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準備履歷時,最常出現的疑問是:「我該寫哪些內容?會不會寫得不完整?」其實履歷的重點,不在於「堆得多齊全」,而在於「結構是否清晰、重點是否突出」。如果把履歷比喻成一張地圖,它大致上由三個地標組成:個人資料、工作經歷與技能、自傳與推薦人。
個人資料:開場的第一眼
這部分是最基本卻也最容易出錯的。照片、聯絡方式、學歷,看似簡單,其實決定了第一印象的專業度。太過冗長或隨便,都會讓人資心裡打一個問號。好的呈現方式,是讓對方在五秒內就能對你建立清楚的印象。工作經歷與技能:核心的主幹
這是履歷的心臟。企業想知道的不是「你做過多少事」,而是「你做得怎麼樣,留下了什麼成果」。一份強而有力的履歷,總能把經歷和職缺需求連起來,並且用成果來說話。技能和證照則是輔助,用來加深你的專業輪廓。
自傳與推薦人:最後的補充
自傳就像收尾的註解,它不是重複經歷,而是展現你的特質、動機與價值觀。推薦人則是選擇性項目,有更好,但一定要事先徵詢同意,否則反而會成為扣分。
履歷的三個部分,就像是一齣戲的開場、主線與結尾。缺一不可,也不必過度堆砌。只要能讓人資在三十秒內抓到你是誰、能帶來什麼,你的履歷就已經達到目的。
下一篇預告
既然了解了履歷的三大結構,下一篇我會先帶你深入個人資料的細節重點:姓名、聯絡方式、照片與學歷,這些看似基礎的欄位,為什麼會影響企業端的第一印象?以及要怎麼避免常見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