,但我說你的作品「性剝削」可非常的不進步,或者找出一個胸部不夠大的女角,說這就是一個偽裝了的兒童色情。也就是說先射箭後畫靶,先判了色情作品死刑再去在進步價值當中找罪名。
然後這招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很多進步價值的支持者們,都是隨著媒體與關鍵字起舞,對事情的理解並不那麼深入,不少人只知道自己本著良心去為反對性剝削,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家庭暴力供獻自己的棉力。反對這些又怎可能是錯的呢?加上媒體的報導。結果她成功結合極左與極右的力量,反正不論極左還是極右,他們想要做的事情都是將不喜歡的內容下架,而他們不喜歡這世界上大部份的東西。
只要去到人人自危,她最終的目標就是讓所有相關產業都自我審查,生產者畢竟要回收成本,不願惹上這種麻煩以及被禁售,最終就會自肅。甚至盡可能不碰有任何色情風險的內容,或者左限右限之下變得枯歇乏味,這樣也真的達致她本來的目的:消滅一切色情。做這些產業的人長期賠錢,動輒被下架,即使消費者有需求,這樣的產業自然會消滅。
至於九十年代那些的自由派,例如 Elon Musk 這一類,他們才發覺自己被騎劫了。本來八十年代的政治正確是提倡來對抗保守勢力的,現在變成了統治所有人的新強權,各種進步議題變成不可挑戰的聖物後,稍為改造一下就可以執行保守派想要實行的事情。
雖然年輕的追隨者們都自少就對自由主義的思想耳目濡染,深知這世界上要反戰和平,愛與包容,環境保護,反對歧視,人人平等,各種不可挑戰的普世價值,只是認識太多粗淺的口號,卻欠缺內涵與出發點,就很容易被騎劫。結果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時,就一堆人出來反對援助烏克蘭,理由正是反戰;禁止墮胎權利,理由就是反對對女性的剝削;性別平等,所以女廁也不能排除變性了的男人;專制國家對民主國定的滲透與間諜活動,在各種人權保障下難以抵抗;社會安全網與團聚權利則被利用為一堆國家對西方殖民的手段。
自由主義與進步主義強盛了多年後,他們的對立面已經學會了怎樣反過來騎劫與利用這些議題,他們留意到就是只需要推到更極端,就能因為他們「更進步」,而吸引了海量的只能從表面理解事情的人支持。
表面上說甚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會導致他們做甚麼,有甚麼影響。推動反戰不等於令世界更和平,推動人權並不等於令人類被更好對待,推動性別平權也可以用來壓迫女性,但很少人能清醒的理解到結果,就算能,大家只能聽十五秒抖音的腦子也沒耐心去聽他們解釋。
所以最近終於有人留意到,「極左與極右」非常相似,或者「膠無分左右」,有沒有想過這並不是意外,而根本就是有意的滲透與騎劫,甚至背後的金主根本就是同一伙人。反正只要能做到打擊你們做我想禁止你們做的事情,用進步主義還是保守主義當理由有甚麼分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