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獲得一場與個人品牌經營講師 Cynthia 的 30 分鐘會談,因為覺得有收穫,想好好記錄下來。也分享給正在經歷和我類似困惑的每個你。
今天請了一天假,前一天寫好自我介紹簡報與想問的問題,早上 11:00 準備好筆電進行相關設定與資料檢查,11:23 講師提前上線了。
「你好,不好意思我今天有點感冒,聲音會有點啞,而且我晚點要趕一場課程,我們最多大概可以講 40 分鐘左右!」 Cynthia 一開始就非常客氣的說,給人感覺非常平易近人。
「我們可能先認識一下?」Cynthia 接著說。
「我有準備一點簡報,因為我想說如果要問問題的話,可能也需要先知道我可能發生什麼事或是一些背景因素等等...」我說。
「哇~好認真,好的!」
自我介紹
我簡單介紹了我是從哪裡認識 Cynthia 、我是什麼科系背景和工作轉換經歷,自己有在經營的個人品牌以及想達成的目標等。


並在最後一頁留下自己的迷惘與困惑。
好好看自己
Cynthia 老師非常專心的聽我講完約莫五分鐘的簡報。
「你是怎麼決定做現在的工作呢?」 Cynthia 問,於是我將自己過去的經歷,更完整的表述,包含我是如何從傳統產業開始,進入電商,接觸前端、UI,到現在的 UX 策略設計師。
「聽起來你應該是喜歡現在的工作的,因為每一份工作你都是在嘗試跟摸索中發現喜歡的部分,然後去學習、去鑽研、去要專案來做,是很積極的人。所以我想先解決這部分的問題...」 Cynthia 接著說:「就你客觀的觀察,你現在身邊有多少人像你這樣下班後進修、學習,參加講座、自我挑戰...這樣的人有多少?」
我回想了一下,答道:「我身邊一位二十幾歲的同事也很積極,會去聽這些課程,雖然他可能沒像我過去那樣搞死自己,參加一堆自我挑戰賽...但那樣很好,健康一點比較好。」過去的我每次都會為了參加這類挑戰賽,連續好幾天熬夜不睡覺,往往都在比賽過後中標感冒、發燒,被身體強迫休息。
「你知道...人們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投射出來的嗎?」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我沒有投射的部分是什麼,我只覺得身邊厲害的人太多、努力的人更多...如果我不好好努力,就會被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淘汰。
我沒有回答。
「我剛剛問的問題,你想了老半天,也只舉出一個例子對吧?」
「恩...」
「那你其實忽略了,其他你沒留意的人,下班可能是在追劇、打遊戲...他們選擇的生活並沒有不好,但像你這樣持續學習的人,其實很少。」
「......」我想起我的一位好朋友(以前的同事),曾經跟我說,他下班就覺得想休息,實在無法像我這樣還騎車半小時以上去參加什麼講座跟學習的東西。
可是,那是因為他的不可取代性很高啊...那樣資深的工程師,哪是我這種半路出家能比的?
「你說的那些『厲害的人總是更努力』...大概有多少人呢?」
我想了想...整排的名單出現在我腦海裡:「可能是因為他們都是講師等級的吧...至少有四五位吧...他們真的厲害、積極又努力...那不算是人脈,只是我認識他們而已,真正的人脈是要能夠幫忙的吧?我根本幫不上他們什麼忙......」就算我想幫,現在的我也沒什麼用處,他們都比我厲害很多,不需要我幫。
Cynthia 笑了笑:「講師圈很小的...所以,在你身邊所有的人裡面,這樣的人也是佔很小的一部份...」
我似乎眼裡只有那些積極的、本身就足夠厲害的、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的、認真且充滿拼勁的...由於投射的影響,我的靈魂讓我只看到這些人,反而忽略了其他 80 ~ 90% 的大部分人。
這就是 Cynthia 要告訴我的:你的焦慮,來自自己的投射。你肯定是積極的人,所以你只往更前方、更高的地方去看,這個特質很好,但是這不是用來逼死自己的。
Cynthia 說他的家庭背景與我相似,所以他可以理解在這樣優秀家族裡成長的孩子,有多渴望證明自己。
好好聽別人
「你說你有在為人職涯健診,當初怎麼會想參加這個服務呢?」
「當時在那裡上班...公司正好在推這個服務,所以負責單位的同事就來問我有沒有興趣試試看,認為我很適合...我就去試試看了。但大多也只能幫一些社會新鮮人啦...畢竟我畢業這麼久了,我也想幫助更厲害的人,但我...可能沒辦法...」我不夠格,我心裡是這樣想的。
「那被你服務的那些人,他們的滿意度如何呢?」
我想了想,幾乎全部的人都在最後留下感謝之意,但感謝只是禮貌,並不能直接代表我給的建議有用,所以我篩選掉那些只有感謝的,大概有七八成的人有認真地寫下我在哪些部分有幫助到他們,他們可能會留下:「業師不只協助看履歷,會協助釐清方向」、「感謝業師除了給很好的建議,也很願意聆聽」...之類的文字。
「可能七八成...吧...」
「那很高誒!」 Cynthia 說。
「很高嗎?...」
「恩,很高!」 Cynthia 跟我講述他一開始講課時也會擔心自己講得到底好不好,導致焦慮的小故事,她告訴我:要求自己是好事,但不是說做不到 90 分就是做不好,而是已經很好了,只是自己想要更好而已,心態完全不同。
「如果你去到一家餐廳,料理很難吃、服務態度也很差,你還會跟他說謝謝嗎?」
「可能...不會。」
「那就對啦!如果你真的做得都不好,那可是連謝謝都沒有的!」
如果是這樣...我的滿意度說不定有到九成吧?但這樣會不會太寬鬆了?
我們聊到:在工作上,與我配合過的同事對我的評價都不錯,但我總覺得那些只是客氣的客套話,或是只是因為我們之間沒有太多利益交織或利害關係,沒給他們添麻煩,所以評價才不錯...
「像你這樣很完美主義的人...我推測你應該也有「冒牌者症候群」喔...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別人的誇獎,都是場面話,可能是因為在你面前才這麼說,私下可能不是這樣想?」
「對...感覺是客套的禮貌話...」
「世界才沒有這麼有禮貌~」
Cynthia 要我好好去聽那些別人肯定我的話,只要我能學會肯定自己,我簡報最後一頁裡寫的那些擔憂都能迎刃而解,因為他覺得我完全就不是能力的問題。
「我看完這六頁簡報,只覺得看到一個非常積極的女生...我根本不會覺得你能力或經驗累積會有什麼阻礙,你擔心的事情,九成都不會發生,你是會自己找事做的人!」
「因為真的很焦慮...」我苦笑著,我就是因為很焦慮,怕自己被職場淘汰,才一直找事做啊...
三個總結
「我們換個方式吧!」講師說:「『你』來到你的面前,他想請你幫他做職涯諮詢,他這一路已經走了好遠、做了好多,卻始終對自己沒自信...你會對他說什麼?」
「恩......」我想了好久,突然要把自己當成『別人』,而且還是自己平常服務的對象,真的好難。
我慢慢地說:「你已經...走了好遠,每一個當下你都盡力了,就算現在看起來都還有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但你真的在每個時刻都用盡全力了,已經是當時的你能夠做到最好的成果了...完成這些成果的點點滴滴,都條列下來好好審視,就會發現你並不是什麼都沒做...這些都是你有好好累積的,你已經有在好好經營自己了...」
「但做了好多,還是很焦慮,怎麼辦好呢?」
「如果...對未來感到很焦慮的話,那就先嘗試去做點什麼,只要開始行動了,空白的焦慮就會減少了,不要去恐懼那些假想的事情...做點什麼的話,說不定就不會發生了...」
「好,那我們總結一下!」 Cynthia 說:
- 要記得多肯定自己。福哥教我們的也是,我們如果不先肯定自己,路就無法走得遠。
- 把自己做得好的地方都寫下來,貼在顯眼的位置,每天鼓勵自己。
- 如果焦慮的話,就先行動,不要被自己的恐懼嚇住。
「看到你的簡報,我就知道你的能力我根本就不用擔心!我看到的是一個積極的女生拼命努力。你有很強的反思和自省能力,這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這非常珍貴!我其實什麼都沒說,答案都是你告訴來諮詢的『你』的,我在你的年紀不一定能回答得出來,你真的很棒!要練習肯定自己!這個世界沒有這麼有禮貌,否則就不會有酸民了,要聽那些肯定你的聲音!」Cynthia 笑著說,他這麼真心的發言,要是我還能再當客套的話,要把我踢出群組了😂
似乎是在看別人的職涯時都能看得很清透,看自己的就一團糟...講師說他也常用這個方法,將自己抽離,看看自己會對自己說些什麼,往往就能看到許多被忽略的風景。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明明也是我時常拿來分享給別人的話,但我卻以最高要求對待自己,逼著自己去比較、讓自己被這個社會的眼光侷限和影響,總是一眼看穿別人,卻無法斷然自己...
真的很感謝 Cynthia 老師願意騰出時間與我聊聊,我覺得今天請假一天非常值得,感覺就像前方有個前輩願意對我伸出援手...不曉得當我為人做職涯諮詢服務的時候,是否也有讓對方有這樣的感覺呢?
即便不是燈塔,只是微小燭火,也有機會為人照亮前方的路
這邊想推一下老師的新書(不是業配,是真心的分享):

《活成一道光:打造個人品牌的偉大航道》
如果你剛好要買博客來的書,可以從博客來買(未滿 490 會有運費產生):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2416
如果你目前沒其他書想買,蝦皮現在有99免運,可以從讀冊蝦皮上訂:https://s.shopee.tw/3LGOAiKd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