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兩篇所述,父母的陪伴與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而當我們將信仰融入教養時,這份陪伴便昇華為永恆的指引。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句經文不僅是父母的責任,更是傳遞價值觀的藍圖。我的兩個孩子,從幼兒時期開始,便在信仰的氛圍中學習分辨是非與珍惜生命。這不僅塑造了他們的品格,也讓他們在國小階段展現出穩定的自信與責任感。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以信仰為核心,融合教養,傳遞超越物質的價值觀,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一、信仰作為教養的核心
信仰不是抽象的教條,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原則。這教導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自我中心,而是順服上帝的旨意。從孩子三歲起,我們夫婦倆便以箴言22:6為圭臬,每天我們夫妻都會透過聖經故事與孩子們互動。例如:但以理在獅子坑中的忠誠,然後問孩子:「如果你遇到類似挑戰,會怎麼做?」我們不給標準答案,而是讓孩子們思考,什麼作法才是最恰當?且符合神心意的作為!
這種融合讓孩子明白,價值觀不是強加的規則,而是內心的指引。蒙特梭利教育強調孩子的內在動機,我們則以信仰強化這點,讓他們在自由中選擇正道。如此,教養不再是嚴格管束,而是引導孩子走「當行的道」。
二、傳遞價值觀的具體方法
生活中也總避免不了摩擦與挑戰。我會引導孩子引用聖經,如腓立比書4:6「應當一無掛慮」,鼓勵他們禱告面對困難。女兒曾分享國小考試失利的沮喪,我們一起禱告後,她學會以「下次努力」取代自責,品格逐漸堅韌。兒子則分享與同學們的爭執,我們討論馬太福音5: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讓他主動道歉,修復關係。
其次,融入生活實踐:當孩子要求新玩具時,我們不直接購買,而是問:「這是否必要?我們有其他方法可以獲得?」這教導他們分辨想要與需要。除此之外,也讓孩子們理解:獲得報酬,不一定要勞力付出!當時國小三年級的兒子,在園遊會透過商品交換的過程取得想要的布偶之外,也獲得額外金錢報酬。這讓兒子欣喜不已!這些方法呼應蒙特梭利的實踐教育,讓孩子在行動中體驗價值觀。
三、祝福不單單只是金錢
傳統觀念常將祝福等同於物質豐裕,但耶穌在路加福音12:15明確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這句話提醒我們,真祝福在於心靈的富足與品格的成長。孩子們從小便學習這點,我們避免以金錢作為獎勵,而是強調內心的滿足。例如,當女兒國小完成閱讀目標時,我們不買禮物,而是全家一起禱告感恩,分享閱讀帶來的喜悅。這讓她明白,真正的豐盛是從上帝而來,不是物質。
在教會長大的我,又因為自己有經商與任教的關係,也就能看到許多家庭的變化,我看到許多人追求財富卻忽略陪伴家人,也就缺乏了正確價直觀的傳遞!不僅落入「富不過三代」的傳統窠臼,也讓許多身為開創者第一代的長輩,感嘆與體驗到「守成不易」!對此,我謹記在心。
四、父母的實踐策略
以箴言22:6為基礎的信仰教養,讓我的孩子在國小階段開始,就有優異的學業表現,亦擁有堅定的價值觀。透過互動分享與實踐挑戰,他們明白祝福超越金錢,內心充滿喜樂與力量。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親力親為,耐心陪伴孩子走這條道。教育是長期耕耘,成果或許緩慢,但信仰的種子必將結出豐碩果實。箴言3:5-6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讓我們堅定地以信仰融合教養,為孩子點亮永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