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還值得把大學唸完嗎?媒體報導,連在哈佛、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名校,也出現提前離學校的風潮。
第一種思維還蠻有意思,有些人認為「人工通用智慧」,也就是最頂級的AI,最終將會像「魔鬼終結者」那樣滅亡人類。時間緊迫,如果人類可能會滅亡,幹嘛還把大學唸完?有些人決定投入「避免人類滅亡」的志業。
第二種思維很務實,如果自己念的科系未來的出路,再過幾年就會被AI殲滅,那幹嘛還要繼續念呢?多唸一年大學,就是浪費一年生命,延後一年可以全心投入AI相關事業的時間。主流媒體報導的美國名校學生,擁有超凡的智商、可能也有很好的家世,所以有條件「說走就走」,美國名校輟學創業變成富豪的例子數不勝數。
但對大多數一般的大學生來說,眼前的威脅是「大部分白領工作可能在 2030 年前自動化」。在有些國家,包括臺灣,比較不會受到AI取代的職技學院,現在開始受到家長與高中畢業生的青睞。
AI對大學生帶來的心理陰影,在歐美國家普遍出現。2025 年 5 月,加拿大青年(15–24 歲)失業率飆升到 20.1%,而在 2022 年 5 月時只有 11.4%,初階工作因為AI 精簡人力是原因之一。例如Shopify 與 Duolingo 等大型公司宣布在招人之前,必須先證明該職位無法被 AI 取代。加拿大的大學調整職涯諮詢,並設計課程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培養更高階的技能,以免畢業後發現已經被AI取代。
澳洲2024 年科技領域的畢業生招聘人數,比前一年下降25%,比 2019 年減少 50%,AI 是原因之一。澳洲的 Z 世代與應屆畢業生,面臨類似其他地區的「招聘寒冬」。澳洲高等教育的退學率已達歷史高點,原因之一包括 AI 的崛起暴露出教學模式有問題,如大型且缺乏互動的課堂教學、過度工作負擔的教職員,已經無法跟上AI時代的需求與要求。
在英國,《衛報》在 2025 年 5 月的一篇評論形容應屆畢業生感受到「巨大的背叛」。他們曾被承諾,只要努力讀書就能找到好工作,但如今初階就業市場正在萎縮,而 AI 是原因之一。唯一大量存在的職位,是像老人照護這類「目前只能由真人完成」的工作。
法國的媒體報導 49% 的 Z 世代求職者認為,他們的大學學位因 AI 而已經過時。37% 的雇主表示,他們寧願僱用 AI 、而不是剛畢業的大學生。94% 的年輕畢業生後悔上大學,43% 覺得自己在職涯上「註定失敗」。77% 的人表示,他們在工作 6 個月中學到的,比在學校 4 年更多;47% 信任 ChatGPT 提供的職涯建議勝過自己的主管。
許多法國大學生認為,學校並未教授當今世界所需的數位技能。這些數據描繪出一個對傳統教育極度批判與懷疑的世代。
美國的超級富豪可以為自己的小孩設立學校,從小學習架設伺服器、用AI寫程式、實做機器人。但多數一般人只能徬徨,現在的國民教育與大學教育,會不會虛晃多年,完全跟不上AI時代的需求?
AI帶來的變化太快了,年輕世代首當其衝,就算找到工作,也要擔憂未來會不會因為資淺就列在因為AI而裁員的名單上。對台灣人來說,要賣肝的工程師、要輪班的護理師、以及長照產業的照服員,是現在最穩固也不太會被AI取代的工作。要動手的職技教育體系,現在或許是重新振興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