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行動只是第一步,如果沒有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去區分,就會導致自己完成的事情並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還是必須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以急迫性和重要性用四個象限來區分。
而事情的先後順序會依每個人的思維來決定,以我來說每個星期要寫一篇文章,文章的長度以八百到一千個字為限,用這樣的方式來做寫作上的練習。不過,在寫作的部分我會先以產出為首要,因為當我翻開書籍一定會有一些想法出現,此時我不會想盡可能把書籍讀完,而是把想到的事情記錄下來,或是打在Chatgpt上請他幫我做紀錄就好。
接下來才會繼續將書籍以一個篇章讀完,讀完一個篇章之後,就會有大量想法,並且結合生活經驗加以延伸,或是詢問Chatgpt我能補充那些東西,以及修改上的建議。
而抒寫的時間大多會在週末的早上,因為周末的早上是思緒最清晰的時候,沒有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工作壓力,此時的輸出相對會有比較好的品質。
至於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晨還有晚上,就會用在閱讀和做紀錄,以及音樂製作上的學習和產出,還有儲備下一支影片做一些前置規畫,以免工作全排在周末,導致很多東西必須延後,當然有時候晚上會加班,那又必須做適度的休息。
如果,以我一個星期要出一篇文章跟影片,還要看課程練習音樂製作來講,就會先以音樂製作上的練習還有影片腳本為主要,會先排在重要性急迫性高的位置來做,接下來是急迫性低但是重要性高的閱讀書籍,還有寫文章,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它有益於我在創作音樂或是文章輸出上的規劃,例如:我最近看的時間最短化/成果最大化這本書,除了幫助我在行動上不會想拖延,還能幫助我一邊閱讀一邊紀錄,然後在周末時能將看過的資訊做產出。
而隨著時間推移有了的累積,寫作或是影片剪輯的速度會持續上升,原本比較急迫的事情也許要花很多的時間完成,接下來就會考慮到事情重要性的部分,不用多說,重要性的事情一律優先。
最後,就是做事必須先針對重要且急迫的事情優先,那怕會花很多時間,也一定要做前置作業,就像閱讀做紀錄也算是輸出,或是製作音樂前需要熟悉軟體操作,接下來才會處理重要但是不緊急,還有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項,畢竟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白天還有一份正職工作,只能利用早晨和下班的時間來做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