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小酌又怕傷身?學會這3個身心平衡法,讓快樂與健康可以兼得!
🍷 前言:
「人生已經夠苦,喝點酒是我的快樂來源啊!」
這樣的想法很常見,也非常合理。 但若你每週總要小酌幾杯,不小心還越喝越多,身體可能早就悄悄發出警訊了──肝指數升高、啤酒肚、睡不好、甚至血壓上升。那麼,有沒有可能在不戒酒的情況下,找到一個「喝得開心又不傷身」的平衡點?
讓我們來看看身心醫師建議的 3 大平衡法。
✅ 平衡法一:設定「飲酒日」與「清肝日」
不要天天喝!
將飲酒變成有儀式的選擇,而不是習慣性的逃避。
- 飲酒日建議:每週固定1~2天,不連續。
- 清肝日建議:飲酒後的隔天,多喝水、補充維生素B群、吃富含抗氧化的食物,如:
- 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
- 深色水果(藍莓、葡萄)
- 高纖豆類(黑豆、毛豆)
- 飲品:檸檬水、綠茶、薑黃牛奶
📌 關鍵概念:讓肝臟有「休息日」,才不會累垮。
✅ 平衡法二:減酒精濃度,增加「享受感」
喝酒不一定是為了醉,很多人其實是喜歡那個「氣氛」與「放鬆感」。
可以嘗試以下替代方案:
- 精釀低酒精啤酒(3%以下)
- 無酒精葡萄酒、清酒風味飲
- 氣泡水加檸檬、薄荷葉、自製水果調飲
- 熱紅酒風味茶(冬天也很療癒!)
這些飲品能維持儀式感,但不會對肝臟造成太大負擔。
📌 關鍵概念:降低酒精濃度,放大五感享受,照樣療癒。
✅ 平衡法三:搭配「抗酒菜單」吃得聰明,不怕胖
別空腹喝酒,更不要喝到忘了吃飯。選對下酒菜,能夠減少酒精對身體的衝擊:
建議搭配食物:
- 豆腐、毛豆:植物性蛋白質幫助肝臟代謝
- 烤魚或雞肉:低脂高蛋白不容易胖
- 醋漬物或海帶芽:鹼性食物助平衡酸性體質
- 鮮蔬沙拉、番茄:高纖+抗氧化
避免搭配食物:
- 油炸物:加重肝臟負擔
- 高鹽分食物:增加脫水與水腫風險
- 加糖調酒:容易囤積脂肪與升高血糖
📌 關鍵概念:把「喝酒」當成一餐,吃得聰明才不會胖、也不傷肝。
🧘♀️ 結語:
不是不能喝酒,而是要懂得怎麼喝。
把「喝」這件事做得更有品質、更懂身體,就能延長享樂,也守住健康。
生活不該是健康與快樂的二選一,學會這3個喝酒平衡法,讓你既能保養身體,也不必放棄人生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