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篇非遊戲主題文章撰寫的回顧,與心得總結

在 2025 年的四月,我去參加了一場課程。
這門主題是教你如何創作以及表達相關的課程。其實這門課我在 2023 年就有參加過,這次主要是復訓。
這門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上完課後,要學生做連續 12 週的內容產出。
產出方式不限,文章、影片、PODCASTS 都可以。 成功達成後,可以來參加同學會,老師會請大家吃披薩。
我從這門課學到了很多,學習怎麼寫文章、怎麼試著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而且有 12 週的練習,讓我慢慢上手,也幫我在自媒體上有很明顯的發展。
上完課後,老師會幫學員做一對一見檢,由老師親自問學生對於未來 12 週的內容計畫,或者是有什麼問題可以問老師。
這次上完課,我有個想法。
一直以來,我都是做我主力核心興趣的相關內容。
我是做電玩自媒體的,所以一直以來寫的文章、做的影片,都不脫遊戲範疇。
我深刻感覺到,這樣不行。
只會寫電玩,其他都不會寫的話,總覺得未來在自媒體上會出現瓶頸。
回想起來,自己對於興趣以外的東西,一直都抱持漠不關心的態度,所以變得有點不知道怎麼表達。
說來好笑,都已經寫了好幾篇電玩文章、做了很多部電玩主題影片,
結果脫離這些主題,就變得不會寫的人了。
想想真是很丟人。
所以我就請教老師這方面的疑惑,老師給了我方向之後,我也決定跟老師說,這次我要挑戰寫電玩以外的主題。
從原本熟悉的領域,跳入了自己完全無法掌控又充滿混沌的道路。
也是這篇「練習看見不熟悉的世界」的一切起點。
當讀者看到這篇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寫了 11 篇非電玩遊戲主題的文章了。
所以打算在最後一週的文章內容裡,
我來分享一下這段期間,練習看見不熟悉的世界,過程中有什麼感觸吧。
雖然說不寫電玩主題,但寫的人還是我。
和寫電玩內容時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
電玩題材我太熟,寫起來有資料可查、有影像可看,有結構可以依循。
非電玩的主題,什麼都沒有,只能從腦子裡翻找一些模糊又發散的東西,
就像是撒在一地的拼圖碎片。
哪個拼圖要放哪裡?這個拼圖是我要的嗎?
這樣的混亂讓我不知所措。
其實想想,在之前練習寫電玩文章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感受。
總之,我也不急,時間算充裕,我就慢慢地尋找,找尋我要的拼圖,放在我覺得可以的地方, 慢慢組合、構成了我想要的一幅畫。
第一篇:五年後的我,在候機室遇見自己
與第二篇《東海道53分之一次?走在箱根的舊街道上》,我以旅行為題材。
第一篇是在即將前往日本前,在候機室的心情。
第二篇則是在日本箱根漫步古道的內心感受。
旅行是非常大眾取向的主題,我自己也有不少旅行經驗。
只是我都是用很流水帳的方式去記錄去了哪裡、買了什麼東西之類的。
但其實在旅行的過程中,內心有很多變化。
我試著去回想當時在候機室、跟箱根古道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受與心情,
試著抓取那個內心的碎片,發現到我每次旅行,最開心的就是在候機室等待飛機的時候。
因為期待接下來的旅行會有什麼有趣的發展,所以才開心。
箱根古道漫步是因為民宿的一本旅遊導覽開啟我的意願。
我想走一般人沒走過的路線,想看看一般觀光客不認識且陌生的箱根奇景, 所以就毫無規劃地走了這一趟。雖然最後沒有走完,但我還是很開心。
我記錄著在這陌生的箱根古道上,一個人都沒有, 以及充滿古色古香的道路與景色之外
我也看見了這個熱門旅遊景點不為人知的一面。
第三篇:太陽與月亮:一場演唱會,兩種心靈的撞擊 「ANISAMA WORLD 2025 in TAOYUAN」 與第十篇:一段沒留下名字的故事,卻成為我記憶裡最清晰的一天,
是我試著來描述女孩子的內容。
第三篇是參加演唱會給我感受到強烈印象的兩位女歌手,
一個是小學回憶中,帶著我到學校的陌生學姊。
其實在描寫女孩子的過程中,是很開心,內心有種悸動,其實還蠻有戀愛的心情。
尤其是演唱會中的太陽與月亮兩位女歌手。
兩位都是非常美麗的女孩子,但不同的表演風格讓我產生兩種不同印象。
我試著把這兩位女歌手的表演風格,加上她們的表演帶給我什麼感受,努力地形容出來。
太陽就像是個溫暖陽光,讓我感受到振奮、向上。
月亮就像是陰暗又柔美的寧靜,照亮我自己不想面對的一面,
成為了兩種反差,讓我著迷。
因為毫無掩飾地寫出我內心的感受,最後寫出來覺得有點肉麻,但我很開心,也很滿足。
第十篇中那位遺忘的學姊,因為我真的完全忘記長相,
只記得她的髮型以及當時帶我去學校的過程。
但是我試著想,為什麼我會記得這件事?不但容貌忘記,甚至我連她的名字也不知道。
後來慢慢地回想,我才知道,
這位學姊應該是第一位對我如此親切的異性吧(非親人)。
在她帶著我的過程中,我好像對這位陌生人產生了一點情愫。
有一點點想認識她的想法,只是當時為了避免遲到趕去學校。
那時候我太小,就算意識到有想認識的心情,大概也無法開口。
最後錯過了這個緣份,而導致了一段遺憾。
第六篇:長大後我才懂,有些人不是變了,只是不再同行了
與第七篇:從排斥到平靜:我在網咖過了一個好夜晚
是談一位曾經我很要好的同學,因為興趣相異,最後就分開沒來往的過程。
在小時候,我真心認為我跟同學會一輩子玩在一起,但最後事與願違。
我思考著,為什麼這段友情沒有繼續下去,
試著回想著,到底同學離開我,還是其實是我自己主動拋棄這段關係,
然後隨著書寫後慢慢釐清。
之後到了第七篇,藉由去高雄找朋友,在網咖過夜的過程中,
想起了以前同學的事情,然後思考著自己還在意這件事嗎?
那個曾經很討厭網咖的我,現在卻沒有那種厭惡的感覺。
最後發現,隨著年齡成長,對於很多事情也放很開了。
第五篇:這杯紅茶,到底加了什麼?我想了二十年,還是想不通
跟第八篇:我不是懂咖啡的人,但我每天都在喝
這就比較像是挖掘日常生活細節的主題。
因為之前真的都不是很在意,所以反而是最難發揮的。
所以在寫這篇的時候,我都會靜下來,想想這些東西帶給我什麼,
讓我感受到什麼,觀察到什麼等等。
紅茶的話,其實就是很好奇為什麼會有藥水味,然後幾十年來都如一。
那個藥水的味道,就是曾經母親帶我去看病時喝的診所藥水。
如果沒有母親帶我去診所的過程,我大概也不會知道這紅茶有藥水味吧 XD。
雖然口味獨特,但我也因為這杯紅茶,想起了小時候跟母親互動的回憶吧。
第八篇是聊我每天喝咖啡的事情。
雖然我每天喝,但其實我不講究。
這時候會想說,既然不講究,那為什麼愛喝?
我自己也思考了這個問題。
最後從以前上公司大夜班茶水間的那台咖啡機,
帶給我的影響,慢慢釐清後,才發現, 咖啡對我來說,不是那種想追求口味, 只是一個讓自己內心開機的啟動器。
喝了咖啡後,就開始一天的行程與工作,就這麼簡單。
話說這篇觀看量還破萬,很受陌生讀者歡迎,讓我受寵若驚。
第四篇:我在 Google 街景裡,看見自己長大的路
與第九篇:從站慶到市集:一個老電玩迷的ACG活動回憶錄
就屬於回憶主題。
第四篇是開著 Google 街景圖,看看以前的街道跟現在的變化,
提到以前常去光顧的理髮廳阿姨的故事。
其實我真的蠻常去看過去街景的,光是看家附近的街道上的店家,
那些還在、那些已經不在, 想想過去愛去的小店只能在街景圖上面回顧的那種感嘆,
歲月真的不饒人。
第十篇是去參加今年七月的巴哈市集,除了分享一下當天逛街心得之外, 也回想當年從巴哈站慶變成巴哈市集中間的那一段歲月與演進。
最後也以個人專業分析了一下,這場活動適合什麼人來參加之類的 XD。
這篇某種程度算是我個人專業主題,不過只有擦到邊,並沒有講太多遊戲相關的東西。
第十一篇:一場投票,我差一票就贏了——但真正值得討論的是那一票背後的選擇
比較是屬於報告彙整風格。
這是在今年四月創作課上面的情境題,
然後找了一群同學在線上討論,然後記錄下來做整理的報告。
所以這篇與其說像寫文章,還比較像寫報告。
就像公司老闆要求你做調查,你就去調查後整理報告結果交上去。
這篇其實沒有什麼情感成分,但是寫內容又不見得要寫情感的東西。
寫報告也可以啊 XD,而且我也沒試過,就試著來寫看看,
就誕生了一篇像是公司報告的內容 XD。
以上就是過去 11 篇文章的一些簡單回顧。
這些文章,我多半不在家裡寫。
因為房間裡到處都是遊戲,會讓我分心。 我需要找一個可以抽離遊戲要素的地方來寫。
至於寫完為什麼放「方格子」?
就單純方便而已 XD。
如果未來有機會,或許會用電子報的方式繼續吧。
為什麼要寫這些?因為在創作課裡我意識到,
如果只寫自己專業範圍內的東西,視野就會窄掉。
這次的練習,是想讓自己嘗試把眼睛打開。
就算別人的興趣和我完全不同,也能看見一點什麼。
接下來,我還是會繼續寫吧。
每週試著寫一篇,題材不固定。 有時候是遊戲,有時候是別的。
寫這些文章之後,我想要的寫作方式,不只是單純的「心得評論」。
形式應該可以更自由。
或許哪天,這些練習,也可以在我的遊戲主題內容上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最後呢……
給同樣想嘗試的人一句話:
不要有成見,好好觀察,用心感受,然後寫出來。
不求完美,只求有沒有把你內心想說的表達出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