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無法寫進履歷中的,是工作還是心魔?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最近認識了一位朋友,他有些工作上的疑問,想問問資深職場工作者的想法。他是一位舞者,正在從事一份他自己定義為「表演藝術」,但在外人眼中卻充滿問號的工作。

場景是在一家私人俱樂部,他穿得很少,戴著面具,身上被道具束縛,根據VIP客人的指令擺出各種姿勢。全程沒有身體接觸,他認為這與過去在商業展場擔任「Show Boy」或「人體背景」的本質並無不同,都是在特定框架下,出租自己的身體使用權與時間,而非靈魂與尊嚴。薪水很好,時間固定,俱樂部老闆還賦予了這件事一個聽起來很酷的意義:「為高壓的現代人提供一個宣洩的出口。」

聽起來,他為自己建構了一個完整的認知腳本。在這個腳本裡,他是專業的「表演者」,客人的指令是「劇本」,面具和道具是「戲服」,整個過程是一場「秀」。這個腳本保護著他,讓他能心安理得地投入其中,甚至感受到一絲藝術的價值。

然而,當他拿著這個腳本,走出俱樂部,試圖向親友朗讀時,卻發現根本沒人聽得懂。朋友們的腦中,自動播放的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社會腳本,關鍵字是:**、危險、違法、剝削。

於是衝突產生了。這不是他與親友的衝突,而是他內心那套「個人腳本」與整個社會巨大「背景腳本」的猛烈撞擊。這讓他開始懷疑:我的劇本,是不是寫錯了?

這份工作最大的挑戰,其實並不在俱樂部那四個小時的演出,而在於演出結束後,當他卸下道具與面具,回歸日常時,那份無法與人言說的「割裂感」。

在我說出我的想法之前,我請這位朋友先來做些練習~

練習一:抽離金錢的「價值審視」

請想像一下,如果這份工作的薪水降到與餐廳打工差不多,那還會如此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場「藝術表演」嗎?還會認同老闆的「紓壓出口」理念嗎?

這個問題雖然尖銳,但非常必要。我們需要誠實地區分,我們是在為「理念」工作,還是在用「理念」來包裝一份高薪的差事。高薪是一帖強效的麻醉劑,它會讓我們對很多事情的感知變得模糊。誠實面對金錢的驅動力,是做出清醒決定的第一步。

練習二:與「未來的自己」對話

我請他快轉人生,想像一下五年、十年後的自己。那時的他,可能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舞者、一位舞蹈老師,或者任何他想成為的角色。

然後,請「未來的他」回頭看看現在正在做這份秘密工作的自己。未來的他,會如何評價這段經歷?會感謝這筆錢,幫助他度過了某個階段?還是會覺得,這段「隱形」的歲月,讓他錯過了什麼,或是在心中留下了一個連自己都不想觸碰的角落?

一份無法被書寫在履歷上的經歷,就像電腦裡的一個「隱藏資料夾」。它確實存在,佔據著硬碟空間,但你卻無法用它來向世界展示你的價值。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否能在你的專業道路上形成有效的「複利」,這是最需要思考的。

練習三:重新定義「尊嚴」

朋友們擔心他「沒有尊嚴」,但他自己覺得「沒有販賣尊嚴」。這代表,他們對「尊嚴」的定義完全不同。

與其去爭論誰對誰錯,不如讓他為自己畫一條清晰的「底線」。在這份工作中,他的底線是什麼?沒有身體接觸?戴著面具?不涉及性服務?他守住了這些底線。那麼,親友的「擔心」,是否也應該有條邊界?

他不需要向所有人解釋,但他需要為自己建立一個強大的內心秩序。這個秩序的核心是:「我的尊嚴,由我自己定義。只要我沒有跨越自己畫下的那條線,我就能坦然面對自己。」

那麼,接下來可以採取的作法呢?

🟨 為這份工作加上「保存期限」:把它當成一個有明確目標的「短期專案」。是為了存一筆出國進修的基金?是為了還清學貸?當目標達成時,就是專案結束的時候。這能避免你溫水煮青蛙式地沉溺其中,忘記了初衷。

🟨 別放棄你的「公開履歷」:既然這份工作無法見光,那就更要積極地去創造可以見光的經歷。利用白天,哪怕是無償的,也要去參與舞蹈相關的排練、演出或教學。你必須確保,在你人生的「公開履歷」上,你依然在朝著舞者這條路前進。這不僅是為了未來,更是為了平衡你當下的心理狀態。

🟨 選擇你的聽眾:你不需要對所有朋友鉅細靡遺。對於那些價值觀與你差異太大的人,一句「我最近在做一些比較特別的表演工作,收入還不錯」,就足夠了。學會管理他人的「期待」與「擔憂」,是你人生必修的功課。

親愛的朋友,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總和。這份不能寫在履歷上的工作,或許是你人生中一段獨特的風景,它讓你窺見了人性的複雜與社會的多元。但切記,風景再美,終究要回到你想走的路徑上。

不要急著撕掉這個讓你困惑的標籤。看清它,理解它,然後做出一個跟你未來「長期目標」相關的選擇。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現在做什麼,而是你清不清楚,自己最終想去往哪裡。

真正能定義你的,不是你做過什麼,而是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俠客斐恩。職場進化中
8會員
110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俠客斐恩, 一個 | #非典型HR, 斜槓 | #職涯教練 X 國際生涯諮詢師。 目前跟朋友在進行"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 2025百人職涯陪伴計畫"。 職場一直在轉變,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進化。 在這裡紀錄的,是我跟朋友們在工作職場上的故事,以及我感興趣的事。歡迎三不五時過來看看~
2025/08/09
我們這一代,習慣在遇到不公平的時候,會反應。我們還相信「溝通會改變現狀」,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公司會變好」。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這麼想了。 他們更快、更準地辨識什麼值得投入,什麼該轉身離開。 有個年輕同事說得很直接:「如果我已經不打算待在這裡,為什麼還要幫你變好?我幫你,是在投資你;但我不看
Thumbnail
2025/08/09
我們這一代,習慣在遇到不公平的時候,會反應。我們還相信「溝通會改變現狀」,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公司會變好」。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這麼想了。 他們更快、更準地辨識什麼值得投入,什麼該轉身離開。 有個年輕同事說得很直接:「如果我已經不打算待在這裡,為什麼還要幫你變好?我幫你,是在投資你;但我不看
Thumbnail
2025/08/09
現實不是演練場,資源也不會輕易借給你試錯 那天的活動,是為了工作十年以上的職場人舉辦的「籌碼盤點」計畫。結果來了一位年資還不到十年的年輕朋友,我就稱他小安吧。小安的工作資歷還沒滿十年,卻主動報名。理由很簡單:「我知道我年資還不夠,但我很想參加,因為我想搞懂我手上的籌碼。」 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小安
Thumbnail
2025/08/09
現實不是演練場,資源也不會輕易借給你試錯 那天的活動,是為了工作十年以上的職場人舉辦的「籌碼盤點」計畫。結果來了一位年資還不到十年的年輕朋友,我就稱他小安吧。小安的工作資歷還沒滿十年,卻主動報名。理由很簡單:「我知道我年資還不夠,但我很想參加,因為我想搞懂我手上的籌碼。」 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小安
Thumbnail
2025/08/09
想想:什麼是你還能贏得的? 你會不會跟我一樣以為在大型金融機構待了21年,身為行銷VP的人,應該早就摸熟派系遊戲的規則。 可是這位朋友卻說:「其實我一直很幸運,一路跟著贏的派系,從沒真正體驗過輸的滋味……直到這一年。」 一切看似順遂的職涯,卻因為一次派系鬥爭,天翻地覆。 新主管、新任務、陌生
Thumbnail
2025/08/09
想想:什麼是你還能贏得的? 你會不會跟我一樣以為在大型金融機構待了21年,身為行銷VP的人,應該早就摸熟派系遊戲的規則。 可是這位朋友卻說:「其實我一直很幸運,一路跟著贏的派系,從沒真正體驗過輸的滋味……直到這一年。」 一切看似順遂的職涯,卻因為一次派系鬥爭,天翻地覆。 新主管、新任務、陌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業務人員,難免會在工作與自我之間感覺矛盾,陷入了情緒勞務的困境。 該如何保持專業水準?透過本文的策略,來幫助自己思考,並實踐在工作中。
Thumbnail
身為業務人員,難免會在工作與自我之間感覺矛盾,陷入了情緒勞務的困境。 該如何保持專業水準?透過本文的策略,來幫助自己思考,並實踐在工作中。
Thumbnail
前陣子,諮商師問我要不要聊聊職場的事,我說了這陣子在職場上的一種不適感。 這不適感的強度是中上,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多,沒有好轉的跡象。 內在經常很喪,外在演員的工作總是超負荷。 我: 我有一個同事很積極,很熱情,但跟他在一同個空間,我很不舒服,我不知道為什麼。 諮: 妳要不要再多說一點
Thumbnail
前陣子,諮商師問我要不要聊聊職場的事,我說了這陣子在職場上的一種不適感。 這不適感的強度是中上,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多,沒有好轉的跡象。 內在經常很喪,外在演員的工作總是超負荷。 我: 我有一個同事很積極,很熱情,但跟他在一同個空間,我很不舒服,我不知道為什麼。 諮: 妳要不要再多說一點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簡直就像一個大型的角色扮演遊戲。每天早上,我們戴上不同的面具,扮演著各式各樣的角色。有時候是勤奮的小蜜蜂,有時候是八爪魚般的多工達人,更有時候是公司的救火隊長。但是,在這些角色的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簡直就像一個大型的角色扮演遊戲。每天早上,我們戴上不同的面具,扮演著各式各樣的角色。有時候是勤奮的小蜜蜂,有時候是八爪魚般的多工達人,更有時候是公司的救火隊長。但是,在這些角色的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前一陣子看到一篇關於一位在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因為向即將參與演出的音樂劇提出合約上的合理要求及問題而被fired的文章。我很佩服當事人勇敢的將他的經歷揭露出來進而讓更多人了解到藝術工作者保障權益的薄弱。也希望藉由這個事件可以讓更多人站岀來,這個社會才會有更多改善藝術家工作環境的進步空間。 當然一
Thumbnail
前一陣子看到一篇關於一位在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因為向即將參與演出的音樂劇提出合約上的合理要求及問題而被fired的文章。我很佩服當事人勇敢的將他的經歷揭露出來進而讓更多人了解到藝術工作者保障權益的薄弱。也希望藉由這個事件可以讓更多人站岀來,這個社會才會有更多改善藝術家工作環境的進步空間。 當然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在新開舞蹈空間的打工經歷,這段經歷不僅幫助我減輕學舞的負擔,還讓我深刻理解到職場新鮮人需要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文章探討了新人的適應過程,並強調了主動學習及瞭解公司規範的關鍵。此外,對業主而言,完善的新人訓練手冊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希望每位初入職場的人都能以謙虛的態度迎接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在新開舞蹈空間的打工經歷,這段經歷不僅幫助我減輕學舞的負擔,還讓我深刻理解到職場新鮮人需要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文章探討了新人的適應過程,並強調了主動學習及瞭解公司規範的關鍵。此外,對業主而言,完善的新人訓練手冊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希望每位初入職場的人都能以謙虛的態度迎接挑戰。
Thumbnail
有一種表達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表演。 在工作的場域應該很常見,某人對著你講話,但他不是在跟你溝通,而是在跟你附近的同事表達、或著在對著你身後那扇門裡面的主管或長官表演。 你只是他的道具。 所以言不及義、避重就輕,甚至答非所問。 又或者,他在和別人講電話,也是講給旁人聽的,顯得自己很忙碌、很重要
Thumbnail
有一種表達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表演。 在工作的場域應該很常見,某人對著你講話,但他不是在跟你溝通,而是在跟你附近的同事表達、或著在對著你身後那扇門裡面的主管或長官表演。 你只是他的道具。 所以言不及義、避重就輕,甚至答非所問。 又或者,他在和別人講電話,也是講給旁人聽的,顯得自己很忙碌、很重要
Thumbnail
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從事的是展覽活動企劃,跟我大學時讀的語文科系八竿子打不著,但憑藉著以前有過藝術實習的經驗,就順利地踏入這個領域。不過,工作後才知道不如想像中容易,而且還有許多辛苦的地方。對這份工作感到好奇或想應徵的話,不妨先閱讀這篇文章吧!
Thumbnail
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從事的是展覽活動企劃,跟我大學時讀的語文科系八竿子打不著,但憑藉著以前有過藝術實習的經驗,就順利地踏入這個領域。不過,工作後才知道不如想像中容易,而且還有許多辛苦的地方。對這份工作感到好奇或想應徵的話,不妨先閱讀這篇文章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