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應徵主管職的求職者告訴我,她在這個職務上已經做了六年,工作內容幾乎沒有變化,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學習了。我問她:「這六年裡,你都是一直做同樣的事情嗎?」她點點頭,說自己對工作也失去了熱情。
我接著問:「那你有試著把現有的流程或規則做一些調整嗎?」她回答:「公司大家都習慣這樣做,沒有人想改變。」於是我又問:「如果現在給你機會,讓你去改變公司裡任何一個流程,不管難度多大,你會先想改變什麼?」她沉默了一會兒,開始認真思考。
或許我的問題聽起來有點直接,但我想了解的是,她是一位「自我驅動型」學習者,還是「機械執行型」學習者?因為無論環境如何,如果從未想過調整或優化,學習就會很快停滯。我觀察到,職場上的學習態度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我驅動型」學習者,他們的學習永不停止。這樣的人在熟悉SOP後,會主動檢視流程中的每個細節,思考是否還能做得更好,並嘗試將原有流程優化成2.0、3.0版本,甚至不斷迭代。對他們而言,每一次工作都是學習和突破的契機,能力也會隨著時間持續成長。
相對地,「機械執行型」學習者的學習往往在完成SOP後就停止了。他們等著主管給下一份指令,才會再次啟動學習。久而久之,他們的能力停留在「會執行」的階段,難以在職場中學到更深層的東西,也難以創造新的價值。
學習不能只依賴重複執行,而是要不斷探索、調整與優化,才能讓工作與技能的價值持續升級。企業在挑選人才時,不僅看重學習態度,更重視成長潛力。自我驅動型學習者能在工作中找到突破、持續進步,企業自然願意投資與培養,因為他們是組織長遠發展的關鍵力量。
想成為自我驅動型學習者,第一步是養成「多問為什麼」的習慣,不只是完成任務,更要理解背後的原因與目標。第二步是勇於提出改善建議,哪怕只是小小的改變,也能幫助自己逐漸培養思考與創新的能力。第三步是持續跨領域學習,不將自己侷限於單一技能,讓知識與經驗像拼圖一樣組合起來,打造更全面的競爭力。
每個人的職場成長旅程都不同,但只要願意持續學習、勇於挑戰,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突破口。不要害怕提問,也不要怕嘗試改變,因為這些都是讓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即使路上有困難與挑戰,保持好奇心與熱情,你就能在職涯中走得更遠、更穩。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願意多問一個「為什麼」、多走一步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