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到期待已久的噁心食物展了!
這個展在當初看到宣傳時立刻就上UDN售票系統買了早鳥票,意外地獲得了最後的五項噁食試吃卡。雖然更意外的…是五種要拿來吃的噁食我都已經在不同場合吃過了…
如果很久之前就看過我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有一陣子我不斷地在尋找各種罕見的食材跟食物文化,例如牛陰、瑞典鯡魚罐頭、羊駝、小豬睪丸、鱷魚頭、羊頭、孔雀、兔肉、蟲、肉餡羊肚、螞蟻(這個找過也生吃過,但最終沒能買回來煮)。有機會能去不同的國家,也會想試試看當地特色飲食文化的食物。
2019年去泰國找朋友,跟他一起吃他家鄉東北菜(isan)的螞蟻蛋湯

2017年跟家人去莫斯科吃的野味肉拼盤,右下是野豬肉餅,右上是熊肉餅、左下是鹿肉排、左上有黃色醬的是氂牛肉排
所以這次的噁食博物館展覽,完全正中我的興趣,許多只有在網路中看過的東西,也許能一比一地呈現在我眼前,想想就覺得興奮。
噁食博物館在松菸文創園區展出到9月底,展場的全部空間並不大,但恰好運用大空間裡原本建築的小房間,區分出不同類型的展品,逛起來也是滿有意思的,小巧但有趣。

入口即地獄,沒那麼誇張啦
有點可惜但也可以預見的,是大多數的噁食是以食物模型展出,也是啦,要是真的食物,在台灣的氣候展三個月恐怕早就超過噁食的極限,成為腐敗的食物了。另外有一部份是比較難用模型來呈現的,就會用圖片展出。

這瓶河狸香烈酒就是食物模型,用河狸腺體分泌物混入威士忌中,網路上也有找到杜松子酒的版本
而最有意思的是有些食物還特別附上了食物氣味罐,讓你直接去聞這個食物的味道,除了榴槤外,就是好幾種味道極為特殊的起司。你可以想像曾經聞過味道最重的藍紋起司,然後乘以五倍到十倍,再加上一些朽木味、霉味等。即使這麼臭,如果真的有那種起司擺在我眼前,我應該還是會試試看,畢竟來都來了嘛。
大部份的食物都是曾經耳聞,但仍有一些相對少被討論到的例如智利腕海鞘、七鰓鰻派、宰殺完的小山羊胃裡沒消化完的羊奶做成的羊起司、河狸香烈酒、臭腳趾果等,算是因為各國不同的飲食文化大開眼界了。

不是我以為的那種羊起司,是說薩丁尼亞島上的義大利人對起司究竟有多瘋狂…?
當然也有些經典的噁食展出例如發酵鯊魚肉(這個可以試聞,真的很臭而且後勁很強)、醃海雀、青蛙汁、阿拉斯加冰淇淋(雪白的部份是純純的動物脂肪打發加水果),算是少見能在台灣看得到食物模型,更進一步可以去想像這個食物的味道。

聽過、看過影片,但第一次看到模型的阿拉斯加冰淇淋
另外也有些現在仍在販售中,對當地人習以為常,但對外國人可能敬謝不敏的食物例如皮蛋、臭豆腐、鱉湯、鯡魚罐頭、維吉麥醬,甚至是kitkat等。
我想會去看的人除了有點M之外,應該也都對不同的飲食文化抱有極開放的心態,能同理當地人為什麼會吃這些東西。如果不是的話,當知道或看見真的有人吃這些食物,以「存在即合理」的角度來看,應該也可以打開視野,進一步感受到世界上並非只有一種邏輯,而是存在各種光譜。我們以為的「怎麼可能」,是別人認為的「少見多怪」罷了。
在展場的最後,還可以付費買試吃卷($50),會有五種不同的噁食試吃,看文字感覺會隨著不同時間調整不同的食物,但應該都是一些相對溫和的噁食啦,至少我想台灣應該生不出七鰓鰻派這種東西,就算可以做青蛙汁,對做的人、看的人、吃的人可能都會有一輩子的陰影吧,畢竟那是…把整隻青蛙加料打成汁喝掉的一種食物,比生蛋汁更不可思議…

除了試吃卡外,還很貼心(?)地附了嘔吐袋給參觀的人
這是我很推薦的展覽,是透過飲食文化看見世界不同的機會,展到9/28!很多我沒寫進文章裡的噁食,正在展場裡等著你。

還附上了台北的臭豆腐推薦店家,我很喜歡的戴記有被列入,但好像沒有另一間愛店獨臭之家。
在連續試吃完五種東西後,有個禮物轉盤,我剛好轉到再吃一次的試吃卡,我也不可能再吃一次,為了感謝看到最後的你,就提供給在這篇文章留言的人吧,我過一週後挑一個人來送。(這篇文章底下留言包含方格子、野和尚的燒菜筆記粉專/IG、我的脆)

還真的有人吐了。不過麥根沙士跟皮蛋在台灣很常見,榴槤也是,維吉麥醬是澳洲常見的東西,炸蠶蛹我在北京吃過更噁裡面還有爆汁的,鯡魚罐頭我也曾經找過一群朋友來試吃,魔鬼椒宜蘭有賣。因此這五項我有自信無壓力完賽
你吃過什麼印象深刻的噁食嗎?是什麼味道呢?還是有哪種噁食我今天沒提到,但你非常有興趣呢?歡迎留言討論,或是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喲,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