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欸,你要不要試試看,早餐麵包少吃一點? 」
自從檢測食物過敏源後,我的人生少了許多樂趣,雞蛋、牛奶、小麥 這早餐三元素通通中獎。不喝牛奶已經好多年了,雞蛋也是很節制的偷吃,唯獨小麥這點我一直不信邪,想說沒有明顯的 頭痛、皮膚痛、鼻子痛、肩膀痛,那應該還好吧? 早餐總有一片吐司或是一塊烤的香香酥酥的奶油捲,一盤油醋水果生菜沙拉,加上手沖日曬中淺焙,快樂似神仙。
但是開始麵包套餐後,皮膚變得異常的飽滿光亮 (真的會反光那種),整個人看起來像是剛出爐的麵包,澎澎的臉,健壯的手腳。常常女孩們的聚餐,都可以聽到 「欸~你最近好像沒那麼瘦了,長點肉比較好看! 」我還以為是最近吃了過敏專科的益生菌有成效,飼料轉換率都提高了呢! 但是家裡頭還是有人是清醒的,我媽三天兩頭說「 你最近皮膚緊繃得都發亮了,是不是水腫啊?」起初不以為意,沾沾自喜益生菌的效果如此顯著,身體健康附贈養顏美容。
這個月為人生規劃的休息期,研究所畢業了、收到肖想好久的工作offer,得到一個月的玩耍時間,所以想說來試試不太擅長的日式食譜。以前在求學與餐廳工作的時候,不是西式料理就是中式員工餐,這陣子刷了一大堆IG的日式便當影片,手癢著,不然這陣子的早餐就來個日式便當吧!

於是乎某天的下午,經過一翻洗切燙拌,生出了幾個不用加熱,冰箱拿出來就可以直接吃的日式小菜 : 鹽麴蓮藕、芝麻茄子、山苦瓜雞蛋、沖繩風味南瓜沙拉,認真白米飯,早餐元老 酪梨與肚臍丁、益昌椰奶咖啡。
就這樣連續吃了幾天,我原本光亮飽滿的臉蛋與四肢,就這樣消風了! 臉上身上久違的下巴線與肩膀骨頭、可以捏出一層皮的肚子、不會擠出太多的褲頭肉,原來真的是水腫,不是什麼營養寶寶。
我的日式早餐與西式早餐,都有澱粉、蔬果和咖啡 ,區別在於澱粉種類還有蔬菜生熟 (米飯 vs 麵包、日式小菜 vs 生菜沙拉),我認為蔬菜部分應該不會造成太大差異,那兇手只剩下美味的奶油捲了。
食物過敏除了常見的呼吸系統、皮膚、腸胃不適或肩頸痠痛外,也可能引起身體慢性發炎 (也就是不斷的微微發炎),這時神經系統、內分泌之類的都有連坐處分。我大部分的過敏反應都很激烈,喉頭水腫、氣喘咳嗽打噴嚏、蕁麻疹、痠痛,都是很容易察覺的症狀,這次全身慢慢的偷偷的像氣球一樣澎起來還是頭一次見。
發現這個祕密之後,我整個人陷入日式便當狂熱,文青的便當盒便當袋、日式小菜食譜、各種日式調味料...,我媽就縱容我一副雄心壯志每天上班都要帶便當的樣子,跟她搶一半的廚房,一半的冰箱。現在桌上還有正在冷卻的日式筑前煮,明天搭配認真白飯,等等把雞胸肉放冷藏解凍,來做個涼拌雞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