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政府問責署 GAO 受委託調查美國聯邦政府在自願性碳市場的作為。發佈了報告說明這些市場的基本特徵、聯邦機構在其中的角色與行動,以及政府若決定更積極介入,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以提升市場誠信度。
為了描繪自願性碳市場的現況,GAO 檢視了其於 2008 年、2009 年及 2011 年發布的碳抵換相關報告、國際證券監管者組織(IOSCO)在 2023 年與 2024 年發表的自願性碳市場報告,以及其他透過文獻回顧取得的研究資料。
新聞原文連結請參考。美國是否應該監管自願性碳市場,專家意見分歧
美國政府問責署(GAO)指出,聯邦機構雖有能力採取措施,提升自願性碳市場(VCM)的可信度,但對於政府是否應介入,至今仍沒有共識。
GAO 於週三發布的報告,分析了這類市場的運作現況、聯邦機構目前僅扮演的有限角色,以及可行的介入方式,目的是確保碳權品質更有保障。
過去兩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與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雖曾針對碳市場提供部分監管或指引,但整體來說,聯邦政府的介入仍十分有限。
部分機構雖曾參與支持碳權生成,甚至直接購買碳權,但美國至今仍缺乏一套完整的監管制度。
GAO 訪問的八位專家對此看法不一。有人主張,由聯邦政府推動碳權認證計畫,有助於提升市場信任與透明度;但也有人提醒,這樣做可能帶來高成本與繁瑣的行政負擔。
報告同時指出,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院(National Academies)與 GAO 先前的研究都曾提到,若要加強監管,勢必得在提升市場品質與維持碳權價格可負擔之間作出取捨。
碳市場可信度與透明度引發爭議
支持自願性碳市場的人認為,相較於直接減排,這種機制能以更低成本達成排放抵銷。不過,批評者指出,市場透明度不足、品質控管不一,容易讓氣候效益被誇大甚至誤導。
國際證券監管者組織(IOSCO)在 2024 年的檢視報告中也提出類似警告,認為防護措施過於薄弱,可能同時打擊市場成長與公眾信任。
GAO 此次研究,參考了自 2008 年以來的多份聯邦報告、近期國際監管檢視,以及與相關政府官員和業界專家的訪談。
雖然 GAO 並未明確建議採取何種監管措施,但報告提出了幾條可能的方向,包括制定聯邦品質標準與建立認證制度——若決策者認為政府應該更積極介入的話。
GAO的調查結果
自願性碳市場讓企業等組織可以透過購買碳權,自行抵銷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這些碳權來自各類減碳或移除碳排的專案,例如防止森林砍伐、改善森林管理、改變能源生產與使用方式,以及銷毀溫室氣體等行動。
GAO 訪問的八位專家,對於聯邦政府若要加強市場誠信度應採取哪些額外措施,意見並不一致。例如,有五位專家提出可由聯邦機構負責監管並認證碳權品質,但對政府是否該承擔這個角色、以及應介入到什麼程度,各方看法分歧。此外,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院(National Academies)在 2023 年的報告,以及 GAO 早在 2008 年的報告,都曾指出,加強聯邦監管雖能提升市場的信任度,但同時也可能推高碳權成本,需要在兩者之間權衡。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美國碳移除產業在政策逆風中尋找新出路
美國推動生質碳移除立法 CREST Act
CRA備忘錄:美國礦業與汙水處理產業的碳移除商機
美國鋼鐵業脫碳:邁向低碳未來的路徑與政策建議
川普削弱州氣候權限,美國氣候政策陷入聯邦與州之爭
美國EPA 取消 200 億補助,再生能源發展受挫
催化碳移除市場:政策推動與美國的全球競爭優勢
北美氣候政策轉向:加拿大重審碳定價,美國取消社會成本指標
2025 年 CDR 市場爆發:生質能領跑、耐久型碳移除崛起
英國啟動全球首個受監管碳移除市場
自願性碳市場改革加速,政策缺位成最大隱憂
2025全球碳定價與碳權市場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