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知:用 The Skill Code 學會「每週咪挺不崩潰」的 3 個心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週與教授開會,是碩博士生最容易焦慮的時刻。

Matt Beane 在 The Skill Code 中提到的 3 個原則,能讓你把「咪挺」變成成長加速器,而不是壓力來源。

▋課 1:用「科學化訓練法」準備 meeting,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In most cases, those people had professional trainers, who studied the latest science on skill development.”

高效的技能背後,總有一套「系統」在支撐。

咪挺也是一樣,不是每週前一晚熬夜準備就能應付,而是要有長期的練習架構。

可以試著:

1. 建立固定的「研究週報模板」,每週用相同邏輯整理數據、問題、下一步。

2. 在 meeting 前先「模擬問答」,想像教授可能會挑戰哪些地方。

3. 每次開會後立刻記錄「教授最重視的關鍵問題」,累積成自己的決策清單。

用科學化的方法,能讓咪挺不再是隨機應變,而是穩定輸出的過程。

▋課 2:先讓教授知道「你在乎他的回饋」,再談研究細節

“Experts and novices both need good information about each other’s task-related behavior, but also need to know their counterpart cares.”

很多研究生以為,咪挺就是「報告進度+問問題」。

但教授真正想知道的,是:你有沒有聽懂他上次的建議,並且真的採取行動?

下次可以這樣開始:

• 「上週你提醒的變項,我加進去跑了模型,結果真的有顯著差異。」

• 「我試了你上次說的統計方法,發現某些假設需要調整。」

這些短短一句話,不只是匯報進度,而是在傳遞:「我有聽你、也重視你的意見。」

當教授感受到你的「care」,討論才會進入更高層次。

▋課 3:光看師兄姐怎麼開會,永遠學不會「自己的咪挺節奏」

“Watching a movie doesn’t make you an actor.”

很多新進研究生以為,看學長姐怎麼報告就能複製。

但咪挺是一種「現場技能」,需要自己實戰、自己摔跤。

可以用這兩步練習:

1. 小範圍彩排:在 meeting 前先用 5 分鐘對朋友或錄音軟體講一次。

2. 專注抓痛點:開會結束後,不是檢討全部內容,而是找到這次卡住的 1 個環節,下次專門改進。

學咪挺就像學表演,別人能給你範例,但真正的進步來自於「親自上台」。

這三堂課,能讓每週的咪挺變成成長實驗室。

下一次開會時,試著帶著這三個心法進場,會發現教授的回饋更精準,你的壓力也能慢慢轉換成動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29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很多人以為轉換職涯靠的是「決心」, 但經驗告訴我,真正決定你能不能走下去的, 是你給自己設計的環境。 環境決定了: 每天做什麼事省力,做什麼事費力。 而這種「隱形阻力」比動力還影響長遠。 ▋如果你在一個每天都騎腳踏車、討論健康理論的地方,卻想造火箭星際旅行,會非常吃力 不是你不夠聰明、
2025/08/03
很多人以為轉換職涯靠的是「決心」, 但經驗告訴我,真正決定你能不能走下去的, 是你給自己設計的環境。 環境決定了: 每天做什麼事省力,做什麼事費力。 而這種「隱形阻力」比動力還影響長遠。 ▋如果你在一個每天都騎腳踏車、討論健康理論的地方,卻想造火箭星際旅行,會非常吃力 不是你不夠聰明、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的卡關, 不是因為題目太難,也不是資源不夠, 而是花了大量時間在問「假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認真,實際上卻讓你停留在起跑線。 用這三個「內耗測試」, 能快速檢查自己到底在推進,還是在原地打轉。 ▋還沒跑起來的人會問「要買什麼鞋子穿?」但真正跑起來的人問的是「我如何明天也繼續跑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的卡關, 不是因為題目太難,也不是資源不夠, 而是花了大量時間在問「假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認真,實際上卻讓你停留在起跑線。 用這三個「內耗測試」, 能快速檢查自己到底在推進,還是在原地打轉。 ▋還沒跑起來的人會問「要買什麼鞋子穿?」但真正跑起來的人問的是「我如何明天也繼續跑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寫論文時卡住, 不是因為不會寫,而是被「應該照順序」這個念頭困住。 結果開了一個空白檔,盯著 Introduction 半天, 一天就這樣報銷。 論文寫作最重要的原則是:先寫得出來,再談寫得好。 ▋任何你覺得比較好的寫法,實際上也都會比較好,因為你有找到一個背後的原因 今天你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寫論文時卡住, 不是因為不會寫,而是被「應該照順序」這個念頭困住。 結果開了一個空白檔,盯著 Introduction 半天, 一天就這樣報銷。 論文寫作最重要的原則是:先寫得出來,再談寫得好。 ▋任何你覺得比較好的寫法,實際上也都會比較好,因為你有找到一個背後的原因 今天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認為學歷高的人多半具有天賦,但殊不知這些優秀的學生其實也同時掌握了關鍵的學習技巧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而《深度學習力》這本書的作者卡爾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便基於好奇心而尋訪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也歸納了七十五條寶貴的法則供讀者們參考。 比如其中一條法則是「學會放棄」,其實背後真正的含義是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認為學歷高的人多半具有天賦,但殊不知這些優秀的學生其實也同時掌握了關鍵的學習技巧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而《深度學習力》這本書的作者卡爾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便基於好奇心而尋訪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也歸納了七十五條寶貴的法則供讀者們參考。 比如其中一條法則是「學會放棄」,其實背後真正的含義是
Thumbnail
當我讀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寫的關於大學生如何學習的這本書時,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 覺得當初過得挺廢的。 當年的生活一團混亂, 雖然表面上看似修了不少學分, 以198學分畢業, 不過我其實都沒認真上課, 都是臨時抱佛腳混過去的。 只是想辦法讓履歷表上的數字看起來很
Thumbnail
當我讀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寫的關於大學生如何學習的這本書時,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 覺得當初過得挺廢的。 當年的生活一團混亂, 雖然表面上看似修了不少學分, 以198學分畢業, 不過我其實都沒認真上課, 都是臨時抱佛腳混過去的。 只是想辦法讓履歷表上的數字看起來很
Thumbnail
這篇是我3/7在讓知識有光課程所做的期末分享 Gipi院長期望大家分享的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從自我盤點到命題發想再到內容覆盤 也花了不少心力準備的 感謝學院老師跟助教群、第三組的助教Terry及同學們 下面這些技巧除了工作場合外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有幫助的 一、工作掌握 二、檔案分類 三、資料備份
Thumbnail
這篇是我3/7在讓知識有光課程所做的期末分享 Gipi院長期望大家分享的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從自我盤點到命題發想再到內容覆盤 也花了不少心力準備的 感謝學院老師跟助教群、第三組的助教Terry及同學們 下面這些技巧除了工作場合外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有幫助的 一、工作掌握 二、檔案分類 三、資料備份
Thumbnail
趁記憶猶新趕緊記錄下來。 最近完成了一個大任務!——當講師。 雖然過去偶爾也有一些幫忙上課、介紹講說之類的經驗,並不會害怕在台上說話或表現之類的,但這次需要至少三小時的時間,且也有一定的人數,真是讓我苦惱和焦慮了好久,因為課程主題雖然還算實用(應該),但真的很枯燥乏味…
Thumbnail
趁記憶猶新趕緊記錄下來。 最近完成了一個大任務!——當講師。 雖然過去偶爾也有一些幫忙上課、介紹講說之類的經驗,並不會害怕在台上說話或表現之類的,但這次需要至少三小時的時間,且也有一定的人數,真是讓我苦惱和焦慮了好久,因為課程主題雖然還算實用(應該),但真的很枯燥乏味…
Thumbnail
這兩天是選課的尾聲了,師資培訓的課程讓我壓力很大,我覺得改變時間減緩我的壓力,並有時間完成論文。
Thumbnail
這兩天是選課的尾聲了,師資培訓的課程讓我壓力很大,我覺得改變時間減緩我的壓力,並有時間完成論文。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Thumbnail
師資培訓的課程主要都是開在白天,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就讀日間部。可是,今天聽完課程要求和要繳交的作業,就覺得煩惱。
Thumbnail
師資培訓的課程主要都是開在白天,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就讀日間部。可是,今天聽完課程要求和要繳交的作業,就覺得煩惱。
Thumbnail
時間過的很快,不管你是混日子,還是時間管理大師, 那天中將來到!我們高三模擬考大概考3、4次, 而難度老師常常說會比實際的簡單,主要看個個人戰力, 有些人是那種一蹶不振型態的, 這種人不要靠近免影響,再來是開掛型態, 這種人平時戰力不起眼,但到關鍵會幹掉你的, 通常都有一套讀書方法可
Thumbnail
時間過的很快,不管你是混日子,還是時間管理大師, 那天中將來到!我們高三模擬考大概考3、4次, 而難度老師常常說會比實際的簡單,主要看個個人戰力, 有些人是那種一蹶不振型態的, 這種人不要靠近免影響,再來是開掛型態, 這種人平時戰力不起眼,但到關鍵會幹掉你的, 通常都有一套讀書方法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