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金錢流通,流通的是背後的需求。當整個社會都願意為知識付費,那知識的來源是哪裡?
從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走到SEO(Search Everywhere Optimization)。過去只要專注在經營關鍵字就可以增加相關搜索的排名,到如今的AI時代,生活的大小事,我們都仰賴chat AI,我們期待更人性化的回答,我們期待發出的問題得到合理的解釋,而非在一篇篇影音、文章資訊中,翻找出想要的答案。
AI最強大的地方便是它會抓取網路上所有的資料再去做綜合比對、分析,最後根據提問者的訴求給出答覆。既然AI這麼聰明了,那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數位產品普及後,我們一直處在一個急於想要涉取知識的世代,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變成了網路上的迷因,而非盛夏的曬傷經驗或是寒冬裡的烤蕃薯。放學後找鄰居玩耍,不再是撿個小石子往二樓的窗戶丟,而是登入遊戲帳號,看對方是否上線。
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因為變得很聰明很聰明,其實對生活是沒有幫助的。可是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好好的生活嗎?好好的在風光明媚的時候享受陽光,在海邊逐浪、在山谷溯溪;在雨天的時候撐把傘,跳進水坑,把小腿肚濺得滿是泥濘。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沒有那麼多成功案例,成功是被渲染出來的。被渲染的成功,又是誰想要讓我們引以為鑒的成功?讓我們花時間、花精力去追逐定義好的成功,而非花時間追逐落日,或是追逐一眨眼就長大的孩子。
在正值酷暑的時候,吃完一根台糖的梅子冰棒,是對這個夏天最好的慶祝方式,而這樣的成功,值不值得被推崇?
華人社會文化中,老一輩的人總愛滿是擔憂的當個掃興的大人:「年輕人就是年輕人」。是啊,我們永遠再也不會像現在這個年紀一樣,又蠢,又窮了,所以才更要加倍珍惜年輕時犯了低級錯的時候,年輕過後,我們也會成為老一輩的人。所以成功很重要嗎?成功的目的是什麼?
住在宜花東的孩子,不會讀懂試卷上「捷運路線」的國文題目。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我們生活的更有智慧。在生活中,不讓別人煩惱是慈悲;不讓自己煩惱是智慧。
如果教育的最後,總是讓我們去懷疑讀書的正當性還有意義,總是讓我們心生「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的疑惑,那麼,缺少智慧的社會,越聰明,只會有越多的陷阱。
我們會去相信海外月薪五萬的徵才機會,我們會去相信喪禮要辦得「完整」,否則就是不孝,我們會去相信直播間的A級翡翠。最後相信苦難值得讚揚。
近期特別喜歡這句歌詞:「陽光吶多明媚,而我在爛泥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