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十一章記錄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這是祂公開事奉中最震撼的神蹟之一。此章顯明:耶穌是生命的主,祂的榮耀常在等待與絕境中彰顯。以下分三段探討屬靈意義。 一、神的時間與榮耀(約11:1–16) 拉撒路病重,馬大和馬利亞差人告訴耶穌:「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v.3)但耶穌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v.4)祂在原地又住了兩天,拉撒路才死去。 門徒不明白耶穌的安排,耶穌卻清楚指出:「拉撒路死了……現在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v.14–15) 屬靈反思:神的作為往往超越我們的時間觀;遲延不等於不顧,乃是神在安排祂榮耀的彰顯;信心需要在等待與不解中被操練。 二、復活與生命的主(約11:17–37) 耶穌到伯大尼時,拉撒路已死四天。馬大說:「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v.21)耶穌回答:「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v.25–26) 馬大宣認:「主啊,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v.27)耶穌見馬利亞與眾人哭泣,就「心裡悲嘆,又甚憂愁」(v.33),並且「耶穌哭了」(v.35),顯出祂的慈憫與同情。 屬靈反思:耶穌不僅帶來將來的復活,更在今生賜下永恆生命;信心的核心是認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基督的神性與人性在此完美顯明——祂是生命的主,也是與我們一同流淚的救主。 三、榮耀彰顯與信心堅固(約11:38–57) 耶穌來到墳墓,吩咐人挪開石頭,並禱告說這事是為叫眾人信祂是神所差來的(v.41–42)。祂呼喊:「拉撒路出來!」(v.43),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說:「解開,叫他走。」(v.44) 這神蹟使多人信祂,也引發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會議。他們懼怕眾人都信耶穌,羅馬人奪去他們地位(v.48)。大祭司該亞法說:「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v.50)這話預言耶穌將替世人死。 屬靈反思:神蹟的目的不是炫耀,而是堅固人的信心;神的作為引發信與不信兩種極端反應;即使仇敵的計謀,最終仍在神的救贖計畫裡被使用。 復活與生命的確據 《約翰福音》第十一章清楚宣告,耶穌不僅能叫死人復活,更是復活與生命的源頭。祂的榮耀常在人的極限與絕境中彰顯,使我們知道祂是可信靠的主。 今日信徒應自省:在等待與困境中,我是否仍然信靠神的時間?我是否真實相信,耶穌是我的復活與生命?我是否因祂的作為堅固信心,而非因環境陷入懷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