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十章是耶穌關於「好牧人」的教導,對比真牧人與賊、僱工的不同,並闡明祂為羊捨命的使命。本章揭示耶穌與跟隨祂之間親密、保護與供應的關係,也再次表明祂與父神的合一。以下分三段探討屬靈意義。
一、真牧人與羊的關係(約10:1–6) 耶穌以羊圈的比喻開場:從門進羊圈的是牧人,從別處爬進來的是賊和強盜(v.1)。牧人按名叫自己的羊,羊也認得祂的聲音,跟隨祂(v.3–4)。這比喻說明祂與信徒之間的認識、信任與引導關係。 屬靈反思:真信徒對基督的聲音敏銳,不隨從陌生的聲音(v.5);屬靈生命的安全在於常在牧人保護之內;教會的引導者必須效法基督,從正門(真理與愛)進入事奉。 二、好牧人的捨命與保護(約10:7–21) 耶穌解釋自己就是「羊的門」,人進入就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v.9)。賊來是要偷竊、殺害、毀壞,祂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v.10)。 祂又宣告自己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v.11)。僱工遇見狼就逃跑,因他不真正關心羊(v.12–13)。耶穌為羊捨命,且有權柄捨了命,也有權柄取回來(v.17–18)。祂還提到祂要領另一群不在圈裡的羊,使之合為一群(v.16)。 屬靈反思:耶穌的救恩是捨己的愛行動,而非僅是口頭宣告;祂賜的生命不只是脫離死亡,更是豐盛滿足的生命;基督的羊群跨越民族與地域界限,教會應有合一與接納的胸懷。 三、基督與父的合一(約10:22–42) 在修殿節,猶太人要求耶穌明說祂是否是基督(v.24)。耶穌指出,祂的羊聽祂的聲音,祂認識祂的羊,並賜給他們永生,「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v.28)。祂又說:「我與父原為一」(v.30),引發猶太人拿石頭要打祂(v.31)。 耶穌以經文(詩82:6)回答他們,並再次指出祂所行的事顯明父在祂裡面,祂也在父裡面(v.37–38)。雖然猶太人想要捉拿祂,祂卻退到約旦河外,許多人因施洗約翰的見證信了祂(v.40–42)。 屬靈反思:永生的保障在於基督和父神的堅固保守;基督的神性是信仰的核心,拒絕祂的神性就是拒絕救恩;信心的確據不在環境平順,而在於祂手中的安全與同在。 好牧人的應許與保證 《約翰福音》第十章讓我們看見,耶穌是那位捨命、保護、供應並引導羊群的好牧人。祂與信徒的關係是親密、信任且永恆安全的。祂不僅認識我們的名字,也保證沒有人能將我們從祂手中奪去。 今日信徒應自問:我是否聽得出祂的聲音,並持續跟隨?我是否活在基督賜的豐盛生命中,還是被世上的聲音分心?我是否因信祂的保證而在困境中仍有安息與確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