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幫你辦簽證?請先拿出讓我拒絕不了的作品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外國人在台灣找正職?」

先讓公司覺得: 沒有你,事情就做不成。

對公司來說,外國人能不能留下來,不是辦不辦工作簽的問題,而是「值不值得為你這麼麻煩」。

前兩天,在一場 Team Building 活動裡,我遇到一位年輕的小關主。

沒聊幾句,就聽出他的馬來西亞口音。一問之下,果然是僑生。

他讀的是影音傳播,今年畢業,目標很明確: 想留在台灣。理由很簡單:短影音正紅、機會多,而且他喜歡這一行。依規定,他畢業後有一年時間找工作,只要找到願意幫他申請工作簽的公司,就能留下來。

他很有信心毫不猶豫地說:「一年內找到工作,沒問題。」

我問:「開始找了嗎?」

他說還沒有,現在先接一些活動臨時工作。

我接著問:「為什麼不先找影音製作的正職?」

他說:「因為要找資本額一千萬以上的公司才能辦工作簽,所以我還在挑。」

我提醒他,如果是資本額上千萬的公司,應徵的人一定很多。那你有什麼準備?有沒有作品讓人一看就相信你很厲害、可以馬上上手?

他說有,大學時期做了很多作業。

「那,有沒有做過商業案?」我追問。

他搖頭。

我嘆了口氣,告訴他:學生作業是自我表達,商業案是讓出錢的人買單。差別不在器材或畫面,而在觀眾和業主的反應。那種被「打回票」後重拍、重剪、重想的過程,才是磨出真功夫的地方。

我理解他擔心沒有工作證接案會違法,所以覺得應該專注先找到正職的工作。

可是問題是: 你是外國人。

在台灣,公司要幫你辦簽證,得跨過一堆行政程序,還要證明聘你比聘本地人更有價值。現實很殘酷:如果你不是特別厲害,公司為什麼不直接選一個省事的台灣人?

尤其是短影音這一行,競爭者太多了: 劇組、廣告公司、線上課程製作團隊,光本地履歷就能疊滿桌子。

你說你喜歡拍,但拒絕去劇組,因為薪水低、回報小。

可是那些在劇組熬夜剪片的年輕人,正默默累積作品集、建立人脈。

你不上場,別人就會上。

我不是要打擊你的自信。

我只是想提醒你,光站在風口,不會自動飛起來。

外商 HR 的真心話

我長期在外商公司工作,常常會收到外國人寄來的履歷。老實說,除非他的能力非常突出,否則我們根本不會安排面試,到目前為止,真的還沒安排過。因為同樣的職位,在台灣有一大票本地候選人,不需要公司幫忙辦理工作簽就能直接上任。那我們為什麼要多花力氣、時間去跑行政程序呢?

在現實中,能例外的情況不外乎:

皇親國戚或內部高層介紹

從總公司/其他分公司的同仁派任轉調

你有明顯到「非你不可」的專業能力

所以,如果你是外國人,想在台灣找到正職工作,尤其是在影音製作這種競爭激烈的行業,必須先想辦法讓自己變得「別人不能取代」。

要嘛,你非常非常優秀;

要嘛,你找到外商、且外籍員工比例高的公司。

這不是悲觀,這是現實。

別只是有自信,還要有商業作品。

讓公司覺得: 即使麻煩,我也願意為你辦。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俠客斐恩。職場進化中
6會員
106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俠客斐恩, 一個 | #非典型HR, 斜槓 | #職涯教練 X 國際生涯諮詢師。 目前跟朋友在進行"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 2025百人職涯陪伴計畫"。 職場一直在轉變,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進化。 在這裡紀錄的,是我跟朋友們在工作職場上的故事,以及我感興趣的事。歡迎三不五時過來看看~
2025/08/11
這段期間,我迷上了日本動漫《排球少年》。 那群高中生在場上拼盡全力的模樣,練習到汗水一滴滴落下,還是笑著喊著「再來一次!」——真是讓人熱血到不行。 後來我想到一位同事,他的狀態,跟這些動漫角色很像。 我原以為他只是單純喜歡運動。 結果一次聊天才發現,他背後有個很大的夢想 ~ 從小就愛看奧運轉
Thumbnail
2025/08/11
這段期間,我迷上了日本動漫《排球少年》。 那群高中生在場上拼盡全力的模樣,練習到汗水一滴滴落下,還是笑著喊著「再來一次!」——真是讓人熱血到不行。 後來我想到一位同事,他的狀態,跟這些動漫角色很像。 我原以為他只是單純喜歡運動。 結果一次聊天才發現,他背後有個很大的夢想 ~ 從小就愛看奧運轉
Thumbnail
2025/08/10
最近認識了一位朋友,他有些工作上的疑問,想問問資深職場工作者的想法。他是一位舞者,正在從事一份他自己定義為「表演藝術」,但在外人眼中卻充滿問號的工作。 場景是在一家私人俱樂部,他穿得很少,戴著面具,身上被道具束縛,根據VIP客人的指令擺出各種姿勢。全程沒有身體接觸,他認為這與過去在商業展場
Thumbnail
2025/08/10
最近認識了一位朋友,他有些工作上的疑問,想問問資深職場工作者的想法。他是一位舞者,正在從事一份他自己定義為「表演藝術」,但在外人眼中卻充滿問號的工作。 場景是在一家私人俱樂部,他穿得很少,戴著面具,身上被道具束縛,根據VIP客人的指令擺出各種姿勢。全程沒有身體接觸,他認為這與過去在商業展場
Thumbnail
2025/08/09
我們這一代,習慣在遇到不公平的時候,會反應。我們還相信「溝通會改變現狀」,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公司會變好」。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這麼想了。 他們更快、更準地辨識什麼值得投入,什麼該轉身離開。 有個年輕同事說得很直接:「如果我已經不打算待在這裡,為什麼還要幫你變好?我幫你,是在投資你;但我不看
Thumbnail
2025/08/09
我們這一代,習慣在遇到不公平的時候,會反應。我們還相信「溝通會改變現狀」,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公司會變好」。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這麼想了。 他們更快、更準地辨識什麼值得投入,什麼該轉身離開。 有個年輕同事說得很直接:「如果我已經不打算待在這裡,為什麼還要幫你變好?我幫你,是在投資你;但我不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前陣子,好不容易補足單位欠缺的人力。但因為是助理,我們對助理本來就不會用非常嚴格及仔細的標準去看,更何況,助理大多都是在學生、或備考生,能把例行事項維護好就好,其它的都沒啥重要,結果,一不小心聘到了一位加拿大「僑生」。
Thumbnail
前陣子,好不容易補足單位欠缺的人力。但因為是助理,我們對助理本來就不會用非常嚴格及仔細的標準去看,更何況,助理大多都是在學生、或備考生,能把例行事項維護好就好,其它的都沒啥重要,結果,一不小心聘到了一位加拿大「僑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臺灣一家國際企業擔任櫃檯工作的經歷,以及她如何通過負責公司外籍人士的出差安排,學習了英文並與外籍同事成為朋友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臺灣一家國際企業擔任櫃檯工作的經歷,以及她如何通過負責公司外籍人士的出差安排,學習了英文並與外籍同事成為朋友的故事。
Thumbnail
最近,店裡來了一位的員工,她獨特口音讓人一下子便知道她並不是台灣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她來自中國的廣東。 她性格外冷內熱,一開始教她時會覺得她冷冷的,都不說話,感覺很難相處,但是幾週下來,不僅會開始找話題了,也與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與剛來的時候判若兩人,因此與她上班時我們都蠻開心的。 但是即
Thumbnail
最近,店裡來了一位的員工,她獨特口音讓人一下子便知道她並不是台灣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她來自中國的廣東。 她性格外冷內熱,一開始教她時會覺得她冷冷的,都不說話,感覺很難相處,但是幾週下來,不僅會開始找話題了,也與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與剛來的時候判若兩人,因此與她上班時我們都蠻開心的。 但是即
Thumbnail
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甚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Thumbnail
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甚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Thumbnail
我現在的工作內容需要用英文協助外國人與雇主溝通協調和協助他們的在台生活,舉凡租屋、銀行事務、居留證,甚至看醫生的相關生活口語翻譯。 我認為自身在溝通協調的部分和跨文化翻譯的理解算是做得還不錯,每每看到雙方有因為我的幫忙受惠就很有成就感。記得有一次我的外國客戶一個人直接去找
Thumbnail
我現在的工作內容需要用英文協助外國人與雇主溝通協調和協助他們的在台生活,舉凡租屋、銀行事務、居留證,甚至看醫生的相關生活口語翻譯。 我認為自身在溝通協調的部分和跨文化翻譯的理解算是做得還不錯,每每看到雙方有因為我的幫忙受惠就很有成就感。記得有一次我的外國客戶一個人直接去找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