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empathy),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重要議題。無論在職場上、教育場合、家庭,都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
很多人以為「同理心」就是一直安慰或迎合,其實不然。
★ 真正的同理心是 —— 『先理解,再回應』。
以下是4個超好用的實際訓練方法:
1. 換位思考 10 秒鐘
遇到衝突或不同意見,先停下來問自己:
→ 「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感受?」 這能避免情緒化回應。
2. 情緒命名法
嘗試幫對方的情緒取名字:
→「你是不是有點失望?」 →「我聽起來你好像很焦慮。」
★ 被命名的情緒更容易被理解。(這個超好用 !!)
3. 鏡像回應
重述對方的重點,讓他知道你有聽進去:
→「所以你覺得這件事讓你被忽視了?」 這樣立刻可以增加被重視的感覺。
4. 日常觀察練習
在日常生活中,通勤、咖啡廳排隊時,默默猜測別人的心情或處境。
(當然不可能直接去問他,可以從對方肢體動作、臉部表情、行為動作,猜測對方的感覺與感受)
→ 這能幫助你在日常中訓練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