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是專案經理的專屬技能嗎?
當然不是!無論你是什麼職位,「專案管理」的思維都能讓工作更有效率,它的核心觀念能體現在工作、生活等萬事萬物。
相信大家都有規劃出國旅遊的經驗,接下來這 6 篇系列文章,讓我們透過「規劃出國旅遊」來輕鬆學會「專案管理」的核心知識:
- PM 的旅程 01|🤔 連出國玩都需要專案管理?|從旅行看懂商業環境
- PM 的旅程 02|✈️ 欸!我們一起出國玩吧!|專案啟動怎麼規劃
- PM 的旅程 03|🗺️ 行程規劃大作戰|專案規劃的全方位指南
- PM 的旅程 04|🧑✈️ 當個稱職的旅行團長|專案執行的領導藝術
- PM 的旅程 05|🚨 旅行中的 Plan B|專案監控與應變實戰
- PM 的旅程 06|📸 完美收尾的善後工作|專案結束與價值實現

規劃出國旅遊也算是專案?
LINE 群組突然跳出一則訊息:「今年中秋、雙十連假請 3 休 9 欸!要不要出國玩?」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瞬間冒出很多問題:
- 好啊!去哪?
- 預算多少?
- 我的護照好像過期了...
- 我可能要加班QQ
這就是一個「專案」的開始!而從這一刻起,就需要具備「專案管理」的思維了。
看似簡單的聊天,卻已經觸發一連串專案管理的觀念了:目標、預算、限制、風險。
什麼是專案?
專案就像是一趟旅程,有起點也有終點。它不是每天的例行公事,而是為了達成一個明確的目標,臨時展開的冒險。無論是規劃一場婚禮、開發一款新產品,還是和朋友出國旅行,只要需要規劃路線、分配資源、帶著大家抵達目的地,都可以被視為一個專案。

商業環境指的是什麼?
以前要出國很單純,不論是旅行社、機票和住宿的選擇都不多。但現在要出國,卻有很多資訊要過濾:
- 旅行社選擇多元,哪個適合呢?
- 想要自由行,但網路、社群的資訊好多啊...
- 住宿除了飯店,還有青年旅館、Airbnb 可以選...
外在環境的因素大大影響了「出國旅遊」的選擇,這代表著「商業環境」會影響專案,就像 2020 年的 Covid-19 影響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消費模式,不僅從國外旅遊轉為國內旅遊,旅行的行程也改變不少,再舉其他例子:
- 以前要賣東西是找一個地點來開店,現在則是透過各種電商平台進行買賣
- 以前付錢用現金、信用卡,現在幾乎以電子支付為主
- 以前行銷靠傳單、Email 和廣告,現在仰賴各種社群媒體
反之,專案也會為商業環境帶來影響,甚至帶來周邊的發展,例如: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大家還會再買螢幕保護貼、手機殼、手機架、手機背帶等附屬商品。另外最經典的「一家烤肉萬家香」廣告標語,讓我們在中秋節開始烤肉了!連帶烤肉相關的商品也跟著蓬勃發展,現在只要接近中秋節,各大賣場、超商都有烤肉專區呢!
商業環境(市場趨勢、消費模式、產業型態、生活習慣)會影響專案,而成功的專案也能反過來塑造新的商業環境。就像一趟旅行,可能因疫情而被迫改變,但同時也催生了「微旅行」、「深度旅遊」的新潮流,久而久之,甚至變成一種新的文化。
A|策略調整
當外在環境改變時,旅行策略也要調整來符合我們出國的目的:
- Covid-19 前:出國說走就走
→ Covid-19 中:國內旅行較安全
→ Covid-19 後:報復性旅遊 - 以前:找旅行社套裝行程
→ 現在:自己上網比價更便宜
除此之外,出國旅遊要考量一些「務必遵守」的限制,才不會讓旅遊變成災難,例如:在 Covid-19 期間出國是否要留意什麼?目的地有沒有特殊的文化風情?
還有一些根據過往旅遊經驗,所累積的「知識庫」,像是常備藥準備、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卡、外交部出國登錄流程、各種旅遊文件的影本等,讓整趟旅遊更有保障!
影響專案分兩種:
1. 務必遵守的限制稱為「企業環境因素(EEFs)」,例如法規、文化、產業標準
2. 因專案產生的實務作法與知識庫稱為「組織過程資產(OPAs)」,例如文件
B|專案效益與價值
決定要不要出國旅行,往往不是一拍腦袋就出發,而是會想:這趟旅程能帶來什麼?是放鬆身心、增廣見聞,還是和朋友留下美好回憶?專案也是一樣,開始前必須評估它能帶來的效益與價值,確定值得投入,才會展開這段冒險。
- Plan A:放鬆身心 — 去海島曬太陽、泡飯店泳池,回來能充電再出發。
- Plan B:增廣見聞 — 深度文化之旅,參觀博物館、古蹟,收穫新的視野。
- Plan C:人際連結 — 和朋友一起出遊,增進感情,留下共同回憶。
這是專案做 or 不做的關鍵
C|組織文化與變革管理
大家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原本爸媽最喜歡的是「跟團旅遊」— 行程有人安排好,什麼都不用擔心。
但當孩子開始分享自由行的樂趣(想去哪就去哪、隨時能調整計畫),爸媽也慢慢被影響,從抗拒到嘗試,最後甚至愛上了這種旅行方式。
其實,這個過程就很像「改變管理」的五個步驟(ADKAR)。
- Awareness(覺察)
爸媽開始注意到,跟團雖然方便,但常常行程緊湊、走馬看花,和孩子想要的「深度體驗」有落差。 - Desire(意願)
在孩子分享自由行的樂趣後(彈性安排行程、隨心探索小店),爸媽逐漸產生了嘗試的興趣與動力。 - Knowledge(知識)
孩子教爸媽怎麼訂機票、找民宿、查交通,爸媽學會了規劃自由行的基本方法。 - Ability(能力)
爸媽第一次嘗試自己安排行程,雖然一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但也能順利帶著家人完成旅行。 - Reinforcement(強化)
成功的自由行經驗讓爸媽更有信心,感受到樂趣與自主性,也逐漸從「跟團派」轉變成「自由行派」。
組織文化是大家共有的價值觀、原則、傳統及做法,影響著成員的行為。而上述例子就是變革的五個步驟,「需要個人改變」來達到:
- Awareness 覺察何處需要改變
- Desire 有意願支持改變
- Knowledge 擁有如何改變的知識
- Ability 具有展示新技能與新行為的能力
- Reinforcement 強化並堅持此改變
D|專案治理
出國旅遊總是有個人是負責拍板定案的,如果是
- 情侶旅遊:那行程要一起討論,不然會吵架
- 家族旅遊:行程要以長輩的體力為主
- 公司員工旅遊:員工只能選去 or 不去,並要遵守規範
誰有權力決定方向?誰掌握資源?專案遵循什麼規範?(指導專案管理活動的框架) 不同的治理框架就會有不同的決策方向喔!
E|專案合規性
旅行前不只要準備行李,更重要的是檢查「能不能順利入境」。
護照有沒有過期?目的地需不需要簽證?
是不是要先打疫苗、準備健康證明?
還有哪些東西是禁止攜帶的?
這些看似瑣碎的規定,其實就是旅遊中的「合規性」。一旦忽略,輕則東西被沒收,重則根本進不了國境。專案管理也是一樣,成果要真正落地,必須遵守合規要求,否則再完美的計畫都可能卡關。
專案活動通常由品質、稽核、法律、技術等專家組成,來審查與確保專案需求及成果是否有符合合規性。
連出國玩都要專案管理?Yes.
規劃一趟旅行,看似只是選擇目的地,其實背後牽動了環境、價值、文化、治理與合規性。這就是「專案」的縮影,它不只是做一件事,而是放在一個大環境下被影響、被規範,最後創造出價值。
下回預告
我們就來看看,當一個專案真的要啟動時,第一步要怎麼開始?
👉PM 的旅程 02|✈️ 欸!我們一起出國玩吧!|專案啟動怎麼規劃
類型:PMP 專案管理師
講師:徐光明
時間:2025/4/26、2025/6/8
機構: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
小編:517、Yuchi