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時常感覺,自己的精力與情緒,總是被身邊的人事物所牽動?你努力想控制局面、取悅他人、滿足所有人的期待,最終卻只剩下滿心的疲憊與自我懷疑。
全球知名演說家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也曾深陷如此困境。在41歲那年,她負債80萬美元、瀕臨破產,每天被焦慮和自我厭惡吞噬。一個偶然的清晨,她從電視上的火箭發射倒數中獲得靈感,創造了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生命的「5秒法則」。這個簡單的「5-4-3-2-1,發射!」行動口令,幫助她戰勝了拖延與恐懼,一步步從谷底爬起。
然而,當她解決了與「自己」的關係後,她發現人生還有另一個巨大的能量消耗源:與「他人」的關係。
「『5秒法則』改變了我與自己的關係。『順其自然法則』改變了我與他人的關係。」
這就是她最新的、更深刻的人生工具——「順其自然法則 (The Let Them Theory)」的由來。這是一套幫助你從他人的意見、戲劇化情節和無盡的期望中解脫出來,將寶貴的精力重新聚焦於自己身上的強大心法。
法則核心:「順其自然」放手,「讓我自己來」負責
「順其自然法則」並非消極的放任不管,它由兩個動態的部分組成:
第一步:順其自然 (Let Them) — 釋放你從未擁有的控制權
當你為他人的行為、言語或選擇感到焦慮時,請對自己說「順其自然」。
- 朋友沒邀請你參加聚會?順其自然吧。
- 家人不贊同你的生活方式?順其自然吧。
- 同事在工作上讓你失望?順其自然吧。
這句話的魔力在於,它能讓你立刻意識到一個真相:你本就無法控制另一個成年人。試圖控制只會讓你陷入無盡的內耗與挫敗。當你說「順其自然」,你是在情緒和眼前的情況之間創造了一個心理緩衝區,讓你從被動的情緒反應者,變為主動的觀察者。
「事實是,除非你賦予他們力量,否則他人對你沒有實質性的力量。當你停止管理所有其他人時,你會意識到你擁有的力量比你想像的要多——你只是不知不覺地把它們送走了。」
第二步:讓我自己來 (Let Me) — 拿回你人生的主導權
如果只停在「順其自然」,你可能會變得孤立和疏離。這就是第二步,也是更關鍵的一步——「讓我自己來」的切入點。
在釋放了對他人的控制後,你必須問自己:「那麼,我接下來要做什麼?」
- 朋友沒約我,讓我自己來主動規劃一個我喜歡的週末活動,或聯繫其他朋友。
- 家人不贊同,讓我自己來堅定地過我認為正確的生活,並用行動證明我的選擇。
- 同事靠不住,讓我自己來專注於我的工作職責,或尋找更可靠的合作方式。
「讓我自己來」是將焦點拉回自己身上,為自己的幸福、目標和需求負起100%的責任。力量的來源不在於管理他人,而在於管理你自己的回應。
小故事:一場高中舞會的頓悟
這個法則的靈感,竟來自一場混亂的高中舞會。梅爾的兒子和朋友們沒有預訂晚餐,竟決定在大雨天擠進一家小小的塔可店。身為母親的梅爾焦慮萬分,想介入「修正」這個糟糕的計畫。
此時,她的女兒拉住她說:「媽,如果他們想去塔可餐車,就讓他們去吧。這是他們的舞會,不是你的。讓他們淋濕,讓他們的新鞋報廢吧。」
這句話如當頭棒喝,梅爾瞬間感到壓力全消。她領悟到,自己花了太多精力去擔憂和控制一件根本不屬於她的事。
三大人生場景,用「順其自然」擺脫困境
這個簡單的法則,可以應用於生活中幾乎所有讓你感到無力的場景。
1. 戰勝內心戲:從壓力、比較與他人眼光中解放
面對壓力:讓他咳,讓我靜
在飛機上,鄰座乘客不停咳嗽,讓你擔心被傳染而心生煩躁。你無法讓他停止咳嗽,但你可以**「讓他咳吧」,然後「讓我自己來」**戴上耳機,用圍巾遮住口鼻,專注於自己的音樂和書籍。你無法控制噪音源,但你能控制自己的應對方式,保護你的心靈平靜。
面對比較:讓嫉妒成為你的老師
看到別人擁有你想要的生活,很容易陷入「生活不公平」的自我折磨。梅爾建議區分兩種比較:
- 折磨型比較:專注於你無法改變的事物(如天生的外貌、家世背景)。對此,你只能「順其自然」,接受現實。
- 啟發型比較:專注於別人透過努力達成的成就(如事業成功、健康體態)。這時,「順其自然」讓他們成功,然後「讓我自己來」將嫉妒轉化為行動的藍圖。
「嫉妒是你未來自己的邀請。它在向你展示一種可能性,邀請你採取行動。」
面對負評:讓他們想,讓我做
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是阻礙我們追求夢想的最大元兇。事實是,無論你做什麼,總會有人不喜歡。
「與其浪費時間擔憂他們,不如開始以一種讓你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方式生活。讓我自己用我這段狂野而珍貴的人生,去做我想做的事。」
當你賦予別人自由去思考他們想什麼時,你也同時賦予了自己行動的自由。
2. 重塑人際圈:從成年友誼到艱難的家庭關係
成年友誼:接受「大分散」,主動「先行動」
成年後,友誼常因「親近度、時機、能量」的改變而自然消逝。朋友搬家、結婚生子、生活重心轉移,這就是「大分散」的常態。
與其執著於逝去的關係,不如**「讓他們走吧」。然後,「讓我自己來」**成為那個「先行動」的人:主動聯繫老朋友,勇敢結交新朋友,參加有興趣的活動,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社群。友誼不是等來的,是創造出來的。
家庭關係:理解「參考框架」,愛他們本來的樣子
面對難相處的家人,尤其是當他們不認同你時,「順其自然」變得格外困難。梅爾引入了「參考框架」的概念:試著從對方的生命經驗去理解他們為何會這麼想,即使你完全不同意。
梅爾的母親曾不贊成她的婚事,這讓她多年來耿耿於懷。後來她才理解,母親是因為自己早年遠嫁、缺乏家庭支持的痛苦經歷,才害怕女兒重蹈覆轍。這份「不支持」的背後,其實是深沉的愛與恐懼。
「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意見。然後,讓我自己來決定如何回應,並劃定健康的界線。」
3. 選擇你應得的愛:停止追逐,看清真相
在愛情中,「順其自然法則」同樣是強大的清醒劑。
「如果有人喜歡你,你會知道的。如果他們不喜歡你,你會感到困惑。」
當你對一段關係感到困惑時,不要再為對方找藉口。「讓他們困惑你吧」,這本身就是一個清晰的信號:他們對你的興趣,沒有你希望的那麼高。
「讓他們展現他們是誰。」 觀察他們的實際行動,而不是沉溺於他們的甜言蜜語或你幻想的「潛力」。
- 如果他總是很忙,從不主動安排約會,就讓他忙吧。然後,讓我自己來承認他並不想投入一段認真的關係,並勇敢轉身。
對於關係中那些無法解決的根本衝突(Gottman研究指出高達69%),你最終必須問自己:
「如果他/她永遠不會改變,我還能接受這個人本來的樣子,並依然愛他們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讓我自己來」做出艱難但正確的決定,終結一段消耗你的關係,去尋找你真正應得的愛。
結論:歡迎來到你的「讓我自己來」時代
「順其自然法則」的最終目的,不是讓你放棄或變得冷漠,而是讓你停止將自己人生的遙控器交到別人手中。
你無法控制天氣,但你可以決定是帶傘出門,還是在雨中跳舞。你無法控制別人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但你永遠可以控制自己的回應。
停止浪費精力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 停止害怕他人的評判; 停止試圖改變不願改變的人; 停止追逐不屬於你的愛。
「事實很簡單:你掌握著力量。而你就是那個一直在放棄力量的人。」
從今天起,練習這兩句話,將力量收回自己手中。歡迎來到你的**「讓我自己來」**時代——一個你為自己而活,充滿平靜、自信與力量的嶄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